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麗中華行》走進浙江岱山千年古鎮——東沙

浙江岱山有海魚

其名黃花魚

此魚肉質較好且味美

遠近聞名

“松鼠黃魚”這道筵席佳餚使人垂涎若滴

如此美食怎能錯過

美麗中華行一路向南

去往浙江省岱山縣東沙古鎮

探秘這座藏在深閨中的古漁鎮

瞭解本地海洋魚類品種繁多的秘密

剛到東沙就被眼前的熱鬧迷住了眼

舟山市岱山縣東沙古鎮人頭攢動

千餘盞大紅燈籠高高掛起

映紅了一方夜空

百余張圓桌在古街上依次排開,

夏日的涼風裡飄蕩著地道的漁家菜香……

第八屆東沙古漁鎮弄堂節

暨2017年舟山·金華山海協作非遺聯展在此熱鬧開場

當地百姓與遊客一同重溫舊時的弄堂生活

在老街上吃流水席,賞非遺節目

去海邊的百年漁都避暑

談到古鎮

我們想到的都是白牆黑瓦

小巷幽深……

而東沙,坐落在岱山島之上

有著濃郁古樸的漁村風格

彌漫著海水的氣息

這裡曾是舟山著名的漁港

更是曾經繁華的商埠

要吃魚、需捕魚

這不《美麗中華行》攝製組成員一到東沙古鎮

就要去海裡捕魚

據說,自己捕出的魚吃著更美味

這麼多的魚

你知道主持人手中拿的是什麼魚嗎?

可難倒了見多識廣的電視人了

我們還是奔赴古鎮上的“非遺”看點

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

去瞭解清楚吧

從門面上看

海洋漁業博物館像是一間店鋪

其實它原本就是古漁鎮的老宅所改建

風格古樸

非常具有晚清時期的建築風情

博物館裡面陳列的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

相信能為我們解惑

東沙還有處勝景叫燕窩石筍

那些海礁是千萬年來海水的

不斷沖刷而形成的海蝕柱、海蝕礁

密密集集,百十個尖頭朝天,大小不一

形態各異卻又多形如竹筍

色澤也如竹筍

所以它的景名叫做“燕窩石筍”

千年古鎮依山傍海

如今依然保持原始古漁鎮建築風貌

古樸的漁村風格

浸潤著鹹澀的海水氣息

靜靜地舒展於島嶼之中

與江浙一帶的陸地小鎮很不一樣

它的鎮中心沒有小橋流水

而是實心的小巷小街和後院

石板弄堂,古鎮人家

走進東沙古鎮,

仿佛會有這樣一種濃濃的時空錯位感

如今的東沙褪去以往的繁榮和熱鬧

多了一份寧靜

漫步古鎮

時光彷佛變慢了許多

可以一個人靜靜地發發呆

但漁家的風味依然長存

恍惚間,似乎把我們穿越回百年的橫街魚市

這裡商鋪林立

隨著人流往來徜徉

清代詩人王希程詩中描述

海濱生長足生涯,出水鮮鱗處處皆

才見喧闐朝市散,晚潮爭集又橫街

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和霧霾

不妨來東沙古鎮

漂洋過海來求得一份自在的安逸

這裡的民宿文化也遠近聞名

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親自來東沙鎮體驗一下

這裡有肥美無比的黃花魚

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

這座藏在深閨中的古漁鎮

以濃郁古樸的漁村風格

浸潤著鹹澀的海水氣息

靜靜地舒展於島嶼之中

拍攝花絮

本次出組人員 編導:李廣普

攝像:韓 振

主持:房 琪

製片:何 偉

東沙還有處勝景叫燕窩石筍

那些海礁是千萬年來海水的

不斷沖刷而形成的海蝕柱、海蝕礁

密密集集,百十個尖頭朝天,大小不一

形態各異卻又多形如竹筍

色澤也如竹筍

所以它的景名叫做“燕窩石筍”

千年古鎮依山傍海

如今依然保持原始古漁鎮建築風貌

古樸的漁村風格

浸潤著鹹澀的海水氣息

靜靜地舒展於島嶼之中

與江浙一帶的陸地小鎮很不一樣

它的鎮中心沒有小橋流水

而是實心的小巷小街和後院

石板弄堂,古鎮人家

走進東沙古鎮,

仿佛會有這樣一種濃濃的時空錯位感

如今的東沙褪去以往的繁榮和熱鬧

多了一份寧靜

漫步古鎮

時光彷佛變慢了許多

可以一個人靜靜地發發呆

但漁家的風味依然長存

恍惚間,似乎把我們穿越回百年的橫街魚市

這裡商鋪林立

隨著人流往來徜徉

清代詩人王希程詩中描述

海濱生長足生涯,出水鮮鱗處處皆

才見喧闐朝市散,晚潮爭集又橫街

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和霧霾

不妨來東沙古鎮

漂洋過海來求得一份自在的安逸

這裡的民宿文化也遠近聞名

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親自來東沙鎮體驗一下

這裡有肥美無比的黃花魚

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

這座藏在深閨中的古漁鎮

以濃郁古樸的漁村風格

浸潤著鹹澀的海水氣息

靜靜地舒展於島嶼之中

拍攝花絮

本次出組人員 編導:李廣普

攝像:韓 振

主持:房 琪

製片:何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