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學生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學習取代遊戲”,爸媽該做些什麼?

(點擊播放按鈕即可收聽主播楊媛媛朗讀音訊)

從6、7歲,到12歲,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黃金6年。可以說,這個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均勻、平穩的,較少經歷成長過程的“痛點”。

他們對人對事,

大都呈開放狀態,比較純真、直率,較少情緒動盪,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也都會比較融洽……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段比較安穩的時期,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轉折期和過渡期——在小學低年級時,孩子身上還具有明顯的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而到高年級時期,一些孩子已逐步進入青春期,因此,有人稱這個階段為童年中期,甚至是前青春發育期。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需要認識到孩子會經歷以學習逐步取代遊戲成為主導活動轉變的過程。並不是說上小學之後的孩子不再做遊戲了,而是說他們會開始一些複雜的活動,且這些活動是與技能學習、自我評價、智力活動等聯繫起來的,更具目的性,對個體的智力、意志力、個性發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也促進這些心理能力的發展。

下面,我們具體聊一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孩子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應對。

年級越低,孩子的學業受外界因素影響越大,父母需引導孩子建立好與“學習”的關係。升入小學後,孩子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學習問題。

與幼稚園相比,小學對孩子來說限制太多樂趣很少,每天大部分時間要做的就是規規矩矩地坐在教室裡,

被動地接受老師填鴨式的灌輸,剩下的時間還得奮戰於作業中,對此,很多孩子是不適應的。相比於遊戲活動而言,學習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若是學習活動再不具吸引力,可想而知,孩子怎麼對學習感興趣呢?

可見,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父母關注的重點不應是孩子的成績,而應放在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學習的意義、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掌握恰當的學習策略等方面,

所有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孩子的學業水準、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總之,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去與“學習”這東西更和諧、更快樂地相處。

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父母的及時回饋、合理的獎賞、老師的誇獎、同伴之間適當的競爭等都可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只有到中高年級,孩子才可能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直至五六年級,

孩子才可能形成長遠的尋求自我發展的內部動機、能自動自發地學習。

可見,對於小學低中年級的孩子,特別是剛上小學的孩子(這時的孩子還處於他律階段)來說,需要父母多一些積極引導和督促,如:

1、通過父母的陪伴向孩子傳遞父母積極關注的態度。

有的家長美其名曰盯著孩子做作業,悶著頭玩手機,卻要求孩子字跡工整、態度端正,相信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對父母手中手機的興趣會比對課本、學習的興趣大得多。

2、鼓勵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如按時、自覺、認真地完成作業。

説明孩子明確學習的目的,並使自己的活動服從這一個目的,有助於孩子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意志,這對孩子個性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3、孩子遇到問題時引導孩子尋找方式解決,激發孩子挑戰勇於困難、不懼難題。其實父母的作用不是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是引導孩子思考,尋找解決的辦法。

比如,孩子遇到難題了,父母不妨讓孩子講一下自己的思路,並翻閱一下課本,回想一下老師是怎麼解決的,可能在闡述自己思路的過程中,孩子就突然茅塞頓開了。

4、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樂趣、獲得成就感。

很多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大都是覺得所學東西沒有多大用處,或與自己的生活沒有多大關係,父母不妨幫孩子找到他的興趣點,如一開始學拼音,孩子覺得沒有意思,父母不妨給孩子買一些簡單的注音故事,讓孩子通過拼讀拼音自己完成讀故事的過程,從而激發孩子的興趣。

5、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及時與老師溝通,有助於有效解決孩子問題。

孩子對於自己喜歡的老師會更加尊重和依戀,也更願意遵從老師的引導,好好學習。老師對孩子好壞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態度。

聲明:本文綜合整理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的家長美其名曰盯著孩子做作業,悶著頭玩手機,卻要求孩子字跡工整、態度端正,相信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對父母手中手機的興趣會比對課本、學習的興趣大得多。

2、鼓勵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如按時、自覺、認真地完成作業。

説明孩子明確學習的目的,並使自己的活動服從這一個目的,有助於孩子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意志,這對孩子個性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3、孩子遇到問題時引導孩子尋找方式解決,激發孩子挑戰勇於困難、不懼難題。其實父母的作用不是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是引導孩子思考,尋找解決的辦法。

比如,孩子遇到難題了,父母不妨讓孩子講一下自己的思路,並翻閱一下課本,回想一下老師是怎麼解決的,可能在闡述自己思路的過程中,孩子就突然茅塞頓開了。

4、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樂趣、獲得成就感。

很多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大都是覺得所學東西沒有多大用處,或與自己的生活沒有多大關係,父母不妨幫孩子找到他的興趣點,如一開始學拼音,孩子覺得沒有意思,父母不妨給孩子買一些簡單的注音故事,讓孩子通過拼讀拼音自己完成讀故事的過程,從而激發孩子的興趣。

5、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及時與老師溝通,有助於有效解決孩子問題。

孩子對於自己喜歡的老師會更加尊重和依戀,也更願意遵從老師的引導,好好學習。老師對孩子好壞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態度。

聲明:本文綜合整理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