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佛國印度是怎麼不再信佛的,你知道嗎?

古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也曾經是最大的佛國和佛學研究中心。當年玄奘取經去的天竺就是古印度。但是,當代可能有很多人不瞭解,印度人早已經不再信佛,而且印度境內的佛教徒數量微乎及微。

如今的印度人,83%信奉印度教。13%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大約僅僅有0.77%的人口信奉佛教,其他的就是信奉基督教、錫克教等各類宗教。在印度這塊土地上,佛教早已成為小眾教派,很難有翻身之地。多少年來,人們心中一直認為,印度就是佛國。史料記載確實如此,印度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了佛教的衰落?

在西元前7世紀之前,古印度就已經形成了婆羅門教。婆羅門教是當時印度最為強大的宗教,而且與印度的種姓制度有著密切的互補的關係,得到古印度社會的上層的大力支持。因此。婆羅門教有著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而在西元前536年,古印度的畢加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佛教。佛教的教義與婆羅門的教義是尖銳對立的。

特別是佛教反對種姓制度,提倡眾生平等,因此能得到更多信徒的信奉。於是佛教得到了迅速發展。在西元前3世紀,由於阿育王皈依佛教和大力支持,佛教很快就發展為占統治地位的宗教。不僅在古印度廣泛傳播,並且向更遠的的地區傳播。佛教向外傳播之路有倆條,一條是經中亞進入中國、朝鮮和日本,另一條沿南路,經緬甸,進入雲南和中南半島,
進而傳至南洋群島。佛教在這些地區都得到很好的發展,成為了這些國家和地區宗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一直延續到今天。但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從西元9世紀開始,佛教迅速衰落,到了13世紀,佛教已經近乎絕跡。

佛教在印度衰落的最為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婆羅門教的復活。

西元8世紀,被佛教壓倒的婆羅門教中,出現了一批改革家,以唯心主義哲學家商羯羅為首。它們吸收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教義,對婆羅門教進行修改,並改名為印度教。這就是今天印度教的由來。改革之後出現的印度教,主張善惡有因果,人生有輪回,主張個人精神與宇宙的統一,因而,新出現的印度教更能適應當時大多數人的心理需要,
贏得了古印度社會的認可。一時間,印度教急速發展,很快就幾乎佔據整個印度。而佛教就此一蹶不振,徹底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