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書畫投資與收藏:怎樣來兼顧樂趣與回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消費時代的來臨,中國的收藏者隊伍日漸壯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收藏者開始有意識地收藏書畫。對這些收藏者而言,究竟應該如何收藏書畫,

才能更好地兼顧收藏樂趣和經濟回報呢?

(一)喜歡書畫,才去收藏

如果你僅僅希望通過收藏書畫而實現投資獲利的目的,那麼,我建議你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以免蒙受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因為無論從事哪種方式的投資,如果投資者希望提高獲勝的概率,

就要多學習多思考多研究多分析。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隱性投資成本。如果你喜歡書畫的話,讓你花費大量的時間欣賞和研究書畫,應該是一種享受;如果你毫無興趣的話,這將是一個成本高昂,並且效果不佳的痛苦過程。因此,對於收藏者來說,不僅應該關注收藏的經濟回報,而且應該重視收藏的巨大樂趣。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快樂收藏,並且不時獲得意外收穫。

宋代的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中,曾經這樣描述過收藏的樂趣:“明窗淨几,羅列佈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時取古人妙跡以觀,鳥篆蝸書,奇峰遠水,摩挲鐘鼎,親見周商。端研湧岩泉,焦桐鳴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謂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閬苑瑤池未必是過。”收藏既可以帶來經濟收益,也可以帶來精神享受。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正是收藏投資迥異於證券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重要特點,

也是人們熱衷於收藏的重要原因。

正如觀複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所說:“收藏本身就是財富積累的過程。”對收藏者而言,將目光專注於收藏本身所帶來的不經意回報,在很多時候都遠遠高於將眼光專注於投資本身所帶來的預期回報。

(二)關注特點,選擇精品

廈門市美術館館長白磊曾經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十個優點不如一個特點。”對收藏者而言,這句話非常重要。因為書畫收藏的關鍵,首先在於選擇優秀的書畫家。如果一幅書畫沒有特點、缺乏個性、風格不明,那麼就很難體現出書畫家的典型藝術風格,也很難在藝術界和收藏界引起廣泛的關注。

當然,在選擇作品與作者的問題上,

收藏者應該特別注意兩點:一是優點與特點的關係,二是名氣與實力的關係。雖然我們承認,“十個優點不如一個特點”,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件只有特點,而沒有優點的書畫作品就是好作品。事實上,優點是特點的基礎。沒有優點、只有特點的書畫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樣缺乏收藏價值!在藝術品市場上,那些為了引人矚目而故弄玄虛創作出的“窮山、惡水、敗花、醜樹、危房、傻人”,尤其值得警惕!因為這類作品經常會令人眼睛一亮,但一年半載之後便在市場上蹤跡全無。因為僅有特點、缺乏優點的書畫,同樣很難經受得住市場的檢驗!

此外,書畫家名氣與實力的關係也是需要注意的重要問題。對書畫而言,書畫家的名氣大小是影響書畫作品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表1.1所示)。有的業內人士甚至認為:“不管誰當了書法家協會的主席或者副主席,他的書法作品價格總會上揚。”例如,2005年12月,在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當選新一任的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之後,他的書法作品價格也幾乎隨之飆升了一倍左右。一些評論家在預測張海書法作品的價格走勢時,甚至將他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的任期長短,也作為影響其書法作品價格變動的重要變數之一。

表1.1 2006年浙江省某畫廊的書法作品定價標準

問題是,對於絕大多數藝術水準還沒有最終蓋棺論定的書畫家來說,名氣實際上是一個動態而微妙的變數。收藏者在選擇書畫家及其書畫作品的時候,必須首先明確判斷這位書畫家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徒有虛名。在此基礎上,再選擇精品力作。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國書畫通常是以尺幅論價的,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名氣越大,作品越精,尺幅越大,則價格越貴。對於收藏者而言,在資金數量有限的約束條件下,如果必須有所取捨的話,寧願舍尺幅,也要取名氣,選精品。一般來說,2平方尺以內的書畫作品都屬於小幅作品。因此,類似尺幅的鏡片、手卷、扇面、冊頁都是收藏者特別值得關注的對象。

