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歲的女人,真的不應該去結婚

8分點評——

情節緊湊度:★★★☆

人物表現度:★★★★

音面美妙度:★★★★

意猶未盡度:★★★★★

敢於創新度:★★★☆

IMDb評分

8.1

豆瓣評分

8.5

生命誠可貴 夢想價更高

本片拿到了2005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四個大獎,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像《激戰》一樣講述主角要去打拳擊的故事,但最後的20分鐘卻逆轉了一切,從簡單的勵志,上升到了對生命的探討。

當你以為這又是一部類似於《洛奇》、《勇士》這樣的荷爾蒙電影,那你可能走錯片場了。同樣是拳擊,但卻是女子拳擊。

當女人到了30歲,就會被這個世界所定義。婚姻、家庭、化妝品,人都害怕被世界所拋棄,所以會去迎合,努力讓自己變得像大多數人一樣。

麥琪已經31歲,父親早早離世,妹妹都早已結婚生子,哥哥進了監獄,媽媽從來看不起自己。按照正常來說,她應該快點去認識個好男人,不然再老一點就沒人要了。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想的,因為忽略了自己真正喜歡,真正熱愛做的事情。

而拳擊則是麥琪唯一喜歡做的事情了,儘管這並不適合大多數的女生,因為她是那少數。

只是一個人想要做喜歡的事情,都會受到現實的阻撓。訓練一個職業拳擊手需要四年,等到那時候,麥琪已經35歲。就算能登臺比賽,要拿冠軍要比一般的拳手更難,還要冒著更大的受傷風險。在那之後呢?早已人老珠黃,甚至找工作都難了,只能靠養老金度過晚年。

如果人生要考慮那麼多後果,

那可以肯定你會過得很不痛快。就算你全盤考慮,生活中的種種意外卻總是讓人始料未及。但生活有一個訣竅,就是是不停戰鬥,超越耐力的極限,為了別人無法理解的夢而賭上一切。

拳擊運動的訣竅同樣如此,只是拳擊要承受的更多是在肉體上,生活要承受的更多是在精神上。

麥琪似乎天生就掌握了這種訣竅,她從來都不會認輸。

來到清一色全男性的拳擊館,每天要面對別人的嘲笑。

以為老教練會好一點,誰知道...

聽到這句話女主麥琪的神情...

更傷人的是來自親生阿媽的冷嘲熱諷。

這同時也是如今多少父母對於子女的冷嘲熱諷。即便現實中多數父母是出於好意,他們希望子女能少受傷害,能更一帆風順,可人生怎麼可能會不遇到挫折?在人的夢想面前,這種關心就成了電影中的這種負面形象出現。

不過當一個人能堅持自己,不被其他人的言語所動搖,那便實現了成功的三分之二。老教練鄧恩有一天終於被麥琪的誠意所打動,願意教她打拳,於是才有了之後的故事。

但老教練是個保守的人,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冒險,寧願不拿冠軍,也不要受傷。他不停重複,隨時保護自己...

而摩根·弗裡曼所扮演的老拳手則並不認同老教練的觀念,因為他曾經是拳擊手,所以對於拳擊,對於競技體育,有更深的理解。

如果沒有老教練的保守和理智,過於激進,那很可能就會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從而失敗;如果沒有老拳手的那種冒險拼命的精神,那冠軍就始終還有距離,也失去了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

我們的世界是個矛盾體。兩種觀念其實就像自由與規則,兩者缺一不可。幸運的是,老教練和老拳手同時都在她身邊。

她沒日沒夜不停訓練,現實也不得不向她低頭。

而老教練也被麥琪的信念所影響,也慢慢丟棄保守的觀念,麥琪也開始面臨更大的挑戰...

他們兩人也漸漸熟悉,超越了師徒的關係,更似是一對父女。就在實現自我走向成功的時候,命運卻跟他們開了個玩笑。

劇情的180度轉折也讓這部《百萬美元寶貝》從單純的勵志電影,上升了一個層次。

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當今社會生命被得以重視,這是一件好事,同時也是一件壞事。因為被過度保護,我們每每想去突破自我的極限,就會被各種因素所阻止。就像老教練一手發掘培養了8年的拳擊手威利,明明想去爭奪金腰帶,卻被老教練認為太過冒險而屢遭阻止。

這像足了許多中國的家長。當孩子想成為歌星、想成為詩人、作家之類的,便會百般擔心,勸告孩子:現實點吧,當個老師,當個主編,僅僅因為有更穩定的收入和生活。

別人對自己沒有信心就算了,連最親的人都對自己沒信心,如果不是內心足夠強大的人,很難去堅持走自己想走的路。很不幸我們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很多時候都是只剩下自己給自己自信了。

為什麼女主角的設定是在31歲,而不是21歲。因為電影想要告訴人們的是,無論你多少歲,你都可以去追自己的夢,只要你願意,只要你堅持。30歲的女人,不應該去結婚,而應該去打拳擊!

