華文網

商業地產轉型:老牌兒央企中糧斥3億打造“商改寫”樣本

(樂居 李豔 發自北京) 

困頓中的商業地產正在謀求轉型。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別人都在奔跑,止步即賠錢。對開發商而言,不賺錢的物業就是一顆顆既醜又硬的廢繭。破繭而出,還是繼續作繭,

這場轉型遊戲,終歸不太好玩。

增量趨緩,存量上場,市場撲朔迷離,內外皆屬圍城。這是場“燒錢”又“燒腦”的“實力”之戰。老牌兒國企中糧起了個大早,拿自家產業玩起“商改寫”。這不僅是一場商業轉型的“自救”之策,亦是關乎城市更新大格局的探索與“互救”。

城市更新的觸手有多遠?環視全國,一二線城市有改造潛力的商業資產已達千萬平米量級,也有業內稱,城市更新元年或已到來。

如何盤活存量,實現資產增值,成為商業地產的核心發展路徑。 

事實上,所謂的“城市更新”早已擺脫偶像包袱,存量業務實實在在擺在眼前,正成為諸多房企的思考與發力方向。前有北京“大地主”首開,它將自家寫字樓打造成眾創空間。如今中糧歷經一番試水,又會給城市更新的明天帶來多少想像空間? 

歷經227天,5月26日,北京中糧廣場C座重裝開業。這個煥發生命“第二春”的項目,

開業前樓內招租率已超70%,被業內稱作“商改寫”的成功樣本。同時,全新中糧廣場的商業配套也揭開神秘面紗,14%的商業配比給了行業一個驚喜。

“樣本”的“商業”模式

“我們把中國的寫字樓帶入真正的重運營時代。”開業現場,大悅城地產總經理、北京公司總經理周鵬如是表示。39歲的他出身於工商背景,一向排斥“地產商”稱呼,更願以“運營商”自居。與大悅城專案的成長模式類似,

如今“運營”的基因正被注入到這座寫字樓的業態之中。

扔掉什麼?留下什麼?增添什麼?這是一個令運營商頭疼而客戶幸福的時代。資料顯示,改造後的中糧廣場,將“商業”作為打造中糧廣場生態圈中重要的服務基礎,強調專案、產品、運營、生態之間的統一,其全新商業理念被概述為“以品質帶動商務社交、以生活詮釋辦公體驗”。

“我們並不是去商業化,而是將商業精緻化,讓商業更適合中糧廣場的同時,

聚焦到寫字樓的空間。這樣讓我們的寫字樓更加純粹,讓商業也更加純粹。”周鵬曾如是表示。為此,中糧廣場招商團隊走訪了樓內約3000多個租戶,從上百個資源中,篩選出6-7個符合定位的商戶。

據廣場工作人員介紹,在14%的商業業態配比中,COFCOBusiness(中糧商務)、COFCOLife(中糧生活)是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COFCOBusiness以高端餐飲、知名銀行、西服私人定制等構成商務社交功能空間,

而COFCOLife則是集有機餐飲、進口超市、生態農場、藝術畫廊於一體的生活空間。

一位熟悉中糧廣場招商工作的負責人介紹,中糧廣場在寫字樓的招商定位上,注重與兄弟企業大悅城商業綜合體的資源緊密結合,在COFCOLife中融入了移動大悅城概念。“將中糧廣場塑造成幸福價值的提供者,是中糧廣場想要呈現的全生態商業模式。”

據悉,該項目由KOKAISTUDIOS設計公司主刀改造。資料顯示,中糧廣場改造後,寫字樓體量增加到8.6萬平米,同時增加逾1萬平米聯合辦公空間,並配備1.6萬平米餐飲配套及1.8萬平米休閒配套。改造前,其寫字樓體量為6萬平米,商業為4.6萬平米,整體配套僅1.4萬平米。

轉型“陣痛”:機會與盈利

伴隨新興業態的全面綻放,身處建國門商務區的中糧廣場,其原有高端家居業態飽受困擾。諸如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專業家居賣場,其打造整體家居產業鏈的模式全面崛起。曾經輝煌的“世界家居花園”影響力正在萎縮。 