(三)多看多問,做足功課

就每一位書畫家的藝術成長歷程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學習期、成熟期、巔峰期和衰退期。每一個時期都有各自的特點。從藝術品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書畫做偽的名目繁多、五花八門:既有做偽者自書自畫冒充而成的(具體可分為摹、臨、仿、造4大類);又有做偽者以舊作改頭換面、移花接木而成的(具體可分為改、添、減、割,等等);還有妻子為丈夫代筆而成的,弟子為老師代筆而成的,兒子為父親代筆而成的;更有做偽者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模擬印刷而成的。與此相對應的是,書畫鑒定至今仍然沒有被學術界和收藏界公認的鑒定方法,大多依靠鑒定專家的經驗和眼力。

正如畫家唐雲所說:“鑒別真贗,也不是什麼神秘莫測的事,最根本的一條,端賴‘熟悉’,一切猶如每個人對自己熟悉的朋友,即使他在隔壁房間談話,一聽話音,你就能辨認出是‘何許人也’,鑒定是同一道理。”因此,收藏者必須多看多問,做足功課,才能儘量減少“打眼”的風險。當然,由於書畫鑒定所涉及的問題相當複雜,無法在此展開,只能點到為止。

(四)平時定額,弱市大買

對於絕大多數收藏者而言,由於可支配資金畢竟有限。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資金使用計畫,並遵循以下3個基本原則。

(1)定比支出原則

許多理財專家一致認為,在財務管理方面,應該遵循“三三制”原則,即把1/3的可支配收入用於日常支出;1/3的可支配收入用於(風險較大的)各種投資;1/3的可支配收入用於(風險較小的)理財計畫。對書畫收藏而言,顯然也應該遵循“三三制”原則,將1/3或1/3以下比例的可支配收入用於書畫收藏。這樣的話,即使收藏者出現失誤,也不至於傷元氣。

(2)先小後大原則

對於書畫收藏而言,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收藏者,還是剛入藏界的初出茅廬者,都有可能由於品質風險、品相風險、價格風險和保管風險,或者道德風險、偏好轉移風險、交割能力風險和法律政策風險,而蒙受經濟上的損失。因此,對於收藏者而言,在剛開始的時候先拿出小額資金進行嘗試,逐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之後,再增加投資的資金,顯然是少交“學費”、儘快入門的重要方法。

(3)逆向思維原則

事實上,同前些年藝術品市場行情相對低迷的時候相比,市場火暴之時也許未必是收藏書畫的“最佳時機”。但是,機會轉瞬即逝。就收藏者的資金使用而言,既要遵循原則,也要靈活掌握。因為我們很難準確判斷藝術品市場行情的短期走勢,為了分散一段時期內的價格風險,就有必要採取平時定額資金收藏書畫,市場低迷時期加大投入的原則。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記住沃倫•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五)把握大勢,中期持有

如果要兼顧收藏與投資的話,那麼,書畫收藏的最佳週期究竟應該多長?這確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對於書畫收藏而言,收藏者常常有一個誤區,認為時間越長,回報越高。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以經驗判斷,我們可以將1年以下視為短期,將1~5年視為中短期,將5~10年視為中期,將10~50年視為中長期,將50年以上視為長期(如表1.2所示)。

表1.2 收藏投資週期的劃分

據清代的楊賓在《大瓢偶筆》中記載:“字價貴賤有幸有不幸焉,非關書也。如王氏父子(指晉代的王羲之和王獻之),宋齊時極貴大令(王獻之),而右軍則為其子所掩。至貞觀間則反之,大令書棄而不收,遂至割去姓名以求售。”在南朝的宋、齊時代(西元420—502年),王獻之的書法作品紅極一時,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反倒少有人問津。但是,到了唐代的貞觀年間(西元627—649年),情況正好相反。王獻之的書法作品已經不那麼受人歡迎了,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卻開始受到世人的追捧。由此可見,抽象的“長期”二字並非與書畫收藏的經濟收益有著必然的關係。

