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十個月啦,爸爸媽媽的早教該怎麼進行?我很想知道啊!

一、我十個月了,早教繼續啊!

滿十個月的寶寶,各方面能力進一步增強,

與父母關係更加親密。能叫“爸、媽”的寶寶多了起來,也會有一部分寶寶還不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不用擔心,這與孩子的智力發育關係不大,此時,寶寶可以很好地手膝並用爬行了,動作非常協調。他現在也經常繞著傢俱的邊緣走動。寶寶對小東西充滿了好奇,他已經能夠用大拇指和食指像鉗子似地把小東西揀起來了。到現在還不會爬的孩子不多了。
寶寶不僅會爬,而且還爬得非常靈活,並且能往高處爬了。寶寶也玩積木了,雖然不會擺,但是會一個一個裝到桶裡,再從桶裡一塊一塊拿出來。

1、心理發展—喜歡探索新東西

行為表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自我概念變得更加成熟,他會見陌生人,和與你分離時幾乎沒有障礙,他自己也將變得更加自信。喜歡被表揚;主動親近小朋友。10個月的寶寶開始會看鏡子裡的形象,有的嬰兒通過看鏡子裡的自己,

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會對著鏡子裡的自己發笑。嬰兒學會了察顏觀色,尤其是對父母和看護人的表情,有比較準確的把握了。此時的寶寶能夠認識常見的人和物。在這個階段,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害怕他以前學步時曾經適應的物品或情況的現象。在這個時期,害怕黑暗、打雷和吸塵器的聲音很常見。

給媽媽的建議:

以前你可能在他舒服時指望他能聽話,

但是現在通常難以辦到,他將以自己的方式表達需求。當他變得更加活躍時,你會發現你經常要說不,以警告他遠離不應該接觸的東西。但是即使他可以理解詞彙以後,他也可能根據自己的意願行事,必須認識到這僅僅是強力反抗將要來臨的前奏。

早教指導:

拾物入瓶:

把鈣片倒在紙巾上,媽媽同寶寶一起把鈣片撿入瓶中。寶寶用食指和拇指能將鈣片逐片放入瓶中。

媽媽和寶寶比賽,看誰撿得快。寶寶放一片媽媽數1,放兩片媽媽數2,看看寶寶能放進去幾片。練習用食指和拇指撿細小的東西,放入口徑較小的瓶中,以鍛煉準確鬆開手指的能力。寶寶放一個媽媽數一個,有讚美寶寶真棒的意思,讓寶寶在心中跟著數,順便練習數1、2。

吃蛋糕,識大小:

將一塊直徑5~6釐米的完整蛋糕放在盤子上,旁邊放一塊切下1/4的蛋糕。給寶寶洗淨小手,把盤子放在寶寶面前,

讓他"拿小的",看看寶寶的反應。多數寶寶不聽從命令而直接拿大蛋糕,有些寶寶會拿起小的給媽媽,自己仍然去拿大的。說明小兒能用眼估量出蛋糕大和小,而且喜歡大的。

2、動作發展—由爬行像直立過度

行為表現:

這是寶寶由爬行像直立過度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大部分的寶寶都已經能夠用手和膝蓋爬行的很穩了,而當寶寶爬的很好坐的很穩時,他就不再僅僅滿足於這個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站起來,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並且,10個月的寶寶,如果發育的很好的話,那麼是能夠扶著物體或者牽著爸媽的手蹣跚挪步的。

手部動作在這個月發展的也更為好了,會用食指戳東西,會有選擇的放掉物品,還會一個手同時拿兩個物品,雖然還不是很熟悉。而且隨著孩子手腕伸展的動作能力成熟,他會開始喜歡扔東西,而且邊扔邊大喊大叫,示意你幫他撿回來,方便他可以再次扔掉。這個時候媽媽也可以有意識的鍛煉他,如果你向他滾過去一個大球,他開始只會隨意拍打,慢慢的就會控制手的動作,使球朝你的方向滾來,這是寶寶手部動作發展的一個表現,同時也是寶寶認知發展的一個表現。

給媽媽的建議:

此時的寶寶能夠獨自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大人牽著手會走;這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是向直立過渡的時期,一旦孩子會獨坐後,他就不再老老實實地坐了,就想站起來了。剛開始時,會扶著東西站那兒,雙腿只支持大部分身體的重量。如果孩子運動發育好些的話,還會扶著東西挪動腳步或者獨站,不需要扶東西。孩子可以拉著欄杆從臥位或者座位站起來,雙手拉著媽媽或者扶著東西蹣跚挪步。有的孩子在這段時間已經學會一手扶物地蹲下撿東西。

早教指導:

扶物蹲下撿玩具

寶寶已能扶著凳子站立時,可把玩具推到寶寶身邊,讓寶寶一手扶凳子,另一手將玩具撿起。在撿物時寶寶學會一手扶凳子,彎腰後仍能保持平衡再站起來。讓寶寶練習從雙手扶物進步到單手扶物,且彎腰移動後能保持身體平衡。寶寶逐漸學會單手扶物,身體與走路方向一致,而不再是橫行跨步了。

自己捧杯喝水

在有兩個手柄的杯中倒入10~20毫升的溫開水,讓寶寶雙手扶柄捧杯喝水。開始時媽媽可幫助托住杯底,寶寶拿穩後可以放手在旁邊等候,待杯中的水喝完後加水。每次不超過20毫升,防止加水太多灑出來。喝水前可先給寶寶戴上圍嘴。讓寶寶練習自己端杯喝水,漸漸減少灑漏。寶寶熟練地用杯喝水後,白天可以練習用杯喝奶,為最後告別奶瓶做準備。

3、認知發展—認識常見的人和物

行為表現:

10個月的寶寶喜歡和成人交往,模仿成人的舉動,不高興時會表現出不滿意的表情。現在寶寶已經知道了若干物品的名稱了,接下來就可以認識物品的顏色了,寶寶認識的第一種顏色是紅色。媽媽拿出幾個紅色的東西使寶寶理解,紅色不是專門指某一個東西,紅色可以指許多同顏色的東西,讓寶寶接受一個共性的概念並不太容易,即使到1歲1個月才能理解,也屬正常。此時的寶寶能夠認識常見的人和物。他開始觀察物體的屬性,從觀察中他會得到關於形狀、構造和大小的概念,甚至他開始理解某些東西可以食用,而其他的東西則不能,儘管這時他仍然將所有的東西放入口中,但只是為了嘗試。遇到感興趣的玩具,試圖拆開看裡面的結構,體積較大的,知道要用兩隻手去拿,並能準確找到存放食物或玩具的地方。此時寶寶的生活已經很規律了,每天會定時大便,心裡也有一個小算盤,明白早晨吃完早飯後可以去社區的公園裡遛達。

給媽媽的建議:

寶寶會懂得用兩個手去拿物品,開始能夠找到被隱藏的玩具,會察言觀色,尤其是會看父母的臉色,還會在吃飯的時候測試父母的耐心。他會玩簡單的遊戲了,會模仿第一次看到的動作和姿勢,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開始有了自我的概念。

早教指導:

捉迷藏:

捉迷藏,一種寶寶和大人都要參與的藏起來和尋找的遊戲。但是,你不要把自己藏得太嚴實,否則你的寶寶會因為找不到你而沮喪,甚至會被嚇壞。相反,你要幫著寶寶找到你,對他喊著:"來找我呀!我這是在哪兒呢?"經過幾個月對"物體是永恆存在的"認識,你的寶寶終於做好了準備,可以迎來捉迷藏的時刻了,這樣的遊戲不僅能夠使寶寶感到快樂,還有助於他學會熬過和爸爸媽媽分別的時刻,直到看見爸爸媽媽"消失"一段時間之後又"回來"。

