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敬畏高溫馬|賽事中的暑熱閾值遠遠低於生活經驗

高溫

跑馬的理想溫度在5-15攝氏度之間,如果跑馬時溫度在這之上,

必要的預防措施是降低風險的關鍵,但最重要的還是對比賽溫度的敬畏。

跑馬

高溫馬拉開序幕

2017波士頓馬拉松結束第二天,在《波士頓環球報》上刊登了賽會消息,醫療負責人說,由於波士頓當天高溫達到27攝氏度,使得這屆波馬接受醫療救助的人數比以往增加了6-8%,

達到了2596人。其中,終點處有22人出現了極度緊急的暑熱症狀,賽道沿途有15人。

比賽當日,競速輪椅選手第一波出發,出發時溫度18.3度,濕度65.1%。而大眾選手在10:00開跑時,溫度已在20攝氏度以上。而波士頓馬拉松歷年起跑的平均溫度是7-10攝氏度,終點的平均溫度是21-24攝氏度。

時隔兩周,第13屆全運會馬拉松在天津舉行,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應該是四川剛妹終點最後700米不斷摔倒爬起最終爬過終點的場景。這一天,天津的氣溫為17-33攝氏度,而8:00大眾選手開跑時溫度已達23度以上。

比賽適宜溫度:5-15攝氏度

國際田聯2014年發佈的《路跑賽事組織指南》中建議,快速跑步的理想氣溫大概在5-15攝氏度之間。

紐約路跑協會在橙光線馬拉松賽事管理培訓課程中講到,美國現在比較普遍使用的是濕球黑球溫度WBGT指數(用來評價在整個工作週期中人體所受的熱強度,主要用於高溫作業分級),這個指標綜合了溫度、濕度、熱輻射、風力四個影響,在路跑賽事中,用以持續監測賽道環境的熱強度。

因此,僅關注溫度一個指標是不夠的。

2017廈馬當天溫度是16-25攝氏度,看似尚且不錯的溫度差,然而,廈門的日照時間非常長,早8:00開跑時,溫度已經是25攝氏度,而且熱輻射非常強烈,有跑友稱,這是一個“坑爹”的溫度。4月18日坐在樂視演播室解說波馬,看著出發時選手被照得明晃晃的肩膀,我就知道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比賽。

賽事中的暑熱閾值遠遠低於生活經驗

隨著比賽的進行,

選手身體內的溫度升高,如果外界氣溫過高,體內熱量則不易直接散發,體內溫度不斷上升,體溫調節能力在下降,運動能力在下降;水分流失帶走大量電解質,體溫調節能力嚴重受損時,可能會出現精神錯亂、動作失調、意識不清,甚至虛脫、腎功能失調,直至更嚴重的後果。

溫度在25攝氏度以上,專業選手的每公里配速都有可能下降20秒左右,體溫調節中樞在高溫時會出現保護性抑制,會要求選手降速。然而,為了刷PB,為了賽事設置的前100名甚至500名的獎金,有不少選手並不會選擇降速,5月7日的東營馬30攝氏度高溫,依然有朋友想去刷PB。

根據第一反應的研究,賽事中的暑熱閾值遠遠低於生活經驗,當溫度大於22攝氏度,濕度大於80%時,馬拉松賽事出現熱衰竭熱射病的綜合概率大約在2.2‰,而且出現的時間和空間高度集中。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認為舒適的20攝氏度,對跑馬者而言,這可能是個潛在風險很大的溫度。

組委會該怎麼應對高溫

在中國,組委會特別需要制定高溫預警措施,因為我們有比較大量的高溫馬。

首先,在溫度的預報上,建議組委會請氣象局出具最為詳實的專報。

2016年北馬的比賽日氣象專報,出發時濕度為90%,10公里、20公里、30公里在一定時段內濕度依次為85%、70%、60%,終點為40%,用這樣的資料,告知跑者前半程消耗會很大,儘量保留體力到後半程,而我作為北馬的官方領跑員,正是採用了這樣的策略領跑。波馬對於溫度歷史資料的統計,也是分賽段的。

