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裕德源:狠抓品質產量 捍衛“通江銀耳”金字招牌

裕德源使用的青杠木

四川新聞網巴中6月14日訊通江縣陳河鄉霧露溪的九灣十八包——通江銀耳發源地。

這裡山巒疊嶂,溝壑縱橫,終年雲霧繚繞,通江銀耳賴以生長的青杠樹漫山遍野。民間傳說的“天生雲、雲生霧、霧生露、露生耳”即緣於此。2012年3月,原本在達州從事房地產開發的陳彬回到家鄉,創辦了四川裕德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幾年時間“裕德源”就在中國銀耳界名聲鵲起。

提升品質產量 捍衛“通江銀耳”金字招牌

2012年3月,四川裕德源生態農業正式成立,

原本在達州從事房地產開發的裕德源創辦人陳彬也就開始了在農業領域的回鄉創業。在陳彬看來,回到老家通江從事銀耳的生產,既是自己在事業上的一個轉型,更重要的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擦亮“通江銀耳”這塊金字招牌。

陳彬介紹,一直以來,通江銀耳的名氣響亮,但是因為老百姓種植銀耳的利潤微薄,產量上不去,也就導致了外地銀耳打著“通江銀耳”的名號趁虛而入。

他曾經將通江銀耳作為禮物贈送給朋友,最終卻發現是假貨,這就更堅定了他要生產正宗的通江銀耳的念頭。

陳彬表示,曾經通江銀耳利潤低,老百姓種植意願低,產量不足,也就為許多外來銀耳打著“通江銀耳”的招牌矇騙消費者提供了機會。

他向記者算了一筆賬,由於外地代料銀耳假冒通江銀耳而帶來的廉價衝擊,使得老百姓一度不得不以“養兒不算飯食錢”的方式計算成本:按一個銀耳耳堂產20斤銀耳,

市價為每斤240元,除開簡易耳堂建設和菌種款共900元的成本,老百姓似乎可以在11個月的銀耳生長週期裡,獲得每個耳堂3900元的“利潤”。但這種演算法將每個耳堂消耗的1萬斤青杠木資源和勞動力成本視為零,這也就造成了樹木資源和人力的白白浪費。老百姓無利可圖,種植積極性降低。

裕德源開始銀耳種植以後,

採取了新的成本核算方式,將耳堂的建設、青杠木的使用、人力資源的投入等納入到成本當中,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銀耳的利潤,也提高了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使通江銀耳針對中高端市場的定位愈發明顯。

“利潤有所提升,但產量的提升還需一步步實現。”陳彬介紹,一來通江銀耳的產量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非常大,二來為保證通江銀耳的品質,裕德源在栽培過程拒絕使用任何農藥和激素,

針對病蟲害只採用生石灰消殺和生物誘殺,導致銀耳存在不同程度的減產。三是在銀耳的修剪、分選等過程中,必須按照最嚴格的標準去掉雜質,使每斤銀耳最終修剪出來的成品減少了約30%的重量。

陳彬表示,目前裕德源解決銀耳產量不足的問題還需一步步進行,但其旗下的銀耳獲得了農產品的有機認證。裕德源就是希望通過在保品質同時逐步提高產量,來達到對“通江銀耳”這塊金字招牌的維護。

借力線上銷售 針對性開發“家庭裝”產品

2012年,裕德源開始涉足電商銷售平臺,2013年,進駐天貓平臺。隨著線上銷售的逐步開拓,裕德源的銷路進一步打開。

據陳彬介紹,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占到了總銷售額的40%左右,網上的客戶遍佈除開港澳臺的31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通江銀耳出產時間集中於每年6——9月,實體店的銷售高峰通常出現在9月,而線上銷售在時間上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

記者注意到,在裕德源的展銷平臺上,銷售量最大的通江銀耳是一款份量為25克、價格為58元的產品,稱之為“家庭裝”。陳彬表示,裕德源生產出這樣規格的產品,一是因為正宗的通江銀耳個人單頓消耗量極小,3克就夠了,二是為了儘量減少大包裝頻繁開蓋所引起的空氣進入,三是針對網購客戶偏于年輕化、家庭化的特點,讓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中高端產品。

完善生產模式 產品深加工開拓年輕人市場

裕德源生態農業目前有三個基地,共占地約700畝,有500多個耳堂,固定用工達80餘人,季節性用工達300餘人,每年僅收購青杠樹耳棒就為當地百姓帶來近200萬元收入。

據陳彬介紹,從2016年開始,裕德源就完善公司+基地+專合社+農戶的生產模式,對老百姓符合要求的銀耳實施高於市場價的訂單式收購,對違規行為實行黑名單制度,用3——5年時間逐步引導老百姓從依靠產量獲利轉變為依靠品質獲利,最終達到一個“三贏”的局面——企業降成本提產量、農戶增效益、消費者吃上更多的正宗通江銀耳。

據瞭解,裕德源還積極依託諾水河溶洞群、臨江麗峽、空山天盆景區,利用諾水河梓潼村裕德源生態農業休閒觀光園的優勢位置,結合當地獨特的氣候環境,打造出一個休閒、觀光、康養的生態樂園。

來達到對“通江銀耳”這塊金字招牌的維護。

借力線上銷售 針對性開發“家庭裝”產品

2012年,裕德源開始涉足電商銷售平臺,2013年,進駐天貓平臺。隨著線上銷售的逐步開拓,裕德源的銷路進一步打開。

據陳彬介紹,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占到了總銷售額的40%左右,網上的客戶遍佈除開港澳臺的31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通江銀耳出產時間集中於每年6——9月,實體店的銷售高峰通常出現在9月,而線上銷售在時間上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

記者注意到,在裕德源的展銷平臺上,銷售量最大的通江銀耳是一款份量為25克、價格為58元的產品,稱之為“家庭裝”。陳彬表示,裕德源生產出這樣規格的產品,一是因為正宗的通江銀耳個人單頓消耗量極小,3克就夠了,二是為了儘量減少大包裝頻繁開蓋所引起的空氣進入,三是針對網購客戶偏于年輕化、家庭化的特點,讓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中高端產品。

完善生產模式 產品深加工開拓年輕人市場

裕德源生態農業目前有三個基地,共占地約700畝,有500多個耳堂,固定用工達80餘人,季節性用工達300餘人,每年僅收購青杠樹耳棒就為當地百姓帶來近200萬元收入。

據陳彬介紹,從2016年開始,裕德源就完善公司+基地+專合社+農戶的生產模式,對老百姓符合要求的銀耳實施高於市場價的訂單式收購,對違規行為實行黑名單制度,用3——5年時間逐步引導老百姓從依靠產量獲利轉變為依靠品質獲利,最終達到一個“三贏”的局面——企業降成本提產量、農戶增效益、消費者吃上更多的正宗通江銀耳。

據瞭解,裕德源還積極依託諾水河溶洞群、臨江麗峽、空山天盆景區,利用諾水河梓潼村裕德源生態農業休閒觀光園的優勢位置,結合當地獨特的氣候環境,打造出一個休閒、觀光、康養的生態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