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媒體關注」養豬大戶“要麼就不幹,要幹就幹大”

導讀

“現在我們搞養殖的,上面有政策幫,下面有幹部帶,情況好得不得了,在這麼好的政策下,我就一個觀點:幹一件事情,要麼就不幹,要幹就幹大,這樣才有發展。”在軍民村養豬大戶馮尚平家裡,

馮尚平滔滔不絕地向記者講起了自己的“處事觀”。

今年47歲的馮尚平是軍民村5組人,為了改變家庭現狀,1994年,馮尚平就帶著老婆孩子南下廣東打拼,有魄力的他在3年的時間內就開起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餐飲店,這一待,就是十五年。

《陽光報》記者採訪馮尚平

在外漂久了,難免會想家。2008年,當地政府和在廣東打拼的馮尚平聯繫,希望其能回鄉創業,投入到全縣全民創業的大潮中。馮尚平毫不猶豫地迅速關掉廣東的餐飲店後回到家鄉選擇了生豬養殖。說幹就幹,在2009年年初,他將在外積攢的30余萬元拿了出來蓋起了養豬場。

當地政府為了鼓勵其產業發展,為其免費提供建廠規劃及技術指導,同時,還在土地、木材、廠房等手續審批中優先考慮到他,在政策內能減的減、能免的免,能快速辦理的就快速辦理。在當年7月份,600餘平方米的標準化豬舍就投入了使用。馮尚平引進了150頭仔豬和35頭母豬,開始了自己的創業養殖路。期間,畜牧中心安排了一名技術人員全程指導、給其教技術,
當年年底他還獲得了8萬元的政府返鄉創業獎勵。

2010年初,馮尚平將第一批育肥的150頭豬一次性出欄,嘗到甜頭的他將賣豬的錢全部用作周轉資金。所飼養的35頭種母豬也在當年的4月份開始配種,陸續生下了300多頭小豬。慢慢地,以前培訓所學的東西已經不能滿足其當前發展的需求,好學的他又選擇了前往縣農廣校參加專業進修,三年下來拿到了畜牧專業證書。

在此期間,政府又給他配套了數十萬元的生豬養殖項目。

2015年到2016年間,馮尚平的規模擴大到了最大值,當年養了800餘頭豬,為了照看好這個豬場,全家三人齊上陣,馮尚平帶著老婆和兒子一起在豬舍裡忙活著。豬飼料一直是困擾他的最大難題,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

他多次外出考察,最終選定從西安購買玉米,通過大卡車往回拉,每年僅購買玉米支出就高達60~80萬元。有付出就有回報,幾年的辛苦終於有了大回報,據馮尚平講,僅2016年,養豬給自己家庭帶來的純收入就高達40多萬元,在當地養殖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現在馮尚平的心裡美滋滋的,兒子在去年結了婚,自己馬上就要抱孫子了。去年通過避災移民搬遷,他家在池河集鎮購買了一套住房,並在年前裝修入住。另外,包抓軍民村的縣委組織部也在去年為其爭取到了十多萬的沼氣建設專案,徹底解決了豬場糞便污染的問題。

據馮尚平講述,現在的養殖場已經走上了正軌,運行順暢,不用太操心了。他正打算把這個成熟的產業交給兒子來打理,自己和老伴已經瞅准了另一條發展的“路子”——興桑養蠶。

馮尚平的養豬廠

“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一步,我打算把村裡的一些土地通過流轉承包過來,種上40畝的密植桑園,每年養100~150張蠶,這樣也能解決一些貧困戶就業難的問題。家鄉為我做了這麼多,我也該為家鄉父老做一點事情了。”採訪最後,馮尚平感慨地說道。

軍民村工作隊隊長趙康表示:“脫貧攻堅是一個系統的大課題,需要各方面參與才能形成倍增合力。我們就是要充分調動軍民村的能人大戶,借助他們資訊靈通、資金充裕、敢闖敢幹、市場意識強的優勢,引領軍民村產業轉型,促進農戶脫貧增收。”

並在年前裝修入住。另外,包抓軍民村的縣委組織部也在去年為其爭取到了十多萬的沼氣建設專案,徹底解決了豬場糞便污染的問題。

據馮尚平講述,現在的養殖場已經走上了正軌,運行順暢,不用太操心了。他正打算把這個成熟的產業交給兒子來打理,自己和老伴已經瞅准了另一條發展的“路子”——興桑養蠶。

馮尚平的養豬廠

“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一步,我打算把村裡的一些土地通過流轉承包過來,種上40畝的密植桑園,每年養100~150張蠶,這樣也能解決一些貧困戶就業難的問題。家鄉為我做了這麼多,我也該為家鄉父老做一點事情了。”採訪最後,馮尚平感慨地說道。

軍民村工作隊隊長趙康表示:“脫貧攻堅是一個系統的大課題,需要各方面參與才能形成倍增合力。我們就是要充分調動軍民村的能人大戶,借助他們資訊靈通、資金充裕、敢闖敢幹、市場意識強的優勢,引領軍民村產業轉型,促進農戶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