供參考

其次,在選擇賽道之初,就要把樹蔭、日照時間、日照方向作為考慮因素。

再次,盡可能地採用多種降溫措施。

比如,水站密度加大;水量的計算要考慮到選手使用飲用水澆頭降溫的這部分消耗;噴淋加密,當然首先得管用,根據風向判斷噴淋的擺放位置,實在不行,改裝消防車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補給站增加防暑降溫的補給,比如西瓜等。

的確,有人說國外的高溫馬也不少,但新加坡渣打馬拉松出發時間是早上4:30,並且全程的運動飲料都是冰涼的;芭提雅馬拉松,海綿是浸在冰塊裡的;臺灣田中馬拉松,當日溫度達到30攝氏度,1.2萬人的賽事總計消耗了5000公斤西瓜,同時能在補給站吃到冰沙、綠豆湯,領到冰塊,更重要的是比賽並未設置獎金。

(圖片:芭提雅馬拉松浸入冰塊中的海綿塊)

因此,提前開跑時間,降低比賽的競技性,也是預防高溫的重要措施。

從長遠看,賽事需要一套高溫預警的標準。美國普遍使用的WBGT預警標準,可以清晰地指導選手該比賽處於何種高溫預警等級。而在波士頓馬拉松、紐約馬拉松的賽道上,都放置著WBGT溫度計,紐約馬拉松賽時指揮中心每半個小時匯總一次氣象資料。

而在醫療站,除大量增加藿香正氣水和生理鹽水外,還需要更高級別的防暑預案。關於波馬賽事,我至少聽過3名選手講述自己經歷了冰桶降溫的過程,我們在紐約馬拉松也親眼見到了醫療帳篷裡的冰桶。

其實,我們早晚也會在賽事中遇到難以抗拒的高溫天氣,是增加冰桶,還是停賽?這些在國際上已經有了先例。去年5月美國佛蒙特馬拉松,當根據溫度濕度熱輻射風力測出的WGBT超過82,超過了安全指南的預警臨界值時,組委會在中午12:30終止了比賽,而加拿大渥太華則採用把比賽的賽程縮短10公里。2012年波馬在女子選手出發時的9:30,溫度已經高達27攝氏度,這一年,對於已經領取了比賽裝備的選手,組委會允許把名額順延至下一年。

敬畏高溫馬

當然,一切的預防措施,都不如多一些對比賽溫度的敬畏。

我們都知道東京馬拉松保持11年的零死亡率,而東馬是我目前跑過的唯一一個全程無海綿無噴淋不提供任何降溫措施的大滿貫比賽,在東京馬拉松出發前,我穿的是薄羽絨服。通過對舉辦了11年的東京馬拉松的溫度統計,9:10開跑時的平均溫度為6.5攝氏度,領先選手在11:15-11:20完賽,此時的平均溫度為10.5攝氏度,而賽事16:00結束時的平均溫度為10.4攝氏度。

果凍科技對2016年在中國田協註冊的328場賽事分佈時間進行了統計,其中,4-9月有160場賽事,占比約50%,這6個月,溫度在5-15度的概率應該是極低的。

再查看日本路上競技協會2016年的賽曆,總計有34場路跑賽事,其中4-9月僅有5場,占比不到15%。而僅2月,就有8場路跑賽事,包括著名的東京馬拉松和京都馬拉松,而這個季節,日本也並沒有春暖花開,也不是風光無限好。

文章來源於《跑者世界》

精彩活動 門派出品

會要求選手降速。然而,為了刷PB,為了賽事設置的前100名甚至500名的獎金,有不少選手並不會選擇降速,5月7日的東營馬30攝氏度高溫,依然有朋友想去刷PB。

根據第一反應的研究,賽事中的暑熱閾值遠遠低於生活經驗,當溫度大於22攝氏度,濕度大於80%時,馬拉松賽事出現熱衰竭熱射病的綜合概率大約在2.2‰,而且出現的時間和空間高度集中。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認為舒適的20攝氏度,對跑馬者而言,這可能是個潛在風險很大的溫度。

