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鼎鋒明道陳正旭:“三類股東”也快變成“害人精、門口的野蠻人”了嗎?

(鼎鋒明道總經理陳正旭先生)

近期,關於“三類股東”的問題已經變成了證券市場的熱點,

市場充滿了焦慮,國務院、證監會多次提到的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點。對於正在融資、已經融過資的新三板公司,或對於從新三板轉到IPO排隊的公司而言,如果股東之中有“三類股東”,公司的董事會秘書快崩潰了,因為“三類股東”似乎已經變成了IPO的巨大障礙。

“三類股東”是否是“黑五類”、“害人精”或“門口的野蠻人”?作為在一級市場從事投資銀行和股權投資業務20年的老兵,

我也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1、經過基金業協會備案,可核查、可穿透的“三類股東”不應構成IPO的任何障礙,相關權益必須得到保護。

目前在IPO審核當中,監管機構對“三類股東”的態度由不排斥轉變為謹慎對待,截至目前只有海辰藥業(300584)以及長川科技(300604)兩家股權結構中帶有“三類股東”的公司成功過會並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而海容冷鏈(830822)、有友食品(831377)、波斯科技(830885)、新產業(830838)、博拉網路(834484)、海納生物(831171)等數量眾多IPO排隊中的公司因股權結構中存在“三類股東”的問題目前基本處於被審核擱置狀態,

不少準備IPO申報的公司也因“三類股東”不明確的監管政策而望而生畏。

為什麼“三類股東”變成了害群之馬,為什麼監管機構對從新三板市場過來的存在“三類股東”的IPO排隊中的公司進行冷處理,市場普遍認為背後的根本原因是監管機構認為“三類股東”中可能存在代持、權屬不清楚或者是不合法的股東。

新三板市場是國務院批准的合法證券交易場所,與A股市場一樣,經過基金業協會備案的“三類股東”在這個市場裡進行投融資,最近兩年每年有近2000億的資金源源不斷地進入了實體經濟,支援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現在在新三板市場中的一些企業需要轉板到A股市場,監管機構不明晰的政策導致擬IPO公司主動開始清理“三類股東”。

但是清理的法律依據是什麼?如何清理?清理過程中如何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沒有明晰的政策。我們放眼全球市場,在美國納斯達克、OTC掛牌交易的公司,申請去紐交所上市沒有聽說需要進行股東清理。臺灣興櫃市場交易的公司轉到上櫃市場也沒有聽說需要清理股東。

我們認為監管機構應該關注的是擬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而不是將合法合規的“三類股東”一刀切,進行冷處理或任由市場出現混亂。擬IPO公司中的“三類股東”如果產權清晰、可穿透核查、不存在代持的,而且可以進行充分資訊披露的,不應該構成IPO的任何障礙,投資人真金白銀的錢和權益必須得到充分的保護。

2、“新三板市場”是國家發展直接融資,支援新興產業、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大制度性創新,證監會應該全力支持。

回顧歷史,如果我們的證券發行體制多一些市場化,少一些門檻,今天中國最好、最有前景的公司比如騰訊、阿裡等一定早就是A股公司,今天中國股票市場一定也是全世界最牛的證券市場之一,也不會被一些人天天公開指責。

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在於創新,在於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是這些產業很難在現有以商業銀行為中心的金融體系下發展起來,新三板市場給了這些輕資產公司、知識密集型公司在發展早期進行股權融資,進入資本市場的機會,如果這些未來之星來新三板不能交易,沒有流動性(因為一交易可能股東中就有“三類股東”就構成了IPO的障礙),那麼誰還來這個市場掛牌和交易?為什麼不去香港市場?美國市場?今天美國市值600億美金的特斯拉公司符合中國證監會的IPO標準嗎?NO。最近國內著名的藥明康得公司分拆藥明生物(市值330億港幣)在香港上市,它符合中國證監會的IPO標準嗎?NO。

如果今天我們的發行審核理念還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中國的風險投資能蓬勃發展嗎?多層次資本市場能建立起來嗎?二級市場會好起來嗎?