年齡只是一種人類設定的虛假數位,這些數位是看不見的,不存在的,而你卻真實存在。重要的,是你在活著。

有人說電影的結局太悲傷,看得很壓抑、很沉重,如果你迎合傳統觀念,確實是個悲壯的結局。不過在女主角麥琪的角度,這對於她來說是最好的結局,因為她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她努力爭取過,揮舞過她的拳頭,至少,她還有個機會去實現。

可憐的人不是失敗的人,而是那些連機會都沒有的人。如果連機會都沒有,那不就等同一個死人了嗎?

P.S. 另外漫威迷們能找到兩個熟悉的面孔...哈哈哈哈

同類型推薦

【極速風流】有些敵人卻會讓你越來越強大

【爆裂鼓手】我寧願34歲吸毒酗酒家破人亡,也不願...

麥琪似乎天生就掌握了這種訣竅,她從來都不會認輸。

來到清一色全男性的拳擊館,每天要面對別人的嘲笑。

以為老教練會好一點,誰知道...

聽到這句話女主麥琪的神情...

更傷人的是來自親生阿媽的冷嘲熱諷。

這同時也是如今多少父母對於子女的冷嘲熱諷。即便現實中多數父母是出於好意,他們希望子女能少受傷害,能更一帆風順,可人生怎麼可能會不遇到挫折?在人的夢想面前,這種關心就成了電影中的這種負面形象出現。

不過當一個人能堅持自己,不被其他人的言語所動搖,那便實現了成功的三分之二。老教練鄧恩有一天終於被麥琪的誠意所打動,願意教她打拳,於是才有了之後的故事。

但老教練是個保守的人,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冒險,寧願不拿冠軍,也不要受傷。他不停重複,隨時保護自己...

而摩根·弗裡曼所扮演的老拳手則並不認同老教練的觀念,因為他曾經是拳擊手,所以對於拳擊,對於競技體育,有更深的理解。

如果沒有老教練的保守和理智,過於激進,那很可能就會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從而失敗;如果沒有老拳手的那種冒險拼命的精神,那冠軍就始終還有距離,也失去了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

我們的世界是個矛盾體。兩種觀念其實就像自由與規則,兩者缺一不可。幸運的是,老教練和老拳手同時都在她身邊。

她沒日沒夜不停訓練,現實也不得不向她低頭。

而老教練也被麥琪的信念所影響,也慢慢丟棄保守的觀念,麥琪也開始面臨更大的挑戰...

他們兩人也漸漸熟悉,超越了師徒的關係,更似是一對父女。就在實現自我走向成功的時候,命運卻跟他們開了個玩笑。

劇情的180度轉折也讓這部《百萬美元寶貝》從單純的勵志電影,上升了一個層次。

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當今社會生命被得以重視,這是一件好事,同時也是一件壞事。因為被過度保護,我們每每想去突破自我的極限,就會被各種因素所阻止。就像老教練一手發掘培養了8年的拳擊手威利,明明想去爭奪金腰帶,卻被老教練認為太過冒險而屢遭阻止。

這像足了許多中國的家長。當孩子想成為歌星、想成為詩人、作家之類的,便會百般擔心,勸告孩子:現實點吧,當個老師,當個主編,僅僅因為有更穩定的收入和生活。

別人對自己沒有信心就算了,連最親的人都對自己沒信心,如果不是內心足夠強大的人,很難去堅持走自己想走的路。很不幸我們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很多時候都是只剩下自己給自己自信了。

為什麼女主角的設定是在31歲,而不是21歲。因為電影想要告訴人們的是,無論你多少歲,你都可以去追自己的夢,只要你願意,只要你堅持。30歲的女人,不應該去結婚,而應該去打拳擊!

年齡只是一種人類設定的虛假數位,這些數位是看不見的,不存在的,而你卻真實存在。重要的,是你在活著。

有人說電影的結局太悲傷,看得很壓抑、很沉重,如果你迎合傳統觀念,確實是個悲壯的結局。不過在女主角麥琪的角度,這對於她來說是最好的結局,因為她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她努力爭取過,揮舞過她的拳頭,至少,她還有個機會去實現。

可憐的人不是失敗的人,而是那些連機會都沒有的人。如果連機會都沒有,那不就等同一個死人了嗎?

P.S. 另外漫威迷們能找到兩個熟悉的面孔...哈哈哈哈

同類型推薦

【極速風流】有些敵人卻會讓你越來越強大

【爆裂鼓手】我寧願34歲吸毒酗酒家破人亡,也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