現實嚴峻。市場壓力是主要方面,中糧不得不正視。此外,北京出臺五環內不再新增建設用地政策,核心區域專案價值隨之提升。政策趨向背後,或意味著,城市更新及存量升級市場正被打開。

利好消息。戴德梁行2016年底的一組資料顯示,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僅租賃型物業存量達900多萬平米,且在旺盛需求拉動下空置率一直持低位。事實上,與商場相比,寫字樓市場受電 商衝擊很小、運營管理成本較低,且近幾年來需求和租金也都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

去年底,北京中糧廣場總經理孫天立表示,核心區域的競爭力在商 辦物業方面將尤為明顯,而一線城市核心區域已不再允許新建商業圈,舊樓改造成為一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地處長安街東,中糧廣場的潛在價值亟待挖掘。

商業項目向寫字樓轉型,此前已有先例。新近兩年,不斷有酒店或商場業態被改造為寫字樓,北京新聞大廈、盈科中心皆已完成“變身”。“商改寫”這門新開課,中糧不屬獨行俠,也不缺小夥伴。

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糧廣場的改造過程耗資近3億元。投入使用後,項目主要以租金為收益來源。租金方面,寫字樓為12元/天/平米(建築面積),聯合辦公COFCO FANTASY 按工位收取租金,價格為2400元/月/工位,包含所有能源費用。

此外,聯合辦公空間對辦公企業類別也有所“限制”。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糧廣場A、 B座的招租業態原本定位為貿易、金融,C座接收的企業在這兩類之內或上下游之間,計畫承載人數在5500左右。”

項目圖

業內分析趨勢:“商改寫”集中一線 受地段影響大

統計顯示,“商改寫”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對寫字樓需求較大的一線城市,且已成為少數傳統商業尋求的轉型方向。

漢博商業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助理王迪分析認為,中糧廣場改造成寫字樓,通過適應市場需求達到運營收益提升,從投 資回報角度看,該區域商務需求大於商業服務需求。“商業的本質是服務,服務的物件是人。雖然中糧廣場進行了改造,但是其還是保留了相應的商務服務需求部分。 

王迪認為,目前北京更多商業進行的“改造”,是一種積極面對市場變化並且實施行動的過程。伴隨著城市整體規劃的調整,未來北京的商業地產會越來越“精細化、標籤化、個性化”。

那麼,以北京中糧廣場為樣本,“商改寫”會成為未來商業地產存量的轉型主流嗎?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此分析認為,隨著一線城市土地供應萎縮及人口“郊區化”外溢影響,未來“商改寫”項目將增多。“地段決定企業品牌,租賃需求會持續往上走。”

“房企推行這種模式,符合市場預期。在現有條件下轉型,可使土地的使用更具效率和針對性。在電 商衝擊和北京中央政務區建設下,寫字樓市場相對而言更有前景,很多企業會有所轉變,其他城市或產業導入較快地區,也會根據市場需求有所調整。”嚴躍進表示。

萊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David Ji 紀言迅則認為,傳統商場在電子商務衝擊下難以找到定位,難免要尋求出路。“改寫字樓是一個途徑,但也要看一個城市那個地區寫字樓的供求。商改寫本身就是一個很困難的舉措,一定要看商場本身所在地區是否是城市中的CBD或者寫字樓供應短缺的地方。如果不是,也不一定可以做成功。”

具備什麼特徵的商業物業,會成為“商改寫”的優質目標呢?David Ji認為,所謂的優質就是“地點”問題。“有地點就有人流,有租客,寫字樓項目才能成功,然後才是其他因素,比如設計、招商等。”

一言以蔽之。就目前而言,“商改寫”還僅算作“現象型”產物。

寫字樓體量增加到8.6萬平米,同時增加逾1萬平米聯合辦公空間,並配備1.6萬平米餐飲配套及1.8萬平米休閒配套。改造前,其寫字樓體量為6萬平米,商業為4.6萬平米,整體配套僅1.4萬平米。

