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東人為什麼總喜歡說倒裝?孔子:這個鍋我不背!

前段時間,小編的朋友來濟南探望,其實就是來打小編的秋風...

他作為一個正統的南方人,連大學都是選的省內高校,自然也就從沒來過咱大山東。畢業後許久不見,一頓拉呱,他對我說了一句話:“你說話能不能正常點!”

Emmm...哪裡說話不正常了嘛小編想,沒有啊貌似。一頓討論之後,才發現他覺得山東人的倒裝句很彆扭,

exm?哪裡一直說倒裝句了我大山東,有什麼奇怪的嗎請問?

百度百科裡面說,倒裝句是指為了強調、突出詞語的目的而顛倒原有語序的句式,但是山東人真的有那麼喜歡說倒裝句嗎?

知乎↓

貼吧↓

QQ群↓

除此之外,還有“知不道”這句最經典的回答,

既能理解成“不知道”,也能理解成“知而不道”,配上一個神秘的微笑,顯得咱山東人賊有文化。

其實小編最開始認識到自己總是說倒裝的時候是拒絕的,心情跟下面的幾個差不多。

經過一番自我認知以後,就變成了...

既然咱山東人說倒裝這麼溜,按說學英語會比較容易啊,

為啥小編當年四級都考了好幾次,這不科學!體貼的鄰座小姐姐解答了小編的疑惑:你單詞背的都不得勁兒,還妄想英語考高分,咱倒裝都救不了你。

咱大山東作為孔孟之鄉,倒裝作為特色,當然是有傳承的!這位傳承者就是...發哥,不,孔老夫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正確語序應是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正確語序應是吾欺誰?欺天乎?)

原來山東人愛說倒裝句是因為老祖宗的遺傳,山東人文化底蘊深厚,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平時說話都顯得特別有文化。

走在濟南的大街小巷裡,除了說山東款的特色倒裝句,一聲聲的“老師兒”也足夠體現這座城市的與眾不同。

“老師”除了職業外,也是濟南人對陌生人的尊稱,小編之前還經常和朋友們開玩笑說,每年的9月10號都是全濟南的節日,因為濟南的每個人都被稱作“老師”。這個稱呼的來源眾說紛紜,最有力的一種是來源於“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可見儒家文化的影響。

說到山東人,就不免想到酒,在外地人眼裡,山東人就是酒桌壯士的代稱,“山東人哪裡有不能喝酒的”。山東人好客、熱情,從酒桌上就能體現出來。夏天路邊的燒烤攤,山東人大口擼串大口喝酒,活的又像個江湖豪傑。

山東台持之以恆地“手撕鬼子”,內容三觀正得像是央視的嫡長子,除了家庭倫常就是抗日愛國,光是山東台一年手撕的鬼子,加起來就能繞地球好幾圈。有人說山東有個德州就算了,整個省也保守地跟美國的俄克薩斯州一樣,但山東人不這麼想,老實本分不出挑是山東人的傳統思想。

在山東人的思想裡,安居穩定才是第一要素,北上廣月薪40K的工作也比不上老家一個月4K的公務員輕鬆。

濟南人為了保護泉水,寧願做坐兩個小時公交也不建地鐵”,每年政府耗費大量資金維護泉眼;威海人吃飯也要排輩坐位,謙讓成為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素質;紋身行業只有山東地區最掙不到錢,因為山東人“身體髮膚,授之父母”的思想根深蒂固。

山東人生活地淳樸,一句話就能影響這個地方上千年。有人調笑山東人的倒裝,而我們卻明白,這是山東的文化,齊魯大地的千年儒家傳承,在生活的隻言片語裡傳到了今天。

不,孔老夫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正確語序應是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正確語序應是吾欺誰?欺天乎?)

原來山東人愛說倒裝句是因為老祖宗的遺傳,山東人文化底蘊深厚,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平時說話都顯得特別有文化。

走在濟南的大街小巷裡,除了說山東款的特色倒裝句,一聲聲的“老師兒”也足夠體現這座城市的與眾不同。

“老師”除了職業外,也是濟南人對陌生人的尊稱,小編之前還經常和朋友們開玩笑說,每年的9月10號都是全濟南的節日,因為濟南的每個人都被稱作“老師”。這個稱呼的來源眾說紛紜,最有力的一種是來源於“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可見儒家文化的影響。

說到山東人,就不免想到酒,在外地人眼裡,山東人就是酒桌壯士的代稱,“山東人哪裡有不能喝酒的”。山東人好客、熱情,從酒桌上就能體現出來。夏天路邊的燒烤攤,山東人大口擼串大口喝酒,活的又像個江湖豪傑。

山東台持之以恆地“手撕鬼子”,內容三觀正得像是央視的嫡長子,除了家庭倫常就是抗日愛國,光是山東台一年手撕的鬼子,加起來就能繞地球好幾圈。有人說山東有個德州就算了,整個省也保守地跟美國的俄克薩斯州一樣,但山東人不這麼想,老實本分不出挑是山東人的傳統思想。

在山東人的思想裡,安居穩定才是第一要素,北上廣月薪40K的工作也比不上老家一個月4K的公務員輕鬆。

濟南人為了保護泉水,寧願做坐兩個小時公交也不建地鐵”,每年政府耗費大量資金維護泉眼;威海人吃飯也要排輩坐位,謙讓成為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素質;紋身行業只有山東地區最掙不到錢,因為山東人“身體髮膚,授之父母”的思想根深蒂固。

山東人生活地淳樸,一句話就能影響這個地方上千年。有人調笑山東人的倒裝,而我們卻明白,這是山東的文化,齊魯大地的千年儒家傳承,在生活的隻言片語裡傳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