觀察動物園:

如果寶寶一看到遠處或圖畫書中的動物就興高采烈、手舞足蹈,也非常喜歡參觀寵物商店,那就找機會帶他去看一些他沒看到過的動物,甚至還可以讓他用手去摸一摸他們。讓他認識那些和我們共同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神奇動物。帶寶寶去動物園和動物們來個"親密接觸",會讓他興奮不已,同時你也可以借機向他灌輸愛護小動物的意識。注意在與動物近距離接觸時保護好寶寶的安全,並且在參觀完動物園之後要把手洗乾淨。

把玩具裝進鞋盒子:

在一個鞋盒子的蓋上或者一側劃出一個大孔,然後讓寶寶看著你怎樣把毛絨玩具從孔中裝入盒子裡。讓寶寶拿起玩具,通過孔放進盒子裡,再把玩具從盒子裡拿出來。這個遊戲能讓寶寶認識到玩具與盒子的相對大小關係,讓他拿起、放下的動作,也有助於鍛煉他的精細動作技能。

4、語言發展—主動用動作表示語言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也許已經會叫媽媽、爸爸,能夠主動地用動作表示語言;孩子發出可識別詞彙的年齡有很大差異。有些孩子周歲時已經學會2~3個詞彙,但可能性更大的是,孩子周歲時的語言是一些快而不清楚的聲音,這些聲音具有可識別語言的音調和變化。只要孩子的聲音有音調、強度和性質改變,他就在為說話作準備。在他說話時,你反應越強烈,就越能刺激孩子進行語言交流。開始能模仿別人的聲音,並要求成人有應答,進入了說話萌芽階段。在成人的語言和動作引導下,能模仿成人拍手、揮手再見和搖頭等動作。

給媽媽的建議:

有些寶寶開口比較晚,媽媽們也大可不必著急。不過10個月的寶寶已經進入了說話的萌芽階段,會模仿別人說話,並且要求成人要有應答。

現在,雖然寶寶還不會用語言和父母進行交流,卻能以其他方式進行交流。媽媽也可以通過孩子的表情、舉止,基本能夠判斷出寶寶的要求,寶寶也能夠聽懂媽媽說話的意思了。比如當寶寶指東西時,就是告訴在告訴你"媽媽,我想要那個!"

可能你以前一直用兒語在和寶寶交流,現在你得改改這個習慣。寶寶正在開始明白很多簡單詞語的意思,所以,這時候媽咪不斷的和小寶寶說話非常重要。記住要用成人的語言把寶寶說的詞語再重複說給他聽,這樣你的"小話匣子"會從一開始就接受良好的語言模式。

早教指導:

寶寶自己的手機:

寶寶對你的手機鈴聲和手機上的按鍵很是著迷,現在可能已經會伸手去抓住你的手機。給他準備一部自己的手機,不管是玩具手機還是一部不再使用的電話機。假裝打電話能夠使他感覺自己像是媽媽或爸爸。經常陪寶寶玩打電話這個遊戲,能夠鍛煉他的語言發展能力,初步建立社交意識,説明他儲存詞彙量的同時還增進了你們的親子關係。而他會嘗試著用手指去按壓那些電話按鍵,這時他已經開始想要練習他的精細動作了。

對著紙筒說話:

拿一個紙巾筒或者包裝紙筒,讓他看著你怎樣對著紙筒說話、吹氣、唱歌等,然後讓他也試試,他會感覺很好玩。如果寶寶對聲音很是著迷,尤其是他自己發出的那些滑稽聲音,那麼,給他準備一個紙筒,透過紙筒發出來的聲音和平常可不一樣,這增加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會不斷地用紙筒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

5、交際發展—孩子的自我概念更加成熟

行為表現:

寶寶開始喜歡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但通常他會開心地坐在其他寶寶的旁邊自己玩,而不會和別人一起玩,他們還不理解交朋友是怎麼回事。媽咪可以為寶寶找一些經常在一起玩的小夥伴,這是鼓勵你家小寶貝發展社交技能的好方法。安排寶寶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可以為他學習與別人交流、互動打下良好基礎。

給媽媽的建議:

同時,寶寶可以從這些小夥伴身上學到新的玩法。當然對於當媽咪的你來說,還有一個收穫,可以和其他父母輪流照看寶寶,並且家長之間能互相支持和鼓勵。

早教指導:

揮手說再見:

在你的寶寶不願意與你分開的時候,教他在分別時常說的話("再見!")以及常做的動作(揮揮手),使之成為一種離別儀式,可以幫助他克服這種"分離性焦慮症"。揮手說再見是寶寶們能夠最早學會的社交禮儀之一,因為他們很容易識別和模仿揮手的動作。這能幫助他初步建立社交意識。

擴大交往的圈子:

雖然你的寶寶還不太會與其它寶寶們一起玩耍,不過,他會很喜歡看著其它寶寶遊戲,還會喜歡模仿他們。計畫一些活動,經常帶著寶寶和其它小朋友聚會,這能有效提高他的社交意識,在與同齡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學習人際交往,也模仿其它孩子發展較快得一些動作技巧。

二、我十一個月啦,有該學新本領了

進入嬰兒期的最後一個月,寶寶的能耐可是越來越大了。他現在可以抓著你的手走得很好,他喜歡不停地動,動作會讓他興奮。現在,你需要當個熱心聽眾,因為此時的寶寶非常熱衷於嘰裡呱啦地“說話”。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寶寶會有較長的時間保持清醒。寶寶的活動能力增強,得到了更多訓練的寶寶已經會離開媽媽自己蹣跚走路了。現在,寶寶的注意力能夠有意識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這使寶寶的學習能力有很大提高。寶寶的活動能力很強了,學會爬行與站立讓他的知覺更敏銳。

1、心理發展—對父母表示依戀之情

行為表現:

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寶寶會有較長的時間保持清醒。他會白天睡得較少,而夜晚睡得較長。寶寶不但能認識親人,還能分辨生人和熟人。寶寶經常看到的人,他會一眼認出來,對著他們笑。如果從來沒有見過的人,寶寶會瞪大眼睛很警惕地看著他們。如果陌生人勉強將寶寶抱過去,他可能會使勁掙扎,或許會哭。如果寶寶看到媽媽抱別的孩子了,他會表現出生氣、著急。

給媽媽的建議:

可以訓練大小便了:從現在開始可以訓練寶寶大小便了,但不能指望寶寶能很快奏效。1歲半以後會蹲下撒尿,晚上會醒來叫嚷著尿尿,已經是很不錯了。2周歲以後會告訴排大便,不再拉褲子了,就說明訓練是很成功的。如果寶寶讓媽媽把尿,也喜歡坐便盆,就這樣訓練下去。如果寶寶反對媽媽這樣做,把尿就打挺,坐便盆就鬧,一定不要強求寶寶,過一段再說。訓練大小便不能著急,欲速則不達。尤其在晚上把尿時導致寶寶哭鬧,影響寶寶睡眠,就暫且停一停,這麼大的嬰兒不容易患尿布疹了。

早教指導:

把臉擠扁:

