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民養老有三難,這三項農村改革實施後,可全面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越發受到關注。據統計,在農村60%的老人沒有存款,30%的老人需要在生活上得到照顧,更多的農村老人需要得到精神慰藉。

在現實生活中的廣大農村,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主要有三個大難題:
1、農村收入低,老人勞動力下降,不能打工、不能種地,沒有可靠的經濟來源。

2、子女在城市打工,有的更是搬到城市生活,常年不回家,留守老人在生活上得不到悉心照料。

3、農村的養老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

比如:醫療、保險、老人活動中心。

那麼,如何解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呢?依小編看,還得靠發展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實體經濟,並促進與二三產業融合。

一、把農業與附屬相關農村產業發展起來

農民為什麼拋家舍地去城市打工呢?原因只有一個,

種地不掙錢,生活困苦,只有外出靠打工賺錢才能養活一家老小。國家近幾年提倡發展現代化農業,大力發展農村相關產業,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業規模和綜合收益,讓更多的農民工返鄉就業。

二、提高農民在家鄉的收入水準

我國農產品生產所產出的效益低,農民僅靠種植、養殖收入有限。關於農民增收的問題一直是國家最為關注的,但最近幾年的農產品收入始終不能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入,

有的種植戶種地還賠錢。

農民增收還得靠國家帶,一是提高補貼扶持力度,把惠農政策、資金服務于農,實際上國家的惠農補貼一年比一年多,優惠政策一個接一個。二是增加農民的財產收入,農民的財產無非就是耕地和宅基地,通過土地確權、農地在許可範圍內入市等措施提高農民的財產價值。三是靠新型農業主體帶,讓其帶動農民創新增收。

三、農村養老配套設施的建設及相關農村養老制度的保障

農村養老保險,是國家為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廣大農村老人,提供的基本的生活保障,近幾年農村新型養老保險不斷改革,通過自籌、失地補助、國家補貼等方式逐年增加保額,讓農民真正能享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除了這些外,目前一些縣城、村鎮成立了養老院,並完善了養老的配套設施建設,給農村老人營造了一個新的養老環境。

為了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我國的發展目標開始向農村轉移,未來農村富裕了,養老體制完善了,農村的養老問題還用愁嗎?

(本文完)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