事實上,書畫收藏的週期以中期為宜。具體的週期則因具體情況而異,以10年為基點靈活把握。例如,日本安道森(ANETOS)公司在東山魁夷的繪畫作品上的投資,就是從1990年開始,以每10年為一個週期,將他們所收藏的東山魁夷作品循序漸進地推向收藏市場。他們的投資總額為22.6億日元,總收益則達到了44.7億日元。當然,10年只是一個基點而已,具體的投資週期顯然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總的來看,書畫價格的變動既有高峰,也有低谷。如果在藝術品市場行情火暴、書畫價格處於相對高位的時候出貨,就算其他方面考慮不周,也不至於犯方向性的大錯誤。假如在藝術品市場行情低迷、書畫價格處於相對低位的時候出貨,即使這件書畫確實是精品力作,也很可能由於各方面的制約而低價易主,甚至血本無歸。因此,對於以兼顧收藏與投資為目的的書畫收藏者而言,把握大勢,中期持有,根據天時地利,確定出貨時機,確保順勢而為,至關重要。

書名:藝術品市場之馬見

作者:馬健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5.00

尤其值得警惕!因為這類作品經常會令人眼睛一亮,但一年半載之後便在市場上蹤跡全無。因為僅有特點、缺乏優點的書畫,同樣很難經受得住市場的檢驗!

此外,書畫家名氣與實力的關係也是需要注意的重要問題。對書畫而言,書畫家的名氣大小是影響書畫作品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表1.1所示)。有的業內人士甚至認為:“不管誰當了書法家協會的主席或者副主席,他的書法作品價格總會上揚。”例如,2005年12月,在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當選新一任的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之後,他的書法作品價格也幾乎隨之飆升了一倍左右。一些評論家在預測張海書法作品的價格走勢時,甚至將他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的任期長短,也作為影響其書法作品價格變動的重要變數之一。

表1.1 2006年浙江省某畫廊的書法作品定價標準

問題是,對於絕大多數藝術水準還沒有最終蓋棺論定的書畫家來說,名氣實際上是一個動態而微妙的變數。收藏者在選擇書畫家及其書畫作品的時候,必須首先明確判斷這位書畫家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徒有虛名。在此基礎上,再選擇精品力作。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國書畫通常是以尺幅論價的,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名氣越大,作品越精,尺幅越大,則價格越貴。對於收藏者而言,在資金數量有限的約束條件下,如果必須有所取捨的話,寧願舍尺幅,也要取名氣,選精品。一般來說,2平方尺以內的書畫作品都屬於小幅作品。因此,類似尺幅的鏡片、手卷、扇面、冊頁都是收藏者特別值得關注的對象。

(三)多看多問,做足功課

就每一位書畫家的藝術成長歷程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學習期、成熟期、巔峰期和衰退期。每一個時期都有各自的特點。從藝術品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書畫做偽的名目繁多、五花八門:既有做偽者自書自畫冒充而成的(具體可分為摹、臨、仿、造4大類);又有做偽者以舊作改頭換面、移花接木而成的(具體可分為改、添、減、割,等等);還有妻子為丈夫代筆而成的,弟子為老師代筆而成的,兒子為父親代筆而成的;更有做偽者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模擬印刷而成的。與此相對應的是,書畫鑒定至今仍然沒有被學術界和收藏界公認的鑒定方法,大多依靠鑒定專家的經驗和眼力。

正如畫家唐雲所說:“鑒別真贗,也不是什麼神秘莫測的事,最根本的一條,端賴‘熟悉’,一切猶如每個人對自己熟悉的朋友,即使他在隔壁房間談話,一聽話音,你就能辨認出是‘何許人也’,鑒定是同一道理。”因此,收藏者必須多看多問,做足功課,才能儘量減少“打眼”的風險。當然,由於書畫鑒定所涉及的問題相當複雜,無法在此展開,只能點到為止。