抓住寶寶的兩隻小手放在你的臉上讓他揉捏擠壓,使你的臉頰擠壓的鼓起來。在寶寶眾多簡單而快樂的遊戲中,用他的小手把你的臉頰擠壓變形,是他感覺最開心的,尤其是在你每次都配合著表現出非常搞怪的表情的時候。

藏玩具:

在寶寶最喜愛的一個小玩具上系上一根長長的帶子,讓寶寶看著你把玩具藏在沙發下面,然後幫他拽著帶子,把玩具從沙發下面拉出來。再把玩具藏到沙發下面去,看他現在是否能夠自己找回玩具?捉迷藏的遊戲一直讓寶寶樂此不疲,東西不見了又變出來的過程,讓他覺得很有趣,這個遊戲,除了鍛煉他小手的精細動作技能,還培養了他的好奇心。

2、動作發展—爬行不是問題,開始向直立發展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能夠獨自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大人牽著手會走;這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是向直立過渡的時期,一旦孩子會獨坐後,他就不再老老實實地坐了,就想站起來了。剛開始時,會扶著東西站那兒,雙腿只支持大部分身體的重量。如果孩子運動發育好些的話,還會扶著東西挪動腳步或者獨站,不需要扶東西。孩子可以拉著欄杆從臥位或者座位站起來,雙手拉著媽媽或者扶著東西蹣跚挪步。有的孩子在這段時間已經學會一手扶物地蹲下撿東西。

給媽媽的建議:

不贊成使用學步車。最新研究結果認為,使用學步車對嬰兒是不安全的。國外曾報導過,使用學步車的嬰兒,不但活動能力沒有增強,反而比不使用學步車的要晚,意外事故也由此增加很多。研究還認為,學步車對嬰兒的智力發育沒有任何幫助,可能還有阻礙。如果放到學步車裡,活動範圍更大了,使得嬰兒利用自己的移動能力,觸摸各種物體,增加了不安全隱患。

早教指導:

重新擺放傢俱:

在房間的一側到另一側穩固擺放一排傢俱,使寶寶能夠扶著這些傢俱行走"巡視"。將那些易碎、易倒的物品,例如燈具、腿腳不穩的桌子、花架等,搬離寶寶的"巡視"路線,防止寶寶夠到。這個月齡段屬於寶寶的"巡視"期,他喜歡扶著傢俱或者大人的腿,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這時期對於寶寶學習、行走至關重要,因為這一階段能夠鍛煉寶寶邁開步子的能力、而他探索的世界也開始變得更大了。

包裝舊玩具:

用包裝紙把他幾個從前最愛的舊玩具松松地包起來,他會開始揉搓著把包裝紙剝開,興致勃勃地取出玩具玩開來。寶寶會很喜歡看到一些"老朋友",偶爾換一種方式讓他玩以前的玩具,他會很開心,拆包裝紙能鍛煉他小手腕的力量及手部的精細運動技能。

3、認知發展—能模仿第一次看到的動作或姿勢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已經能指出身體的一些部位;不願意母親抱別人,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喜歡擺弄玩具,對感興趣的事物長時間地觀察,知道常見物品的名稱並會表示,孩子能仔細觀察大人無意間做出的一些動作,頭能直接轉向聲源,也是詞語-動作條件反射形成的快速期。這時期的孩子懂得選擇玩具,逐步建立了時間、空間、因果關係,如看見母親倒水入盆就等待洗澡,喜歡反復扔東西拾等。

給媽媽的建議:

媽媽這個最好教寶寶去認識人的五官,認識紅色,聽指令拿東西,禁止寶寶做不該做的事情,學會最初的約束自己,不能“為所欲為”,學會最初的交友,學會與別人分享。特別是寶寶慢慢長大了,自我意識增強可能會表現出對把便的反抗。媽媽不要為此發脾氣,這只會增加寶寶的心理壓力,過一段時間也許寶寶就可以接受了。

早教指導:

參觀動物園:

如果寶寶一看到遠處或圖畫書中的動物就興高采烈、手舞足蹈,也非常喜歡參觀寵物商店,那就找機會帶他去看一些他沒看到過的動物,甚至還可以讓他用手去摸一摸他們。讓他認識那些和我們共同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神奇動物。帶寶寶去動物園和動物們來個“親密接觸”,會讓他興奮不已,同時你也可以借機向他灌輸愛護小動物的意識。注意在與動物近距離接觸時保護好寶寶的安全,並且在參觀完動物園之後要把手洗乾淨。

形狀匹配:

用一個圖形匹配玩具(球狀、車狀等),首先讓寶寶看著你如何將一個圓形組塊安裝到圓形的孔中,然後再讓他看你如何將方形和三角形的組塊分別安裝到相應形狀的孔中。很快,寶寶就能夠自己學著匹配安裝了。這樣的遊戲練習能夠使寶寶認識空間關係以及進行形狀識別,初步建立形狀概念。同時還能提升他的精細動作技能。

4、語言發展—會模仿大人的說話聲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能準確理解簡單詞語的意思。在大人的提醒下會喊爸爸、媽媽。會叫奶奶、姑、姨等;會一些表示詞義的動作,如豎起手指表示自己一歲;能模仿大人的聲音說話,說一些簡單的詞。可正確模仿音調的變化,並開始發出單詞。能很好地說出一些難懂的話,對簡單的問題能用眼睛看、用手指的方法做出回答,如問他 “小貓在哪裡”,孩子能用眼睛看著或用手指著貓。喜歡發出咯咯、嘶嘶、等有趣的聲音,笑聲也更響亮,並反復重複會說的字。能聽懂3-4個字組成的一句話。

寶寶開口說話時,會說個不停,還很喜歡模仿大人的說話方式、正確的說話方式。回答問題的時候嘗試用語言回答,若是遇到他不會說的,會用動作來回答問題。開始區分不同詞的意思,也開始學習造句。

能夠對簡單的語言要求作出反應,在正確的教育下12個月的孩子可以說出爸爸、媽媽、姨、奶、抱”等5-10個簡單的詞,常常用一兩個詞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緒。可以觀察寶寶在說不”的時候會不會搖頭,用動作來輔助語言。會不會發出一些驚歎詞,經常模仿父母的發音。

給媽媽的建議:

及時發現舌系帶過短:寶寶進入了語言學習階段,如果有舌系帶過短,會影響寶寶的發音,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舌系帶過短,即寶寶把舌頭伸出來時,舌尖很短,嚴重者成W形。

早教指導:

再讀一遍:

即使你在過去的兩周已經給寶寶讀了101遍那本故事書,再為他讀的時候也一定要保持語調歡快、情緒振作!這種重複有助於寶寶將文字和圖片聯繫起來,從而為發展他的語言和閱讀技能創造基本條件。熟悉的事物總能帶給寶寶一種滿足感和安全感,所以即使重複了無數次的故事,在他聽來還是非常有趣,並且能夠預料到下面會發生什麼,能夠培養寶寶的自信感。

“西蒙說”遊戲:

“西蒙說”遊戲,可以讓寶寶從中學習聽口令,做動作。一開始的時候使用一些簡單的口令,例如“西蒙說摸摸你的腳趾頭”,或者“西蒙說張開你的嘴”。注意,對於你想要教他做的動作,你一定首先為他做示範,以便他能夠努力模仿你。如果寶寶還太小,不能模仿太複雜的動作,你可以從簡單的認識身體部位開始。這能鍛煉寶寶的口語能力、身體動作協調能力及反應能力。

