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風雲:劉備為何要不惜亡國來滅吳國?只是為關羽報仇這麼簡單?

看過三國的都知道,為抵抗曹操劉備與孫權聯合抗曹,有句話說的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劉孫聯合孫權卻是背後插了劉備一刀,奪取了荊州不算而且還把劉備結義兄弟關羽給殺害了,

為此孫權為了推卸責任而殺了呂蒙,關羽遇害真的把劉備惹惱了,做出的決定不惜亡國要滅掉吳國,真的是因為關羽而舉國滅吳呢?

其實劉備大家認為是一個表面仁義而背地裡確實一個虛偽奸詐的小人,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個人認為在歷史上一個君主是不會為一個一起打仗的人而舉國去報仇的,發動一場浩大的戰爭,關羽的死而舉國滅吳這個應該不是主要的原因,

更有可能的是為了收復荊州,不聽諸葛亮的建議是因為諸葛亮太平穩,或者是為了震懾吳國,發動戰爭總歸要找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來壯士氣。

劉備舉國滅吳是由幾個方面的原因的:

一方面是因為劉備之前一直是投靠別人,好不容易有這麼大的勢力,

一輩子被人欺負慣了,所以想要把以前受的氣全部要賺回來;

第二方面是因為荊州實在是太重要的,諸葛亮給劉備的三步計畫第一步就是要取荊州做為根據地,而現在被關羽丟掉實在是心不甘;

協力廠商的話就是因為關羽畢竟算是一個開國大臣,

又是劉備的結義好兄弟,這樣白白的死掉如果不做出點動的話真的是太窩囊了,這樣也算是給大臣們一個交代,這樣還不攻打豈不人心就散了;

第四方面是因為東吳是自己的合作的夥伴,夥伴背後捅刀子,這確實是有點不人道背信棄義,如果不教育一下他以後還怎麼合作,最大的失誤就是不應該把全部的兵力聚集一起,應該分散兵力分散兵力各個方向進功,

威脅東吳,這樣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大家有什麼更好的建議與理解嗎?可以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