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一人卻非一人,《水滸傳》裡的武松和《金瓶梅》裡的武松有何不同

金瓶風月話02:兩個武松有何不同

《金瓶梅》雖然脫胎於《水滸傳》,借《水滸傳》裡的“武松殺嫂”的故事鋪張開來,但兩者實際上交際的地方並不多,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本書。就算是兩本書中都有的人物,

比如西門慶、潘金蓮和武松等人,命運也是不盡相同的。

(電視劇中的武松形象。在兩本書中,武松的形象大不同。)

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第一個人物即是武松。在《水滸傳》中,武松可以說是核心人物之一,施耐庵(《水滸傳》的作者一直就在爭議,

姑且認為主流說法是正確的)用了整整十回的篇幅說他一個人的故事,可謂是濃墨重彩、大張旗鼓。後期的征方臘,武松也是極為重要的人物,正是他最終擒獲了方臘。

而到了《金瓶梅》中,武松就不是那麼的重要了,成為邊緣人物,甚至他的光芒也被“蘭陵笑笑生”給嚴重削弱了,作者似乎很是不待見他。

那麼,這兩個武松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水滸傳》中的武松一開始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他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施耐庵對這段故事也是極盡渲染之能事,寫得相當的精彩動人。而到了《金瓶梅》中,則將這段故事一帶而過,簡單交代了一下。很顯然,武松的故事並非《金瓶梅》的重點。

其次,《水滸傳》中的武松慷慨大方,他將打虎所得的一千貫悉數分給眾獵夫,而自己不取分文。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對一般人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宋時以一千個銅錢為一貫,

一兩白銀可以換到一千個銅錢,一貫也就相當於一兩白銀。對一般家庭來說,每月的開支大約在二至三兩白銀之間,這一千貫足夠一個中產家庭幾十年的生活費。而武松對此竟然毫不動心。這裡寫出了武松義薄雲天,視金錢如糞土的豪氣!

到了《金瓶梅》中,蘭陵笑笑生不動聲色的將一千貫改成了五十兩!這個差別就大了去了,足足相差了二十倍!只是區區五十兩,

那將它散出去就沒什麼好值得大驚小怪的了。這顯然是蘭陵笑笑生為了削弱武松的慷慨而故意為之。

再次,兩人復仇的手段和方法不同。

在《水滸傳》中,武松很是巧妙地得知哥哥的死因,在報官不理的情況下,以武力手段從王婆和潘金蓮口中得到口供,最終在獅子樓手刃西門慶。那一回寫得驚心動魄,武松的神勇、機智、熱血令人拍案叫絕,不虧為大英雄、大豪傑!

而到了《金瓶梅》中,

武松就顯得十分的窩囊了。西門慶竟然先一步將潘金蓮給娶進了家門,讓武松無從查起。武松在尋找西門慶的過程中,竟然誤打死了李皂隸,被眾人簇擁著去見了縣令,結果以誤傷人命刺配孟州道。而真正的兇手西門慶、潘金蓮和王婆子無一傷亡。在《金瓶梅》中,武松顯得十分的窩囊、不理智,像極了一個莽夫,而非一個英雄。

當然,武松最終也是報仇了,但卻是相隔數年之後的事情了。此時,作為因奸而起的謀死案,主犯兇手西門慶已壽終正寢了,而潘金蓮因為失去靠山,而被吳月娘逐出西門府,被王婆子領去,任由賣給別人。由於王婆出價太高,死活咬定一百兩不鬆口,錯過了許多次將潘金蓮賣掉的機遇。此時,武松回來了,拿出錢財從王婆子那裡將潘金蓮買走,並進行了虐殺,這種手段顯然顯得有些見不得人,非英雄行徑也。《金瓶梅》中王婆也隨潘金蓮一起被殺,不如《水滸傳》將王婆交官府嚴懲更為有理有節的。

(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武松殺嫂,《金瓶梅》不是這樣的。)

最後再來看看兩個武松對親人的態度。在《水滸傳》中,武松和武大郎兄弟情深,這在書中也著重渲染了這點,在這裡筆者就不再贅述了。

而到了《金瓶梅》中,武松卻是對自己親人的處境不聞不問。迎兒這個角色,也同樣在兩本書中都是有的。在《水滸傳》中,迎兒只是武大郎家的丫環,可到了《金瓶梅》中,她成了武大郎和前妻所生的親生女兒,武松的親侄女。

此時的武松沒有妻室,迎兒是他唯一的親人。按理說,武松應該多為這個侄女著想,起碼得想盡一切辦法將她嫁出去,免去後顧之憂。可武松又是怎樣做的呢?