(四)平時定額,弱市大買

對於絕大多數收藏者而言,由於可支配資金畢竟有限。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資金使用計畫,並遵循以下3個基本原則。

(1)定比支出原則

許多理財專家一致認為,在財務管理方面,應該遵循“三三制”原則,即把1/3的可支配收入用於日常支出;1/3的可支配收入用於(風險較大的)各種投資;1/3的可支配收入用於(風險較小的)理財計畫。對書畫收藏而言,顯然也應該遵循“三三制”原則,將1/3或1/3以下比例的可支配收入用於書畫收藏。這樣的話,即使收藏者出現失誤,也不至於傷元氣。

(2)先小後大原則

對於書畫收藏而言,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收藏者,還是剛入藏界的初出茅廬者,都有可能由於品質風險、品相風險、價格風險和保管風險,或者道德風險、偏好轉移風險、交割能力風險和法律政策風險,而蒙受經濟上的損失。因此,對於收藏者而言,在剛開始的時候先拿出小額資金進行嘗試,逐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之後,再增加投資的資金,顯然是少交“學費”、儘快入門的重要方法。

(3)逆向思維原則

事實上,同前些年藝術品市場行情相對低迷的時候相比,市場火暴之時也許未必是收藏書畫的“最佳時機”。但是,機會轉瞬即逝。就收藏者的資金使用而言,既要遵循原則,也要靈活掌握。因為我們很難準確判斷藝術品市場行情的短期走勢,為了分散一段時期內的價格風險,就有必要採取平時定額資金收藏書畫,市場低迷時期加大投入的原則。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記住沃倫•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五)把握大勢,中期持有

如果要兼顧收藏與投資的話,那麼,書畫收藏的最佳週期究竟應該多長?這確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對於書畫收藏而言,收藏者常常有一個誤區,認為時間越長,回報越高。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以經驗判斷,我們可以將1年以下視為短期,將1~5年視為中短期,將5~10年視為中期,將10~50年視為中長期,將50年以上視為長期(如表1.2所示)。

表1.2 收藏投資週期的劃分

據清代的楊賓在《大瓢偶筆》中記載:“字價貴賤有幸有不幸焉,非關書也。如王氏父子(指晉代的王羲之和王獻之),宋齊時極貴大令(王獻之),而右軍則為其子所掩。至貞觀間則反之,大令書棄而不收,遂至割去姓名以求售。”在南朝的宋、齊時代(西元420—502年),王獻之的書法作品紅極一時,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反倒少有人問津。但是,到了唐代的貞觀年間(西元627—649年),情況正好相反。王獻之的書法作品已經不那麼受人歡迎了,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卻開始受到世人的追捧。由此可見,抽象的“長期”二字並非與書畫收藏的經濟收益有著必然的關係。

事實上,書畫收藏的週期以中期為宜。具體的週期則因具體情況而異,以10年為基點靈活把握。例如,日本安道森(ANETOS)公司在東山魁夷的繪畫作品上的投資,就是從1990年開始,以每10年為一個週期,將他們所收藏的東山魁夷作品循序漸進地推向收藏市場。他們的投資總額為22.6億日元,總收益則達到了44.7億日元。當然,10年只是一個基點而已,具體的投資週期顯然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總的來看,書畫價格的變動既有高峰,也有低谷。如果在藝術品市場行情火暴、書畫價格處於相對高位的時候出貨,就算其他方面考慮不周,也不至於犯方向性的大錯誤。假如在藝術品市場行情低迷、書畫價格處於相對低位的時候出貨,即使這件書畫確實是精品力作,也很可能由於各方面的制約而低價易主,甚至血本無歸。因此,對於以兼顧收藏與投資為目的的書畫收藏者而言,把握大勢,中期持有,根據天時地利,確定出貨時機,確保順勢而為,至關重要。

書名:藝術品市場之馬見

作者:馬健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