組委會該怎麼應對高溫

在中國,組委會特別需要制定高溫預警措施,因為我們有比較大量的高溫馬。

首先,在溫度的預報上,建議組委會請氣象局出具最為詳實的專報。

2016年北馬的比賽日氣象專報,出發時濕度為90%,10公里、20公里、30公里在一定時段內濕度依次為85%、70%、60%,終點為40%,用這樣的資料,告知跑者前半程消耗會很大,儘量保留體力到後半程,而我作為北馬的官方領跑員,正是採用了這樣的策略領跑。波馬對於溫度歷史資料的統計,也是分賽段的。

供參考

其次,在選擇賽道之初,就要把樹蔭、日照時間、日照方向作為考慮因素。

再次,盡可能地採用多種降溫措施。

比如,水站密度加大;水量的計算要考慮到選手使用飲用水澆頭降溫的這部分消耗;噴淋加密,當然首先得管用,根據風向判斷噴淋的擺放位置,實在不行,改裝消防車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補給站增加防暑降溫的補給,比如西瓜等。

的確,有人說國外的高溫馬也不少,但新加坡渣打馬拉松出發時間是早上4:30,並且全程的運動飲料都是冰涼的;芭提雅馬拉松,海綿是浸在冰塊裡的;臺灣田中馬拉松,當日溫度達到30攝氏度,1.2萬人的賽事總計消耗了5000公斤西瓜,同時能在補給站吃到冰沙、綠豆湯,領到冰塊,更重要的是比賽並未設置獎金。

(圖片:芭提雅馬拉松浸入冰塊中的海綿塊)

因此,提前開跑時間,降低比賽的競技性,也是預防高溫的重要措施。

從長遠看,賽事需要一套高溫預警的標準。美國普遍使用的WBGT預警標準,可以清晰地指導選手該比賽處於何種高溫預警等級。而在波士頓馬拉松、紐約馬拉松的賽道上,都放置著WBGT溫度計,紐約馬拉松賽時指揮中心每半個小時匯總一次氣象資料。

而在醫療站,除大量增加藿香正氣水和生理鹽水外,還需要更高級別的防暑預案。關於波馬賽事,我至少聽過3名選手講述自己經歷了冰桶降溫的過程,我們在紐約馬拉松也親眼見到了醫療帳篷裡的冰桶。

其實,我們早晚也會在賽事中遇到難以抗拒的高溫天氣,是增加冰桶,還是停賽?這些在國際上已經有了先例。去年5月美國佛蒙特馬拉松,當根據溫度濕度熱輻射風力測出的WGBT超過82,超過了安全指南的預警臨界值時,組委會在中午12:30終止了比賽,而加拿大渥太華則採用把比賽的賽程縮短10公里。2012年波馬在女子選手出發時的9:30,溫度已經高達27攝氏度,這一年,對於已經領取了比賽裝備的選手,組委會允許把名額順延至下一年。

敬畏高溫馬

當然,一切的預防措施,都不如多一些對比賽溫度的敬畏。

我們都知道東京馬拉松保持11年的零死亡率,而東馬是我目前跑過的唯一一個全程無海綿無噴淋不提供任何降溫措施的大滿貫比賽,在東京馬拉松出發前,我穿的是薄羽絨服。通過對舉辦了11年的東京馬拉松的溫度統計,9:10開跑時的平均溫度為6.5攝氏度,領先選手在11:15-11:20完賽,此時的平均溫度為10.5攝氏度,而賽事16:00結束時的平均溫度為10.4攝氏度。

果凍科技對2016年在中國田協註冊的328場賽事分佈時間進行了統計,其中,4-9月有160場賽事,占比約50%,這6個月,溫度在5-15度的概率應該是極低的。

再查看日本路上競技協會2016年的賽曆,總計有34場路跑賽事,其中4-9月僅有5場,占比不到15%。而僅2月,就有8場路跑賽事,包括著名的東京馬拉松和京都馬拉松,而這個季節,日本也並沒有春暖花開,也不是風光無限好。

文章來源於《跑者世界》

精彩活動 門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