轉型“陣痛”:機會與盈利

伴隨新興業態的全面綻放,身處建國門商務區的中糧廣場,其原有高端家居業態飽受困擾。諸如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專業家居賣場,其打造整體家居產業鏈的模式全面崛起。曾經輝煌的“世界家居花園”影響力正在萎縮。 

現實嚴峻。市場壓力是主要方面,中糧不得不正視。此外,北京出臺五環內不再新增建設用地政策,核心區域專案價值隨之提升。政策趨向背後,或意味著,城市更新及存量升級市場正被打開。

利好消息。戴德梁行2016年底的一組資料顯示,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僅租賃型物業存量達900多萬平米,且在旺盛需求拉動下空置率一直持低位。事實上,與商場相比,寫字樓市場受電 商衝擊很小、運營管理成本較低,且近幾年來需求和租金也都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

去年底,北京中糧廣場總經理孫天立表示,核心區域的競爭力在商 辦物業方面將尤為明顯,而一線城市核心區域已不再允許新建商業圈,舊樓改造成為一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地處長安街東,中糧廣場的潛在價值亟待挖掘。

商業項目向寫字樓轉型,此前已有先例。新近兩年,不斷有酒店或商場業態被改造為寫字樓,北京新聞大廈、盈科中心皆已完成“變身”。“商改寫”這門新開課,中糧不屬獨行俠,也不缺小夥伴。

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糧廣場的改造過程耗資近3億元。投入使用後,項目主要以租金為收益來源。租金方面,寫字樓為12元/天/平米(建築面積),聯合辦公COFCO FANTASY 按工位收取租金,價格為2400元/月/工位,包含所有能源費用。

此外,聯合辦公空間對辦公企業類別也有所“限制”。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糧廣場A、 B座的招租業態原本定位為貿易、金融,C座接收的企業在這兩類之內或上下游之間,計畫承載人數在5500左右。”

項目圖

業內分析趨勢:“商改寫”集中一線 受地段影響大

統計顯示,“商改寫”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對寫字樓需求較大的一線城市,且已成為少數傳統商業尋求的轉型方向。

漢博商業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助理王迪分析認為,中糧廣場改造成寫字樓,通過適應市場需求達到運營收益提升,從投 資回報角度看,該區域商務需求大於商業服務需求。“商業的本質是服務,服務的物件是人。雖然中糧廣場進行了改造,但是其還是保留了相應的商務服務需求部分。 

王迪認為,目前北京更多商業進行的“改造”,是一種積極面對市場變化並且實施行動的過程。伴隨著城市整體規劃的調整,未來北京的商業地產會越來越“精細化、標籤化、個性化”。

那麼,以北京中糧廣場為樣本,“商改寫”會成為未來商業地產存量的轉型主流嗎?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此分析認為,隨著一線城市土地供應萎縮及人口“郊區化”外溢影響,未來“商改寫”項目將增多。“地段決定企業品牌,租賃需求會持續往上走。”

“房企推行這種模式,符合市場預期。在現有條件下轉型,可使土地的使用更具效率和針對性。在電 商衝擊和北京中央政務區建設下,寫字樓市場相對而言更有前景,很多企業會有所轉變,其他城市或產業導入較快地區,也會根據市場需求有所調整。”嚴躍進表示。

萊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David Ji 紀言迅則認為,傳統商場在電子商務衝擊下難以找到定位,難免要尋求出路。“改寫字樓是一個途徑,但也要看一個城市那個地區寫字樓的供求。商改寫本身就是一個很困難的舉措,一定要看商場本身所在地區是否是城市中的CBD或者寫字樓供應短缺的地方。如果不是,也不一定可以做成功。”

具備什麼特徵的商業物業,會成為“商改寫”的優質目標呢?David Ji認為,所謂的優質就是“地點”問題。“有地點就有人流,有租客,寫字樓項目才能成功,然後才是其他因素,比如設計、招商等。”

一言以蔽之。就目前而言,“商改寫”還僅算作“現象型”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