3、改革需要勇氣和擔當。今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IPO發行的速度和家數上屬於短視行為,國家和監管機構必須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擔當,掃除證券市場發展的制度性障礙。

2016年10月,日本軟銀董事長兼CEO孫正義(早年2000萬美金投資阿裡獲得500多億美金收益)發起成立1000億美金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其目標是加速資訊革命,投資領域包括物聯網、AI、機器人、基礎設施、通信、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移動應用等。

軟銀這支基金可能再次在中國投出下一個超1000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如果我們現行的IPO發行審核制度還是目前的審核標準和理念,這家公司會在國內上市嗎?NO。因為這家公司的股東中有願景基金,而且它還是一支結構化的股權投資產品!必須清理。

綜上,建議監管機構就“三類股東”是否須在IPO首次申報前清理給予明確的政策指引,已經IPO排隊的企業股權結構中存在“三類股東”如何處理也需要有明確的意見。此外我們還建議監管機構儘快召集學術界和市場參與主體共同研討相關思路和解決方法。同時,應從更高和更深層面去思考證券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問題,以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的轉型與升級。

作者:

陳正旭 先生(鼎鋒資產合夥人、鼎鋒明道總經理、新三板投委會委員)

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EMBA,深圳大學金融學碩士生導師。

2004年中國證監會註冊首批保薦代表人,擁有17年投資銀行業務經驗。 國內資深投資銀行家,金牌保薦人,貴州茅臺保薦人。

懂投資的人都在新三板+(最有影響力的投融資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最有價值的投資者關係服務)。

回顧歷史,如果我們的證券發行體制多一些市場化,少一些門檻,今天中國最好、最有前景的公司比如騰訊、阿裡等一定早就是A股公司,今天中國股票市場一定也是全世界最牛的證券市場之一,也不會被一些人天天公開指責。

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在於創新,在於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是這些產業很難在現有以商業銀行為中心的金融體系下發展起來,新三板市場給了這些輕資產公司、知識密集型公司在發展早期進行股權融資,進入資本市場的機會,如果這些未來之星來新三板不能交易,沒有流動性(因為一交易可能股東中就有“三類股東”就構成了IPO的障礙),那麼誰還來這個市場掛牌和交易?為什麼不去香港市場?美國市場?今天美國市值600億美金的特斯拉公司符合中國證監會的IPO標準嗎?NO。最近國內著名的藥明康得公司分拆藥明生物(市值330億港幣)在香港上市,它符合中國證監會的IPO標準嗎?NO。

如果今天我們的發行審核理念還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中國的風險投資能蓬勃發展嗎?多層次資本市場能建立起來嗎?二級市場會好起來嗎?

3、改革需要勇氣和擔當。今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IPO發行的速度和家數上屬於短視行為,國家和監管機構必須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擔當,掃除證券市場發展的制度性障礙。

2016年10月,日本軟銀董事長兼CEO孫正義(早年2000萬美金投資阿裡獲得500多億美金收益)發起成立1000億美金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其目標是加速資訊革命,投資領域包括物聯網、AI、機器人、基礎設施、通信、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移動應用等。

軟銀這支基金可能再次在中國投出下一個超1000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如果我們現行的IPO發行審核制度還是目前的審核標準和理念,這家公司會在國內上市嗎?NO。因為這家公司的股東中有願景基金,而且它還是一支結構化的股權投資產品!必須清理。

綜上,建議監管機構就“三類股東”是否須在IPO首次申報前清理給予明確的政策指引,已經IPO排隊的企業股權結構中存在“三類股東”如何處理也需要有明確的意見。此外我們還建議監管機構儘快召集學術界和市場參與主體共同研討相關思路和解決方法。同時,應從更高和更深層面去思考證券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問題,以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的轉型與升級。

作者:

陳正旭 先生(鼎鋒資產合夥人、鼎鋒明道總經理、新三板投委會委員)

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EMBA,深圳大學金融學碩士生導師。

2004年中國證監會註冊首批保薦代表人,擁有17年投資銀行業務經驗。 國內資深投資銀行家,金牌保薦人,貴州茅臺保薦人。

懂投資的人都在新三板+(最有影響力的投融資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最有價值的投資者關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