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內蒙古這座寺廟,只為紀念歷史上著名的“多倫諾爾會盟”?

人生,有兩個地方必去,一個是大海,一個是草原。生活在帝都的人,總有著太多的牽掛。面對著糟糕的天氣,擁擠的地鐵,生活的壓力……好像快對這樣的生活失望了。有天朋友告訴我,

咱們一起去大草原吧。我竟都沒有考慮就答應了。

說走就走,沒有任何計畫。從北京出發經過四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內蒙古多倫縣。多倫對於很多人是陌生的未知的。多倫位於內蒙古錫林浩特,曾因廟而興、因商而盛,是整個蒙古地區的宗教中心和“旅蒙商”真正形成並享譽世界的發祥地。

300年前,以康熙在多倫諾爾會盟敕建匯宗寺為起點,開創了多倫蒙古草原寺廟之都和旅蒙商之都二百餘年的繁榮。

寫到這裡行到此地,想必必須到縣城裡這座距今300多年的匯宗寺看看。匯宗寺位於縣城北部,

距汽車站2公里,乘3路公車即可到達。

300年前,在廣闊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的南端,崛起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群落,它就是曾經聞名中外的多倫諾爾匯宗寺。聽導遊講解著這裡的點點滴滴,有些神秘又有些期待。隨著車子緩緩地來到寺前的大廣場上,

不禁感歎跳廣場舞的好地方。朋友很是驚訝,這兩天老是對廣場舞感興趣。我說那是因為我比較關注全國卷的高考作文,當中就有個認識中國的關鍵字,那就是廣場舞。

說起廣場這個雕塑,不得不從雕塑正面的“多倫諾爾會盟”這幾個字說起。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興兵侵佔了漠北的外蒙古,外蒙三部潰敗。清政府將哲布尊丹巴安置在多倫諾爾草原。可萬萬沒有想到兩年以後噶爾丹以追趕哲布尊丹巴和土謝圖汗為名攻入內蒙古。這時康熙帝率大軍與噶爾丹開戰,在多倫東北的烏蘭布通擊潰噶爾丹。

康熙皇帝為籠絡蒙古諸部和鞏固邊疆統治,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康熙帝率文武百官在多倫諾爾草原組織了外蒙古三部和內蒙古四十八旗的大會盟,標準用語是“會盟”,歷史上稱為“多倫諾爾會盟”。也正是這次會盟,清朝的北方版圖才正式劃定。

而匯宗寺的建立,正是為體現這次“多倫諾爾會盟”的重大意義,而寺院名字的由來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時候,康熙帝看到這裡蒙古古部聚會的好地方,並為寺廟賜名叫“匯宗寺”,意思是“佛法無二,統之一宗”。

如果去過西藏青海的大都比較瞭解藏傳佛教,特別是走過317(川藏北線)到拉薩的。藏傳佛教又稱喇嘛教,它分為多種教派,最初主要有寧瑪(紅教)、薩迦(花教)、本布(黑教)、噶舉(白教)等。而眼前的這座匯宗寺,就是典型的喇嘛教格魯派寺廟,也就是俗稱的黃教寺廟。

走進匯宗寺,此時寺廟才剛剛開門,人也不是特別多,此時過來祭拜的人也非常之少。隨心所欲的拍著,但好像恢宏和神秘的點滴已經煙消雲散。原來這只是原來匯宗寺面積的二十分之一,之前的匯宗寺清同治年間被火燒掉。現如今看到的是2005年經過修繕的新廟宇。

即便如此,我們也從匯宗寺留下的歷史資訊中,瞭解到二三百年前蒙古高原上深刻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現實。匯宗寺的香火也十分旺盛。到我們快離開時,前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

而匯宗寺的建立,正是為體現這次“多倫諾爾會盟”的重大意義,而寺院名字的由來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時候,康熙帝看到這裡蒙古古部聚會的好地方,並為寺廟賜名叫“匯宗寺”,意思是“佛法無二,統之一宗”。

如果去過西藏青海的大都比較瞭解藏傳佛教,特別是走過317(川藏北線)到拉薩的。藏傳佛教又稱喇嘛教,它分為多種教派,最初主要有寧瑪(紅教)、薩迦(花教)、本布(黑教)、噶舉(白教)等。而眼前的這座匯宗寺,就是典型的喇嘛教格魯派寺廟,也就是俗稱的黃教寺廟。

走進匯宗寺,此時寺廟才剛剛開門,人也不是特別多,此時過來祭拜的人也非常之少。隨心所欲的拍著,但好像恢宏和神秘的點滴已經煙消雲散。原來這只是原來匯宗寺面積的二十分之一,之前的匯宗寺清同治年間被火燒掉。現如今看到的是2005年經過修繕的新廟宇。

即便如此,我們也從匯宗寺留下的歷史資訊中,瞭解到二三百年前蒙古高原上深刻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現實。匯宗寺的香火也十分旺盛。到我們快離開時,前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