5、交際發展—會用簡單的語言與成人交往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已經能執行大人提出的簡單要求。會用面部表情、簡單的語言和動作與成人交往。這時期的孩子能試著給別人玩具。心情也開始受媽媽的情緒影響。喜歡和成人交往,並模仿成人的舉動。在不斷的實踐中,他會有成功的愉悅感;當受到限制(尤其是成人總說不要、不能……)、遇到“困難”時,仍然以發脾氣、哭鬧的形式發洩因受挫而產生的不滿和痛苦。在這個階段,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斷增強。

給媽媽的建議:

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做客:邀請同事、朋友、鄰居帶著寶寶到家裡來開生日party。把整個房間劃分為幾個區域,如:主遊戲區、食物供應區、禮物區、家長聊天區、衛生區和寶寶休息區。這樣寶寶既可以收到很多的生日禮物和祝福,也結識了很多新朋友。

早教指導:

建沙堡:

雖然需要你幫忙建造沙堡的主要架構,不過,寶寶已經可以自己在一個桶裡裝滿沙子或者在沙堡基本架構上再添上幾把沙子。沙子摸上去的感覺對寶寶極具誘惑力。建沙堡豐富了寶寶的想像力,培養了他的專注力,與你合作完成遊戲,能增強他的合作意識,為他將來玩合作遊戲打下基礎。

照料娃娃:

為寶寶選擇可脫卸衣物的玩具娃娃,使寶寶在學習照料娃娃時,能同時學習穿脫衣服。要讓寶寶感到玩具同人一樣,也要媽媽照顧。用盒子給娃娃做一個小床,拿一塊毛巾當被子,同寶寶一起哄娃娃睡覺,喂它吃奶、喂它吃飯,讓寶寶給娃娃把大小便,儘量使寶寶模仿媽媽照顧自己的方法去照顧娃娃,也可給寶寶洗澡、換衣。當寶寶生氣虐待娃娃時,媽媽要及時制止並告訴寶寶:“娃娃會痛的,不能用腳踢娃娃”,“娃娃摔壞了,讓媽媽看看”。儘量按照自己照顧寶寶的正面態度去影響寶寶對照娃娃,使寶寶學會照顧他人。讓寶寶學會照料別人,重視別人,養成替別人著想的習慣。

三、我一歲了,我長了不少本領了

當孩子長到十二個月大的時候,他們顯得嬌嬌嫩嫩的,喜歡往人群裡湊,十分乖巧,雖然很吵鬧,但樣子非常惹人愛憐。在這一年裡,家長們只要耐心地給予他們關愛,不但可以準確地掌握他們的習性,而且可以使他們身體健康,個性隨和。 相應地,孩子一歲大的時候,行動起來也殊為有趣。你會發現他們的話特別多,總是問東問西的,而且還一定要你回答才行。他們的探索欲也特別強,整個屋子就像是他們的一個百寶箱,不斷地探索著,發現著。他們漸漸地告別蹣跚的步履,開始以如飛的健步在屋裡行走,甚至奔跑。同時,上下階梯對他們來說,也變得輕鬆自如起來。

1、心理發展—有表現欲,希望得到誇獎

行為表現:

比寶寶開始對媽媽抱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吃醋了,你要注意別在寶寶面前對其他寶寶太熱情。這不是因為寶寶自私,而是他開始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有明顯的依戀情結,媽媽去哪裡,寶寶就想跟著去哪裡;特別喜歡一個玩具熊,走到哪兒都得帶著,或是喜歡一天到晚嘬自己的大拇指,或者睡覺時不停地玩一條小枕巾等,這些都是寶寶的心理需要,以此來安定自己的情緒。害怕的東西增多,例如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怪模樣的物體,害怕未曾經歷過的情況。

給媽媽的建議:

當孩子還處在嬰幼兒時期時,特別喜歡有人在他們身邊,注意他們的舉動,逗他們開心,和他們說話,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鬧,這樣他們才會有安全感和親熟感,成長起來也才會更順利。你所需要做的只是陪著他玩,僅此而已。

早教指導:

拆禮物:

這個遊戲培養的是手眼協調性,理解物體恒存性方面的技能。你需要準備:一兩塊毛巾;一些小型的塑膠洗澡玩具。讓寶寶坐在浴盆中,把他的注意力引向別處一小會兒,用一塊濕毛巾"包"上個小號的洗澡玩具,比如橡膠鴨或塑膠恐龍。把"包裝"好的禮物拿給寶寶,說:" 我要送你一件禮物。"寶寶會打開毛巾,高興得大聲尖叫,而且馬上就要再來一遍。如果你手邊有兩塊毛巾,你就可以在寶寶打開第一件禮物時,包裹第二件了。等寶寶再大一些,靈巧性更好的時候,他就會想要自己包裹禮物送給你,讓你打開,這可是培養他慷慨天性的極好方式呢。我們都喜歡收到禮物,不過對寶寶們來說,打開禮物的包裝才是最重要的事呢。他的興奮感來自於發現,以及讓自己的手指做想做的事情。在這個遊戲中,"禮物"實際上是寶寶已經玩了幾個月的洗澡玩具,不過這完全沒有關係--打開包裝的驚喜才是最重要的。

串成串:

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精細動作及手眼協調性。

你需要準備:結實的線繩(塑膠繩或鞋帶);任何圓形中空的穀物食品。在高腳餐椅的託盤或其他不易碎的盤子裡,放上一些帶有適中圓孔的O形穀物食品。截一段約50釐米長的線繩或塑膠繩,或使用一根帶有塑膠封頭的細鞋帶。在線繩的一端打結或系住一片O形的穀類食品,以防它滑下來。教給寶寶怎樣將線繩穿過O形穀類食品的圓孔,然後你就可以坐回去看報紙了,享受一下幾分鐘不受打擾的清靜時光。其他玩法:作為給大一些的寶寶的特別的、不常有的"優待",這個遊戲中的線繩如果用糖繩來代替,會更有趣--等寶寶串完以後,就可以吃掉整根"項鍊"了。現在,那些圓形的小東西對寶寶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因為他正在學習掌握用兩個手指捏取物品呢。抓住時機強化寶寶的這些精細動作技能,同時沒准還能讓他在吃早飯時比平時安靜地多待上一會兒。

2、動作發展—開始學步、手很靈巧

行為表現:

寶寶就快要一歲了,現在已經能夠很自如的坐下、站起,站著時還能彎腰撿東西,有的寶寶甚至已經開始嘗試著爬到一些低矮的傢俱上去。這個月齡段的寶寶大多數能夠單手扶著物品走路了,還有些寶寶不用扶自己就可以走,只是還有些不大穩,這些差別都是正常的,而且孩子們這個時候對於走路興趣很濃,很快就能夠健步如飛了。12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可以靈活的使用兩個手了,並且會表現出來更喜歡哪一隻,他喜歡將物品擺好再推翻,也喜歡將抽屜或是垃圾桶翻空,會有拆解玩具的行為,還會把圓柱體放入合適的凹槽中,到了這個階段的後期有些孩子甚至還學會了自己用積木搭積木 。

給媽媽的建議:

這個時候寶寶的獨立意識在逐漸增強,他開始不願意讓媽媽餵飯了,他想要自己來,他也能夠自己拿著食物吃的很好,雖然現在勺子用的還不是很靈活。他開始試著自己穿衣服了,拿起襪子就知道往腳上套,拿著爸爸媽媽的手錶也想要往手上戴,這都是寶寶自理能力增強的一個表現,媽媽趁此機會更應放手,鍛煉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早教指導:

