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各國造車理念雜談(四):日本汽車造車理念

所起日本車,我們在頭腦中是能夠有自己獨特的印象的。

我們可以從一些細小的事情看出日本在生產和製造汽車過程之中秉承的那種精細理念。沒有太多創新設計,但力求製造趨於完美,

這恰恰體現日本國民的一種內在精神。不管我們有時候帶著民族情結審視日本人,但不得不承認其精微細膩的心理特徵,他們在為顧客著想方面做得無微不至。

在技術方面,日本汽車往往開風氣之先,尤其是電子系統和發動機研製方面的科技十分先進。

對於汽車製造,更多提及的是“理念” 二字。

所謂造車理念僅僅是汽車企業單方面對市場需求的理解,並針對所理解的需求在汽車製造環節上作出相應的決策。例如,歐洲車系注重扎實的用料,能給予駕乘人員最大的駕乘體驗及安全感。當然這兩方面全兼顧是很難的,但不得不承認有些歐洲車做得比較好。

而日系車一般都是在安全準則允許的情況下更少地利用能源作更多的功能性回報,比如油耗。這也是比較難以兼顧的。 美國車較為複雜,在數次收購其他汽車製造企業後,美國人更喜歡博眾所長,補己所短。我們現在見到的很多民用美系車已經開始擺脫高油耗,向節能方向發展,並且依然兼顧安全性能。

當然,樣樣通則樣樣松。這樣的中國古話在美系車型上應驗也不足為奇。

不論什麼車型,都要面對各種消費者的需求,所以一輛車給人的性價比感覺也很難是相同的。不管是賓士、寶馬,還是吉利與奇瑞,誇獎與抱怨的狀況同樣存在是有道理的吧。

馬自達6的主設計師小泉嚴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日本車設計要從外表看仿佛裡面內容都緊緊裹在一起一樣,展現出面而非線條感;另一位日產汽車設計部負責人也同樣的論斷,汽車如同動物,雖然沒有脊樑、骨頭、肌肉等,但是要能夠從車的製造設計中你先出自內而外的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