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料到最害怕中國的國家是它:居然曾經故意不讓中國戰機過境飛行

眾所周知,中國空軍依靠蘇援,戰機性能曾一度接近世界先進水準,

但卻存在著內在的脆弱性。蘇聯援華的底線是不涉及飛機設計領域,蘇聯一旦停止供應裝備,中國航空工業科研基礎薄弱的弱點便顯現出來,國內作戰飛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近20年的停滯徘徊期。

中俄軍工合作,呈現出十年一個週期的波動,猶如過山車般時而高峰時而低谷。 第一波高峰是1990年代,中俄軍工合作的蜜月期。在西方對華實施武器禁售的背景下,

俄羅斯幾乎成了中國引進武器裝備和技術工藝唯一的源頭。而若無中國的大筆軍購資金,俄羅斯軍火企業也難以支撐。 1991年蘇聯解體前,急需資金的蘇聯國防工業與因西方武器禁運而無法採購高科技武器的中國空軍一拍即合,中國短時間內大量進口蘇-27戰鬥機、生產許可證,這使得蘇-27SK成為俄羅斯武器產品中極少數在蘇聯解體後還能穩健成長的更新。

1990年12月,中蘇就蘇-27出口事宜進行最後磋商。12月28日,雙方達成關於中方購買24架蘇-27戰鬥機,並繼續引進24架蘇-27意向的雙邊協議,並在北京簽署正式檔。這其中包括單座型的蘇-27SK和雙座型的蘇-27UBK。單座機由阿莫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生產,雙座機由伊爾庫茨克航空生產聯合體生產。

蘇聯向中國出口的蘇-27SK與自己裝備的蘇-27基本相同。S表示“生產型”,K表示“用戶定制”,即出口型。按照中方的需求,蘇-27SK最大起飛重量從28000千克增至33000千克;機載武器也增加了無制導空面武器,例如100、250和500千克普通航彈、燃燒彈,和80、122或266毫米火箭彈,10個外掛點最多可以掛載8000千克的武器。為此,起落架也有所加強。雙座教練型蘇-27UBK飛行性能稍有損失,實用升限從SK型的18500米降為17500米,但是仍擁有完全的空戰能力。

之所以進行上述改動,是中國空軍傳統上要求任何飛機都要具有非制導對面武器的發射功能。

這批蘇-27執行對空作戰任務的最大掛帶方式為:R-27中距空對空導彈6枚;R-73近距格鬥空對空導彈4枚。由於火控系統局限,中國的蘇-27SK/UBK不能發射R-77導彈,

此外,整個貿易的合同金額的70%是以易貨交易形式支付的。當時,按照中蘇雙方的規劃,1991年,中國訂購的蘇-27SK開始在共青城製造廠生產,為第38批次飛機。按照中蘇兩方的協議,首次飛機應該再1992年6月交付中國,首批12架蘇-27戰鬥機,包括8架單座型和4架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後貝加爾軍區的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領空進入中國。

然而,中國購買蘇-27戰機之後是如此的不平坦,按照計畫,1992年首批12架蘇27戰鬥機應該是從俄羅斯的後貝加爾軍區起飛,經蒙古領空飛抵中國安徽蕪湖空軍基地。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剛剛起飛不久前往中國的蘇-27機群出發後不到一小時,飛走的機群又返回機場,原因居然是蒙古拒絕這個中方戰機機群過境。據悉,當時蘇聯飛機臨時過境蒙古根本不需要事先通報,蒙古方面也持默許態度,基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據當時參與蘇-27轉場飛行的我方人員回憶稱,“當時,由於蒙古有美國政府在後面撐腰打氣,稱中國飛機沒有通報、沒有飛行計畫就不能飛,如果中國的飛機過境就要開火,俄國人實在是沒辦法只好返航”。據稱,最後,俄方代表向蒙古駐莫斯科大使館交了20萬美元現金作為過境費,最終才同意讓中國的12架戰鬥機飛回中國,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讓我們看清了很多東西。

1992年首批12架蘇27戰鬥機應該是從俄羅斯的後貝加爾軍區起飛,經蒙古領空飛抵中國安徽蕪湖空軍基地。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剛剛起飛不久前往中國的蘇-27機群出發後不到一小時,飛走的機群又返回機場,原因居然是蒙古拒絕這個中方戰機機群過境。據悉,當時蘇聯飛機臨時過境蒙古根本不需要事先通報,蒙古方面也持默許態度,基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據當時參與蘇-27轉場飛行的我方人員回憶稱,“當時,由於蒙古有美國政府在後面撐腰打氣,稱中國飛機沒有通報、沒有飛行計畫就不能飛,如果中國的飛機過境就要開火,俄國人實在是沒辦法只好返航”。據稱,最後,俄方代表向蒙古駐莫斯科大使館交了20萬美元現金作為過境費,最終才同意讓中國的12架戰鬥機飛回中國,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讓我們看清了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