學配大小瓶蓋或盒蓋

學配大小瓶蓋或盒蓋 拿幾個大小不同的空瓶子或空盒子,把蓋打開,讓寶寶試著把蓋蓋上或擰上。通過不斷地嘗試,鍛煉寶寶手眼協調能力。

建沙煲:

雖然需要你幫忙建造沙堡的主要架構,不過,寶寶已經可以自己在一個桶裡裝滿沙子或者在沙堡基本架構上再添上幾把沙子。沙子摸上去的感覺對寶寶極具誘惑力。建沙堡豐富了寶寶的想像力,培養了他的專注力,與你合作完成遊戲,能增強他的合作意識,為他將來玩合作遊戲打下基礎。

3、認知發展—喜歡模仿

行為表現: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已經逐漸能夠知道物體不僅是有自己的名字,還會有不同的功效,比如說電話,他不再將電話作為一個隻供敲打和啃咬的玩具了,看到你打電話,他會模仿,而在寶寶這個年齡段,這個他將認知行為融入到遊戲的時候,媽媽也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對於他生活自理有益的玩具,如牙刷和湯勺等。

給媽媽的建議: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強,他能聽懂父母的指令,不會做父母禁止或者不喜歡的事情,能夠有意識的注意某一些事情,還能知道物體經常在的位置,如果不在時會自己尋找。有些寶寶已經可以開始看書了,他會認識圖畫、顏色,記住某些物體的顯著特點,從而指出圖中要找的動物或是人物。

早教指導:

談談觸覺:

在一隻大的寬口塑膠瓶裡裝入一些能引起特別觸覺的玩具,例如一隻毛絨狗,一條塑膠魚,一隻橡皮球等。在寶寶將這一件件玩具從瓶里拉出來的時候,借機給他講講觸摸這些玩具的感受:"這只小狗好柔軟啊!""那條魚摸上去滑滑的"等。給寶寶準備一些不同材質的玩具讓他觸摸,親身體驗柔軟、堅硬、光滑等不同物品給他帶來的不同感受,從而幫助寶寶提高他的觸覺認知能力,而家長的語言提示,則有助於他收集這些形容詞,讓他未來有更豐富的語言表現。

數數:

寶寶最容易學會數數是在上臺階時;當寶寶踏上一級臺階就數"1",踏上第二級臺階就數"2",踏上第三級臺階就數"3";平時,寶寶做操時,爸爸媽媽也可以數數"1234,2234,3234,4234";個別寶寶在上第四級臺階時會數到4。此遊戲可以練習孩子認知能力,為以後學數學打下基礎。另外提醒家長的是:寶寶數數只是順口溜,他還沒有數的概念。大人平時可利用上樓梯、做操等機會讓寶寶跟著數數。

4、語言發展—會簡單詞彙

行為表現:

這個時候寶寶已經不再單單以哭的方式來表達需要了,他會用聲音對言語做出回應,能夠模仿和說出一些詞語,而且所說的"音"開始具有一定的意義,也知道爸爸、媽媽的含義了。這個時候寶寶說話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如飯飯,表示我要吃飯等,此外,有些寶寶還會說帽帽、拿。給、打等詞。這個階段的寶寶聽懂的話多了,但只會說單詞句,如"飯飯"(吃飯)、 嘟嘟"(汽車)、 "燈燈"(電燈)、"包包"(書包),也能學出多種動物叫聲,如"汪汪"(狗)、 "喵喵"(貓)、 呷呷"(鴨子)。

給媽媽的建議:

這時雖然孩子說話較少,但能用單詞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並開始用語言與人交流。已能模仿和說出一些詞語,所發出的一定的"音"開始有一定的具體意義,這是這個階段孩子語言發音的特點。平常媽媽帶著寶寶學走路時經常數數"1、2、3、4、5……",慢慢地寶寶就會跟著說"1、2、3",甚至有一些寶寶會說"1、2、3、4、5"。

早教指導:

會講話的木偶:

可以讓寶寶與木偶對話,也可以父母類比木偶與木偶對話,無論是什麼形式,讓寶寶開口說,家長再配以誇張而又合適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能夠給寶寶起到示範作用,讓寶寶知道什麼的情感應該對應什麼樣的表情。木偶表演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途徑,使寶寶看看對話是如何進行的,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他可能想要以木偶作為媒介說話,通過木偶說出他自己不敢說的事情。鼓勵寶寶這樣的表達方式。

模仿動物叫:

對照動物圖片,告訴寶寶小貓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小鴨子是"呷呷"叫,小羊"咩咩"叫,讓寶寶先學會1~2種動物的叫聲,熟悉後再學其他的聲音。讓寶寶記住不同動物發出的不同叫聲,用聲音表達。讓寶寶增強記憶,練習發音。

5、藝術發展—對音樂有感知能力

行為表現:

雖然這個月齡段的寶寶藝術發展還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對於藝術的感知一點都不弱。他們會喜歡顏色鮮豔的物品,聽到音樂會有反應,媽媽在這個月齡段可以多讓寶寶聽聽音樂,看看美的東西。喜歡看彩色圖片、鮮花和彩紙等鮮豔的物品。聽到歌聲或樂曲時,四肢會亂動或安靜下來,表現出愉快的神情。

給媽媽的建議:

如果媽媽給寶寶念兒歌或放音樂,他高興時,能快樂地搖晃身體、配上動作,很有節奏感。

早教指導:

蠟筆塗寫:

準備紙張和蠟筆,讓寶寶右手握住蠟筆,在紙上亂塗。當寶寶發現手的運動可以在紙上留下痕跡會十分興奮,使勁在紙上塗。讓寶寶學握筆亂塗,先體會筆劃在紙上的感覺,亂塗中會出現小點和長線,然後畫變線和圈,漸漸學會拿筆劃畫和寫字。

認識紅色:

媽媽拿一個紅色方積木告訴寶寶:"這是紅色的。"寶寶馬上記住了;媽媽拿出幾塊形狀完全相同的紅色方積木放在一起,讓寶寶挑出紅色的;寶寶看到所有的積木都一樣,不知挑哪一塊才好;這時媽媽可以告訴他:"這些都是紅色的。"這是頭一次讓寶寶知道一樣的兩件東西可以有同一種顏色。然後更換幾塊不同形狀的紅色積木放在一起再問:"哪塊是紅色的?"寶寶看一會兒,有時仍然選擇第一次學過的紅色方積木,經過幾次練習寶寶有時會說:"都是。"媽媽再一次鞏固說:"這些都是紅色的,寶寶真棒!"

