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音色高古遼遠 典雅幽靜 佛山樂器達人自製琴簫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黃鶴婷攝影報導:世人皆知“洞簫”是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民族樂器,而知“琴簫”的人很少。日前,記者走進佛山樂器達人劉聰在亞藝公園附近的工作室,觀摩和聆聽他親手所制的琴簫之音。

琴簫是簫的一種,外直徑為1.7至1.8cm左右,開有八個音孔(前七後一),直徑略細,音量較小,在民間也稱雅簫。

七八年前,劉聰開始學習製作、吹奏琴簫。劉聰說,琴簫與洞簫最大的區別在於音量與音色:洞簫音量較大,適合觀眾數量比較多的舞臺表演;琴簫音量較小,音色高古遼遠,典雅幽靜,適合在獨處或者三五知己齊聚的雅集活動上呈現。

劉聰演奏琴簫。

劉聰說,製作一把琴簫,工序包括采竹、打磨、定音、開孔等。簫以九節為貴。因為在一定長度之內,節越多,竹越是接近根部。接近根部的竹,密度較大,且兩端有較大的管徑差,極有利於共鳴。中國地區生長的紫竹,纖維細密緊實,粗細得當,適合打磨出理想的內徑。

劉聰說,斫竹堪如苦行,春天的竹子水分大,不適合制簫。往年隆冬臘月裡,他遠足到高山竹林裡,物色乾燥而質佳的竹子,請當地人砍伐一批,再從中精選合適制簫的材料。寒冷、高山、路險……個中辛苦只有自己知曉。

劉聰說,琴簫口徑較細,口風不易駕馭,因此浮躁之人難以駕馭這種傳統樂器。吹響琴簫清虛淡遠的聲音時,他由衷的佩服著中華文化之博大深遠,中庸而蘊含禪機。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