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雙創”時代,大學科技園如何把握機遇?這些學者在“新時期大學科技園服務雙創發展高峰論壇” 上這樣說

都市快報

作者:實習生-陸曉愷

創業、創新、創造、“創客"……這些“創"字打頭的詞語近兩年頻頻出現在政府工作檔和大眾傳播媒介上。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今天上午,“新時期大學科技園服務雙創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舉行。教育部科技司高新處調研員董維國,浙江省教育廳高科處處長呂華,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等領導出席論壇。

面對“雙創"的時代,大學科技園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

在此次高峰論壇上,各地區大學科技園聯盟與專家學者、企業管理人探討了如何在新時期貫徹執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如何更好的發揮大學科技園在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平臺優勢。

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浙江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鄭強教授在會上講道:“浙江大學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重視發揮國家大學科技園綜合科技服務平臺作用,

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了以原始創新、技術研發和成果產業化為一體的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

浙大黨委副書記 鄭強

目前,浙大工研院、浙大科技園與西湖區政府正合力推進紫金眾創小鎮,

以浙江大學產學研理念,彙聚海內外創新創業資源,助力師生創新創業,實現校友企業發展、合作企業轉型升級。去年9月,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已在紫金眾創小鎮掛牌成立。

浙江大學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院長、國家大學科技園管委會主任趙榮祥在發言中介紹,“目前,紫金眾創小鎮整體規劃已完成,規劃範圍3.96平方公里,核心區0.91平方公里,東至杭長高速,西至繞城西線,

北至宣杭鐵路、南至留祥路。小鎮由國際村、研發村、聯創村、創客村、學院村五個特色村落組成,將充分利用國內外產研學合作資源,打造區域創新生態體系。"

浙江大學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院長、國家大學科技園管委會主任趙榮祥

趙榮祥院長在會上提出了“三根柱"的概念,給參會的大學科技園聯盟的負責人們帶去了一些思路。“做創新社區,裡面有'三根柱'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要有產業特色的服務平臺;第二,有大學特色的服務平臺;第三,有很好的創新創業訓練營。建眾創小鎮,能夠讓公司受益於高校的科研成果;同時,大學應該有機會跟一些具有創新力的企業合作。浙江省做小鎮對浙大是一個機遇,對浙江省各個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