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中此人為何在曹魏陣營默默無聞,加入蜀漢後立馬飛黃騰達?

一說到薑維,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是蜀國後期的大將軍,諸葛亮的繼承者。通過《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在印象中,薑維是一名能文能武的將軍,在投降蜀漢以後,對曹魏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但為何這樣一位名將,在曹魏陣營中卻始終默默無聞?為什麼在加入蜀漢陣營之後立即就飛黃騰達?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看一下:

姜維是如何在曹魏仕官的?

三國志 薑維傳》是這樣描寫的:“以父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衛郡將,

沒於戰場,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因為他父親在戰場中殉職,所以為了表彰他父親的功績,作為兒子的姜維獲得了參軍的職位,就是一位官二代,嗯……更嚴格地說是吏二代。姜維在曹魏受重用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而在諸葛亮首次北伐之時,薑維遭到了這樣的待遇:

“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回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

簡單地說,薑維在第一時間就被拋棄了……不但是太守馬遵不信任,連回到冀縣後也被認為是二五仔。可見,姜維在曹魏基本就是一可有可無的小吏,

一無背景,二無戰功,基本屬於官場中被隨時拋棄的棄子而已。

那當時薑維是否真的有異心呢?我們來看一下:

“維等乃俱詣諸葛亮。會馬謖敗於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

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

在被迫的情況下,薑維帶著被太守馬遵拋棄的同事們投奔了諸葛亮。但有一點讓我們有所懷疑:為何薑維投降後沒多久,就被任職了非常重要的主管糧倉的官職,並加封亭侯。要知道關羽將軍也無非是一個亭侯罷了。而姜維作為一名在曹魏並無戰績,也無權力的參軍為何會如此受到重用?何況歷史的記載中薑維是“被迫”投降的。

我們來看看隨姜維一同投降的幾人,

梁緒後官至大鴻臚(主管各諸侯及少數民族),尹賞則官至執金吾(主管禁兵保衛京城),梁虔官至大長秋(皇后官屬負責人)。四個在曹魏擔任幾乎被忽略不計的小吏,投降蜀漢後卻立即當官當得風聲水起!

難道蜀漢真的人才凋零?

先不說歷史上是如何對待降將的各種典故。將降將安排在”大將軍,執金吾“這樣的關鍵職位上本就是非常危險的。何況諸葛亮自己也說了:“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正所謂“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如果不為我所用,那才是真正的巨大危脅。但諸葛亮還給他一份大禮:“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要知道當時整個蜀漢的軍力也不到10萬,而在北伐前線的部隊也不過2-3萬,將一支前線部隊的20%交由一名剛投降的“無名小將”,這實在是說不通的。

在三國時期,不同陣營之間將領的通信還是比較普遍的。自認有才能的薑維與諸葛亮有所聯繫也是十分正常的行為。在曹魏不受重用再加上諸葛亮許以的高額回報,薑維和他的小夥伴們或許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是諸葛亮埋伏在涼州的一條線,或許正是這條線,才使得首次北伐中出現了“蜀軍垂至而諸縣回應”的場面。

所以,小編斗膽猜想,薑維與他的小夥伴們並非“被迫投降”,他們與諸葛亮有著一份“間諜協議”。而在首次北伐時期,薑維眾人的表現引起了曹魏方面的警覺,馬遵在獲得線報之後半夜逃亡,拋棄這些二五仔的行為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膽大的薑維或許真的上演了一出“無間道”!只是最後並未成功助蜀漢拿下涼州罷了。

歡迎各位喜歡三國的朋友留言交換意見,歡迎拍磚砸雞蛋!

先不說歷史上是如何對待降將的各種典故。將降將安排在”大將軍,執金吾“這樣的關鍵職位上本就是非常危險的。何況諸葛亮自己也說了:“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正所謂“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如果不為我所用,那才是真正的巨大危脅。但諸葛亮還給他一份大禮:“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要知道當時整個蜀漢的軍力也不到10萬,而在北伐前線的部隊也不過2-3萬,將一支前線部隊的20%交由一名剛投降的“無名小將”,這實在是說不通的。

在三國時期,不同陣營之間將領的通信還是比較普遍的。自認有才能的薑維與諸葛亮有所聯繫也是十分正常的行為。在曹魏不受重用再加上諸葛亮許以的高額回報,薑維和他的小夥伴們或許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是諸葛亮埋伏在涼州的一條線,或許正是這條線,才使得首次北伐中出現了“蜀軍垂至而諸縣回應”的場面。

所以,小編斗膽猜想,薑維與他的小夥伴們並非“被迫投降”,他們與諸葛亮有著一份“間諜協議”。而在首次北伐時期,薑維眾人的表現引起了曹魏方面的警覺,馬遵在獲得線報之後半夜逃亡,拋棄這些二五仔的行為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膽大的薑維或許真的上演了一出“無間道”!只是最後並未成功助蜀漢拿下涼州罷了。

歡迎各位喜歡三國的朋友留言交換意見,歡迎拍磚砸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