這個遊戲讓寶寶理解到許多東西都是紅色的,接受共性的概念。類似的遊戲要經常做,在生活環境中,隨時可以問寶寶哪些是紅色的,使寶寶能挑出環境中是紅色的物品。使寶寶逐漸接受許多東西都可以有一個共同的顏色,估計寶寶大概要用一個多月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它。

6、交際發展—非常樂於接近他人

行為表現:

一歲的孩子性情很隨和,也非常樂於接近他人。在家裡,他喜歡和人玩"找孩子"的小遊戲,喜歡大人做藏起來再出現的小遊戲。也喜歡與成年人交往,寶寶會設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動討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氣。寶寶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為中心的簡單交往,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往。

給媽媽的建議:

現在的寶寶很願意與小朋友們親近、遊戲,可以識別很多熟悉的人、地點和物品的名字,有些寶寶還會招手表示"再見",搖頭表示"不",但是往往還不會點頭,現在的寶寶一般都比較聽話,願意聽大人的指示,對親人尤其是對媽媽的依戀比較強。

早教指導:

道晚安:

在晚上睡覺之前,和寶寶一起給他熟悉的物品道晚安:"晚安,泰迪熊。晚安,沙發。晚安,牙刷"等等。使之成為寶寶睡覺前的"例行公事",有助於寶寶放鬆和安靜下來。睡覺之前和寶寶一起在家裡四處走走,和他熟悉的物品到晚安,將他作為睡前儀式,不僅容易哄寶寶上床睡覺,同時還有助於擴大他的詞彙量。

躲貓貓遊戲: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媽媽手中拿一小方巾或手帕。遊戲開始,在寶寶注視媽媽的情況下,媽媽用小方巾遮住自己的臉,然後問"寶寶,媽媽在哪裡",幾秒鐘後再將臉從方巾後露出來,並沖著寶寶笑著說:"喵喵",此時的寶寶會開心得手舞足蹈,要求媽媽和他一遍一遍玩下去,且漸漸的他還知道用手去抓開方巾來找躲在後面的你。一種東西或人從視野中消失,又變魔術般地再現。這種遊戲對嬰兒懂得"東西或人會消失但又重現"的概念,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逐漸建立一個良性的母子依戀關係。

他就不再僅僅滿足於這個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站起來,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並且,10個月的寶寶,如果發育的很好的話,那麼是能夠扶著物體或者牽著爸媽的手蹣跚挪步的。

手部動作在這個月發展的也更為好了,會用食指戳東西,會有選擇的放掉物品,還會一個手同時拿兩個物品,雖然還不是很熟悉。而且隨著孩子手腕伸展的動作能力成熟,他會開始喜歡扔東西,而且邊扔邊大喊大叫,示意你幫他撿回來,方便他可以再次扔掉。這個時候媽媽也可以有意識的鍛煉他,如果你向他滾過去一個大球,他開始只會隨意拍打,慢慢的就會控制手的動作,使球朝你的方向滾來,這是寶寶手部動作發展的一個表現,同時也是寶寶認知發展的一個表現。

給媽媽的建議:

此時的寶寶能夠獨自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大人牽著手會走;這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是向直立過渡的時期,一旦孩子會獨坐後,他就不再老老實實地坐了,就想站起來了。剛開始時,會扶著東西站那兒,雙腿只支持大部分身體的重量。如果孩子運動發育好些的話,還會扶著東西挪動腳步或者獨站,不需要扶東西。孩子可以拉著欄杆從臥位或者座位站起來,雙手拉著媽媽或者扶著東西蹣跚挪步。有的孩子在這段時間已經學會一手扶物地蹲下撿東西。

早教指導:

扶物蹲下撿玩具

寶寶已能扶著凳子站立時,可把玩具推到寶寶身邊,讓寶寶一手扶凳子,另一手將玩具撿起。在撿物時寶寶學會一手扶凳子,彎腰後仍能保持平衡再站起來。讓寶寶練習從雙手扶物進步到單手扶物,且彎腰移動後能保持身體平衡。寶寶逐漸學會單手扶物,身體與走路方向一致,而不再是橫行跨步了。

自己捧杯喝水

在有兩個手柄的杯中倒入10~20毫升的溫開水,讓寶寶雙手扶柄捧杯喝水。開始時媽媽可幫助托住杯底,寶寶拿穩後可以放手在旁邊等候,待杯中的水喝完後加水。每次不超過20毫升,防止加水太多灑出來。喝水前可先給寶寶戴上圍嘴。讓寶寶練習自己端杯喝水,漸漸減少灑漏。寶寶熟練地用杯喝水後,白天可以練習用杯喝奶,為最後告別奶瓶做準備。

3、認知發展—認識常見的人和物

行為表現:

10個月的寶寶喜歡和成人交往,模仿成人的舉動,不高興時會表現出不滿意的表情。現在寶寶已經知道了若干物品的名稱了,接下來就可以認識物品的顏色了,寶寶認識的第一種顏色是紅色。媽媽拿出幾個紅色的東西使寶寶理解,紅色不是專門指某一個東西,紅色可以指許多同顏色的東西,讓寶寶接受一個共性的概念並不太容易,即使到1歲1個月才能理解,也屬正常。此時的寶寶能夠認識常見的人和物。他開始觀察物體的屬性,從觀察中他會得到關於形狀、構造和大小的概念,甚至他開始理解某些東西可以食用,而其他的東西則不能,儘管這時他仍然將所有的東西放入口中,但只是為了嘗試。遇到感興趣的玩具,試圖拆開看裡面的結構,體積較大的,知道要用兩隻手去拿,並能準確找到存放食物或玩具的地方。此時寶寶的生活已經很規律了,每天會定時大便,心裡也有一個小算盤,明白早晨吃完早飯後可以去社區的公園裡遛達。

給媽媽的建議:

寶寶會懂得用兩個手去拿物品,開始能夠找到被隱藏的玩具,會察言觀色,尤其是會看父母的臉色,還會在吃飯的時候測試父母的耐心。他會玩簡單的遊戲了,會模仿第一次看到的動作和姿勢,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開始有了自我的概念。

早教指導:

捉迷藏:

捉迷藏,一種寶寶和大人都要參與的藏起來和尋找的遊戲。但是,你不要把自己藏得太嚴實,否則你的寶寶會因為找不到你而沮喪,甚至會被嚇壞。相反,你要幫著寶寶找到你,對他喊著:"來找我呀!我這是在哪兒呢?"經過幾個月對"物體是永恆存在的"認識,你的寶寶終於做好了準備,可以迎來捉迷藏的時刻了,這樣的遊戲不僅能夠使寶寶感到快樂,還有助於他學會熬過和爸爸媽媽分別的時刻,直到看見爸爸媽媽"消失"一段時間之後又"回來"。

觀察動物園:

如果寶寶一看到遠處或圖畫書中的動物就興高采烈、手舞足蹈,也非常喜歡參觀寵物商店,那就找機會帶他去看一些他沒看到過的動物,甚至還可以讓他用手去摸一摸他們。讓他認識那些和我們共同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神奇動物。帶寶寶去動物園和動物們來個"親密接觸",會讓他興奮不已,同時你也可以借機向他灌輸愛護小動物的意識。注意在與動物近距離接觸時保護好寶寶的安全,並且在參觀完動物園之後要把手洗乾淨。

把玩具裝進鞋盒子:

在一個鞋盒子的蓋上或者一側劃出一個大孔,然後讓寶寶看著你怎樣把毛絨玩具從孔中裝入盒子裡。讓寶寶拿起玩具,通過孔放進盒子裡,再把玩具從盒子裡拿出來。這個遊戲能讓寶寶認識到玩具與盒子的相對大小關係,讓他拿起、放下的動作,也有助於鍛煉他的精細動作技能。

4、語言發展—主動用動作表示語言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也許已經會叫媽媽、爸爸,能夠主動地用動作表示語言;孩子發出可識別詞彙的年齡有很大差異。有些孩子周歲時已經學會2~3個詞彙,但可能性更大的是,孩子周歲時的語言是一些快而不清楚的聲音,這些聲音具有可識別語言的音調和變化。只要孩子的聲音有音調、強度和性質改變,他就在為說話作準備。在他說話時,你反應越強烈,就越能刺激孩子進行語言交流。開始能模仿別人的聲音,並要求成人有應答,進入了說話萌芽階段。在成人的語言和動作引導下,能模仿成人拍手、揮手再見和搖頭等動作。

給媽媽的建議:

有些寶寶開口比較晚,媽媽們也大可不必著急。不過10個月的寶寶已經進入了說話的萌芽階段,會模仿別人說話,並且要求成人要有應答。

現在,雖然寶寶還不會用語言和父母進行交流,卻能以其他方式進行交流。媽媽也可以通過孩子的表情、舉止,基本能夠判斷出寶寶的要求,寶寶也能夠聽懂媽媽說話的意思了。比如當寶寶指東西時,就是告訴在告訴你"媽媽,我想要那個!"