那時有初更時分,倒扣迎兒在屋裡。迎兒道:"叔叔,我害怕!"武松道:"孩兒,我顧不得你了。"武松跳過王婆家來,還要殺他兒子王潮。不想王潮合當不該死,聽見他娘這邊叫,就知武松行兇,推前門不開,叫後門也不應,慌的走去街上叫保甲。那兩鄰明知武松兇惡,誰敢向前。武松跳過牆來,到王婆房內,只見點著燈,房內一人也沒有。一面打開王婆箱籠,就把他衣服撇了一地。那一百兩銀子止交與吳月娘二十兩,還剩了八十五兩,並些釵環首飾,武松都包裹了。提了樸刀,越後牆,趕五更挨出城門,投十字坡張青夫婦那裡躲住,做了頭佗,上梁山為盜去了。(第八十七回 王婆子貪財忘禍 武都頭殺嫂祭兄)

(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武松和潘金蓮。)

《金瓶梅》裡的武松將八十五兩銀子和一些金銀首飾全都拿走了,卻對自己的親侄女的處境漠不關心,甚至連一分錢也沒給迎兒留下,這顯然是有悖親情的,顯出了武松的自私自利和冷酷。

從以上幾個對比,可以看得出來,《水滸傳》裡的武松簡直就是天人一般,高大、威武,有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而在《金瓶梅》中的武松則顯得有些小家子氣、窩囊,而且自私。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距,主要是因為兩本書的主旨完全不同。《水滸傳》是寫好漢傳奇的,當然得竭力表現武松光輝的一面;而《金瓶梅》是寫市井生活的,其作者當然對所謂的英雄好漢漠不關心,對他們也是戴著有色眼鏡的,想盡一切辦法要去埋汰他們。很顯然,《金瓶梅》的武松更符合現實生活,對武松這個人物形象的改造,也顯示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兩本書中雖然有若干人物是一樣的,但其形象卻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這是我們在閱讀《金瓶梅》的過程中千萬要注意的。

此時,作為因奸而起的謀死案,主犯兇手西門慶已壽終正寢了,而潘金蓮因為失去靠山,而被吳月娘逐出西門府,被王婆子領去,任由賣給別人。由於王婆出價太高,死活咬定一百兩不鬆口,錯過了許多次將潘金蓮賣掉的機遇。此時,武松回來了,拿出錢財從王婆子那裡將潘金蓮買走,並進行了虐殺,這種手段顯然顯得有些見不得人,非英雄行徑也。《金瓶梅》中王婆也隨潘金蓮一起被殺,不如《水滸傳》將王婆交官府嚴懲更為有理有節的。

(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武松殺嫂,《金瓶梅》不是這樣的。)

最後再來看看兩個武松對親人的態度。在《水滸傳》中,武松和武大郎兄弟情深,這在書中也著重渲染了這點,在這裡筆者就不再贅述了。

而到了《金瓶梅》中,武松卻是對自己親人的處境不聞不問。迎兒這個角色,也同樣在兩本書中都是有的。在《水滸傳》中,迎兒只是武大郎家的丫環,可到了《金瓶梅》中,她成了武大郎和前妻所生的親生女兒,武松的親侄女。

此時的武松沒有妻室,迎兒是他唯一的親人。按理說,武松應該多為這個侄女著想,起碼得想盡一切辦法將她嫁出去,免去後顧之憂。可武松又是怎樣做的呢?

那時有初更時分,倒扣迎兒在屋裡。迎兒道:"叔叔,我害怕!"武松道:"孩兒,我顧不得你了。"武松跳過王婆家來,還要殺他兒子王潮。不想王潮合當不該死,聽見他娘這邊叫,就知武松行兇,推前門不開,叫後門也不應,慌的走去街上叫保甲。那兩鄰明知武松兇惡,誰敢向前。武松跳過牆來,到王婆房內,只見點著燈,房內一人也沒有。一面打開王婆箱籠,就把他衣服撇了一地。那一百兩銀子止交與吳月娘二十兩,還剩了八十五兩,並些釵環首飾,武松都包裹了。提了樸刀,越後牆,趕五更挨出城門,投十字坡張青夫婦那裡躲住,做了頭佗,上梁山為盜去了。(第八十七回 王婆子貪財忘禍 武都頭殺嫂祭兄)

(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武松和潘金蓮。)

《金瓶梅》裡的武松將八十五兩銀子和一些金銀首飾全都拿走了,卻對自己的親侄女的處境漠不關心,甚至連一分錢也沒給迎兒留下,這顯然是有悖親情的,顯出了武松的自私自利和冷酷。

從以上幾個對比,可以看得出來,《水滸傳》裡的武松簡直就是天人一般,高大、威武,有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而在《金瓶梅》中的武松則顯得有些小家子氣、窩囊,而且自私。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距,主要是因為兩本書的主旨完全不同。《水滸傳》是寫好漢傳奇的,當然得竭力表現武松光輝的一面;而《金瓶梅》是寫市井生活的,其作者當然對所謂的英雄好漢漠不關心,對他們也是戴著有色眼鏡的,想盡一切辦法要去埋汰他們。很顯然,《金瓶梅》的武松更符合現實生活,對武松這個人物形象的改造,也顯示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兩本書中雖然有若干人物是一樣的,但其形象卻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這是我們在閱讀《金瓶梅》的過程中千萬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