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瀕危莆仙戲劇碼重返舞臺《目連救母》將展演

《目連救母》在莆仙大劇院首演

東南網6月15日訊莆仙戲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源于唐,成于宋,盛於明清,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如今系莆田的一張城市文化名片。

記者近日獲悉,莆仙戲《目連救母》在莆仙大劇院舉行展演,瀕危劇碼重返舞臺,吸引了不少莆仙戲戲迷。據瞭解,為了更好地傳承保護和發展莆仙戲,莆田市已批准成立莆田市莆仙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並正式掛牌,莆仙戲將走進校園、鄉村,把經典送到市民身邊。

瀕危劇碼 申請國家補助

近期,莆仙戲《目連救母》在莆仙大劇院舉行展演,記者瞭解到,這齣戲是從宋代流傳至今的古老劇碼,已有800餘年歷史,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其之所以被稱為莆仙戲之母,是因為現在莆仙戲裡所有的要素、角色、程式等各個方面,都是從《目連救母》中演變而來的。

據瞭解,該戲共分為上、中、下三本,演出時間長達10個小時,保留了宋元戲曲多種表演形態,

是民間歌舞百戲的大搜集、各種雜劇的大匯演,戲劇與民俗、儀式大串聯的宗教世俗戲。

記者瞭解到,因為排演難度大,《目連救母》在莆仙戲傳統劇碼中屬於瀕危劇碼,目前在莆田市幾乎看不到此劇演出。2015年,莆仙戲《目連救母》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獲得資金補助,當年9月,福建省莆仙戲劇院承擔這一傳承保護重擔,聘請老藝人擔當指導,整理《目連救母》劇本、音樂、服裝、舞美等,

並進行角色分配,於今年3月完成排演和錄影。

莆仙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成立

記者從福建省莆仙戲劇院獲悉,為了更好地傳承保護和發展莆仙戲,莆田市已批准成立莆田市莆仙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並正式掛牌。據瞭解,近年來,福建省莆仙戲劇院就一直致力於傳承保護和發展莆仙戲,多次召集莆仙戲老藝人研討莆仙戲發展傳承,還開展莆仙戲進校園、鄉村等,

將經典的莆仙戲送到市民身邊,帶動更多的市民熱愛莆仙戲、傳播莆仙戲。

莆田市藝術學校作為孕育莆仙戲優秀後備人才和社會文化藝術人才的搖籃,不斷培育出優質的莆仙戲演員,為莆仙戲發展輸送新鮮血液。記者昨日獲悉,在本次傳承保護和發展莆仙戲系列措施中,莆田市藝術學校也得到相應的重視,目前,已確定增加該校編制。後期,還將出臺更多政策扶持莆仙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