可能你以前一直用兒語在和寶寶交流,現在你得改改這個習慣。寶寶正在開始明白很多簡單詞語的意思,所以,這時候媽咪不斷的和小寶寶說話非常重要。記住要用成人的語言把寶寶說的詞語再重複說給他聽,這樣你的"小話匣子"會從一開始就接受良好的語言模式。

早教指導:

寶寶自己的手機:

寶寶對你的手機鈴聲和手機上的按鍵很是著迷,現在可能已經會伸手去抓住你的手機。給他準備一部自己的手機,不管是玩具手機還是一部不再使用的電話機。假裝打電話能夠使他感覺自己像是媽媽或爸爸。經常陪寶寶玩打電話這個遊戲,能夠鍛煉他的語言發展能力,初步建立社交意識,説明他儲存詞彙量的同時還增進了你們的親子關係。而他會嘗試著用手指去按壓那些電話按鍵,這時他已經開始想要練習他的精細動作了。

對著紙筒說話:

拿一個紙巾筒或者包裝紙筒,讓他看著你怎樣對著紙筒說話、吹氣、唱歌等,然後讓他也試試,他會感覺很好玩。如果寶寶對聲音很是著迷,尤其是他自己發出的那些滑稽聲音,那麼,給他準備一個紙筒,透過紙筒發出來的聲音和平常可不一樣,這增加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會不斷地用紙筒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

5、交際發展—孩子的自我概念更加成熟

行為表現:

寶寶開始喜歡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但通常他會開心地坐在其他寶寶的旁邊自己玩,而不會和別人一起玩,他們還不理解交朋友是怎麼回事。媽咪可以為寶寶找一些經常在一起玩的小夥伴,這是鼓勵你家小寶貝發展社交技能的好方法。安排寶寶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可以為他學習與別人交流、互動打下良好基礎。

給媽媽的建議:

同時,寶寶可以從這些小夥伴身上學到新的玩法。當然對於當媽咪的你來說,還有一個收穫,可以和其他父母輪流照看寶寶,並且家長之間能互相支持和鼓勵。

早教指導:

揮手說再見:

在你的寶寶不願意與你分開的時候,教他在分別時常說的話("再見!")以及常做的動作(揮揮手),使之成為一種離別儀式,可以幫助他克服這種"分離性焦慮症"。揮手說再見是寶寶們能夠最早學會的社交禮儀之一,因為他們很容易識別和模仿揮手的動作。這能幫助他初步建立社交意識。

擴大交往的圈子:

雖然你的寶寶還不太會與其它寶寶們一起玩耍,不過,他會很喜歡看著其它寶寶遊戲,還會喜歡模仿他們。計畫一些活動,經常帶著寶寶和其它小朋友聚會,這能有效提高他的社交意識,在與同齡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學習人際交往,也模仿其它孩子發展較快得一些動作技巧。

二、我十一個月啦,有該學新本領了

進入嬰兒期的最後一個月,寶寶的能耐可是越來越大了。他現在可以抓著你的手走得很好,他喜歡不停地動,動作會讓他興奮。現在,你需要當個熱心聽眾,因為此時的寶寶非常熱衷於嘰裡呱啦地“說話”。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寶寶會有較長的時間保持清醒。寶寶的活動能力增強,得到了更多訓練的寶寶已經會離開媽媽自己蹣跚走路了。現在,寶寶的注意力能夠有意識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這使寶寶的學習能力有很大提高。寶寶的活動能力很強了,學會爬行與站立讓他的知覺更敏銳。

1、心理發展—對父母表示依戀之情

行為表現:

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寶寶會有較長的時間保持清醒。他會白天睡得較少,而夜晚睡得較長。寶寶不但能認識親人,還能分辨生人和熟人。寶寶經常看到的人,他會一眼認出來,對著他們笑。如果從來沒有見過的人,寶寶會瞪大眼睛很警惕地看著他們。如果陌生人勉強將寶寶抱過去,他可能會使勁掙扎,或許會哭。如果寶寶看到媽媽抱別的孩子了,他會表現出生氣、著急。

給媽媽的建議:

可以訓練大小便了:從現在開始可以訓練寶寶大小便了,但不能指望寶寶能很快奏效。1歲半以後會蹲下撒尿,晚上會醒來叫嚷著尿尿,已經是很不錯了。2周歲以後會告訴排大便,不再拉褲子了,就說明訓練是很成功的。如果寶寶讓媽媽把尿,也喜歡坐便盆,就這樣訓練下去。如果寶寶反對媽媽這樣做,把尿就打挺,坐便盆就鬧,一定不要強求寶寶,過一段再說。訓練大小便不能著急,欲速則不達。尤其在晚上把尿時導致寶寶哭鬧,影響寶寶睡眠,就暫且停一停,這麼大的嬰兒不容易患尿布疹了。

早教指導:

把臉擠扁:

抓住寶寶的兩隻小手放在你的臉上讓他揉捏擠壓,使你的臉頰擠壓的鼓起來。在寶寶眾多簡單而快樂的遊戲中,用他的小手把你的臉頰擠壓變形,是他感覺最開心的,尤其是在你每次都配合著表現出非常搞怪的表情的時候。

藏玩具:

在寶寶最喜愛的一個小玩具上系上一根長長的帶子,讓寶寶看著你把玩具藏在沙發下面,然後幫他拽著帶子,把玩具從沙發下面拉出來。再把玩具藏到沙發下面去,看他現在是否能夠自己找回玩具?捉迷藏的遊戲一直讓寶寶樂此不疲,東西不見了又變出來的過程,讓他覺得很有趣,這個遊戲,除了鍛煉他小手的精細動作技能,還培養了他的好奇心。

2、動作發展—爬行不是問題,開始向直立發展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能夠獨自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大人牽著手會走;這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是向直立過渡的時期,一旦孩子會獨坐後,他就不再老老實實地坐了,就想站起來了。剛開始時,會扶著東西站那兒,雙腿只支持大部分身體的重量。如果孩子運動發育好些的話,還會扶著東西挪動腳步或者獨站,不需要扶東西。孩子可以拉著欄杆從臥位或者座位站起來,雙手拉著媽媽或者扶著東西蹣跚挪步。有的孩子在這段時間已經學會一手扶物地蹲下撿東西。

給媽媽的建議:

不贊成使用學步車。最新研究結果認為,使用學步車對嬰兒是不安全的。國外曾報導過,使用學步車的嬰兒,不但活動能力沒有增強,反而比不使用學步車的要晚,意外事故也由此增加很多。研究還認為,學步車對嬰兒的智力發育沒有任何幫助,可能還有阻礙。如果放到學步車裡,活動範圍更大了,使得嬰兒利用自己的移動能力,觸摸各種物體,增加了不安全隱患。

早教指導:

重新擺放傢俱:

