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說“得語文者得天下”?真相只有一個!

“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在今年廣為流傳。這句話的直觀意義是顯然的。語文,是各科當中區分度最大、偶然性最強的一門,對於同學們來講,一般也是最難以把握,難以捉摸的——與確定性、客觀性強的數理化相比,

語文學科特有的主觀性總使人有幾分忌憚。當語文考試難度降低,想通過數理化區分拉開成績變得越來越難。

首先要搞清楚,語文難在哪裡?對於基礎牢固的同學而言,字詞、句法、詩文的背誦都不是真正的難點,花點精力誰都可以掌握。語文最難處莫過於各種閱讀(詩詞鑒賞、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命題作文為主)。換言之,語文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的考驗。

問題的關鍵就出在這裡——閱讀與寫作,不僅是語文學科的考察重點,同時也滲透在其他科目的考察當中,而且其他科目的難點,也都與之有關。

數 學

數學的絕大多數題目都是有章可循,可以“按照套路出牌”一一解決的,即使是難度較大的“壓軸題”也不過如此。唯獨最後一道“大軸題”防不勝防,沒有固定的出題方向,也沒有固定的解題套路。

這道“大軸題”承擔了數學絕大部分的區分度,它的難點究竟在哪裡呢?我認為有三點:讀清楚、想清楚、寫清楚。首先,這道題目的題意會比較“繞”,透徹的理解本身就是個問題,許多同學就是因為讀題不清而折戟;其次,理解題目之後要把數學推理的過程想清楚,這是不言而喻的;最後,由於推理過程比較複雜,如何把它完整地呈現在紙面上又是一個問題,有些同學明明想清楚了卻寫不清楚,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分數從指頭縫間溜走,實在可惜。這三個難點當中,“想清楚”是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屬於數學的範疇,“讀清楚”和“寫清楚”則分別體現著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因而都與語文有關。

英 語

英語的難點在於完形填空、閱讀的後兩篇和作文。其實,以江蘇省考生的詞彙量,同學們看著英語試卷和中文也沒什麼太大區別,字面理解基本上不成問題的,

因而難點也就在於閱讀理解能力(完形填空是一種特殊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表達能力,只不過換了一個載體而已。

物 理

物理考試的難點毫無疑問在於最後一道題,與數學類似,這道題的難點也在於“讀清楚”(理解物理過程)、“想清楚”(分析與計算)和“寫清楚”(將解題過程呈現在試卷上)。因為讀題不清楚和答題不規範而失分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化 學

化學的難點在實驗題上,

實驗題的要點就在於整體把握實驗的流程,實驗整體的“閱讀”能力越強,當“閱讀”完實驗流程,將其落實在字面上時又體現寫作能力,從這個意義上看也是在考語文。

總而言之,對於語文之外的其他各科,其區分度最大的題目也往往是在考驗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語文學科完成,而語文學科的重點在閱讀。因此,說語文是所有科目的“幕後黑手”,一點也不冤枉。同學們有時候會覺得“我身邊語文好的學霸為什麼門門都好”,我以為其中奧妙就在這裡!

說語文是所有科目的“幕後黑手”,一點也不冤枉。同學們有時候會覺得“我身邊語文好的學霸為什麼門門都好”,我以為其中奧妙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