在房間的一側到另一側穩固擺放一排傢俱,使寶寶能夠扶著這些傢俱行走"巡視"。將那些易碎、易倒的物品,例如燈具、腿腳不穩的桌子、花架等,搬離寶寶的"巡視"路線,防止寶寶夠到。這個月齡段屬於寶寶的"巡視"期,他喜歡扶著傢俱或者大人的腿,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這時期對於寶寶學習、行走至關重要,因為這一階段能夠鍛煉寶寶邁開步子的能力、而他探索的世界也開始變得更大了。

包裝舊玩具:

用包裝紙把他幾個從前最愛的舊玩具松松地包起來,他會開始揉搓著把包裝紙剝開,興致勃勃地取出玩具玩開來。寶寶會很喜歡看到一些"老朋友",偶爾換一種方式讓他玩以前的玩具,他會很開心,拆包裝紙能鍛煉他小手腕的力量及手部的精細運動技能。

3、認知發展—能模仿第一次看到的動作或姿勢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已經能指出身體的一些部位;不願意母親抱別人,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喜歡擺弄玩具,對感興趣的事物長時間地觀察,知道常見物品的名稱並會表示,孩子能仔細觀察大人無意間做出的一些動作,頭能直接轉向聲源,也是詞語-動作條件反射形成的快速期。這時期的孩子懂得選擇玩具,逐步建立了時間、空間、因果關係,如看見母親倒水入盆就等待洗澡,喜歡反復扔東西拾等。

給媽媽的建議:

媽媽這個最好教寶寶去認識人的五官,認識紅色,聽指令拿東西,禁止寶寶做不該做的事情,學會最初的約束自己,不能“為所欲為”,學會最初的交友,學會與別人分享。特別是寶寶慢慢長大了,自我意識增強可能會表現出對把便的反抗。媽媽不要為此發脾氣,這只會增加寶寶的心理壓力,過一段時間也許寶寶就可以接受了。

早教指導:

參觀動物園:

如果寶寶一看到遠處或圖畫書中的動物就興高采烈、手舞足蹈,也非常喜歡參觀寵物商店,那就找機會帶他去看一些他沒看到過的動物,甚至還可以讓他用手去摸一摸他們。讓他認識那些和我們共同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神奇動物。帶寶寶去動物園和動物們來個“親密接觸”,會讓他興奮不已,同時你也可以借機向他灌輸愛護小動物的意識。注意在與動物近距離接觸時保護好寶寶的安全,並且在參觀完動物園之後要把手洗乾淨。

形狀匹配:

用一個圖形匹配玩具(球狀、車狀等),首先讓寶寶看著你如何將一個圓形組塊安裝到圓形的孔中,然後再讓他看你如何將方形和三角形的組塊分別安裝到相應形狀的孔中。很快,寶寶就能夠自己學著匹配安裝了。這樣的遊戲練習能夠使寶寶認識空間關係以及進行形狀識別,初步建立形狀概念。同時還能提升他的精細動作技能。

4、語言發展—會模仿大人的說話聲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能準確理解簡單詞語的意思。在大人的提醒下會喊爸爸、媽媽。會叫奶奶、姑、姨等;會一些表示詞義的動作,如豎起手指表示自己一歲;能模仿大人的聲音說話,說一些簡單的詞。可正確模仿音調的變化,並開始發出單詞。能很好地說出一些難懂的話,對簡單的問題能用眼睛看、用手指的方法做出回答,如問他 “小貓在哪裡”,孩子能用眼睛看著或用手指著貓。喜歡發出咯咯、嘶嘶、等有趣的聲音,笑聲也更響亮,並反復重複會說的字。能聽懂3-4個字組成的一句話。

寶寶開口說話時,會說個不停,還很喜歡模仿大人的說話方式、正確的說話方式。回答問題的時候嘗試用語言回答,若是遇到他不會說的,會用動作來回答問題。開始區分不同詞的意思,也開始學習造句。

能夠對簡單的語言要求作出反應,在正確的教育下12個月的孩子可以說出爸爸、媽媽、姨、奶、抱”等5-10個簡單的詞,常常用一兩個詞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緒。可以觀察寶寶在說不”的時候會不會搖頭,用動作來輔助語言。會不會發出一些驚歎詞,經常模仿父母的發音。

給媽媽的建議:

及時發現舌系帶過短:寶寶進入了語言學習階段,如果有舌系帶過短,會影響寶寶的發音,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舌系帶過短,即寶寶把舌頭伸出來時,舌尖很短,嚴重者成W形。

早教指導:

再讀一遍:

即使你在過去的兩周已經給寶寶讀了101遍那本故事書,再為他讀的時候也一定要保持語調歡快、情緒振作!這種重複有助於寶寶將文字和圖片聯繫起來,從而為發展他的語言和閱讀技能創造基本條件。熟悉的事物總能帶給寶寶一種滿足感和安全感,所以即使重複了無數次的故事,在他聽來還是非常有趣,並且能夠預料到下面會發生什麼,能夠培養寶寶的自信感。

“西蒙說”遊戲:

“西蒙說”遊戲,可以讓寶寶從中學習聽口令,做動作。一開始的時候使用一些簡單的口令,例如“西蒙說摸摸你的腳趾頭”,或者“西蒙說張開你的嘴”。注意,對於你想要教他做的動作,你一定首先為他做示範,以便他能夠努力模仿你。如果寶寶還太小,不能模仿太複雜的動作,你可以從簡單的認識身體部位開始。這能鍛煉寶寶的口語能力、身體動作協調能力及反應能力。

5、交際發展—會用簡單的語言與成人交往

行為表現:

此時的寶寶已經能執行大人提出的簡單要求。會用面部表情、簡單的語言和動作與成人交往。這時期的孩子能試著給別人玩具。心情也開始受媽媽的情緒影響。喜歡和成人交往,並模仿成人的舉動。在不斷的實踐中,他會有成功的愉悅感;當受到限制(尤其是成人總說不要、不能……)、遇到“困難”時,仍然以發脾氣、哭鬧的形式發洩因受挫而產生的不滿和痛苦。在這個階段,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斷增強。

給媽媽的建議:

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做客:邀請同事、朋友、鄰居帶著寶寶到家裡來開生日party。把整個房間劃分為幾個區域,如:主遊戲區、食物供應區、禮物區、家長聊天區、衛生區和寶寶休息區。這樣寶寶既可以收到很多的生日禮物和祝福,也結識了很多新朋友。

早教指導:

建沙堡:

雖然需要你幫忙建造沙堡的主要架構,不過,寶寶已經可以自己在一個桶裡裝滿沙子或者在沙堡基本架構上再添上幾把沙子。沙子摸上去的感覺對寶寶極具誘惑力。建沙堡豐富了寶寶的想像力,培養了他的專注力,與你合作完成遊戲,能增強他的合作意識,為他將來玩合作遊戲打下基礎。

照料娃娃:

為寶寶選擇可脫卸衣物的玩具娃娃,使寶寶在學習照料娃娃時,能同時學習穿脫衣服。要讓寶寶感到玩具同人一樣,也要媽媽照顧。用盒子給娃娃做一個小床,拿一塊毛巾當被子,同寶寶一起哄娃娃睡覺,喂它吃奶、喂它吃飯,讓寶寶給娃娃把大小便,儘量使寶寶模仿媽媽照顧自己的方法去照顧娃娃,也可給寶寶洗澡、換衣。當寶寶生氣虐待娃娃時,媽媽要及時制止並告訴寶寶:“娃娃會痛的,不能用腳踢娃娃”,“娃娃摔壞了,讓媽媽看看”。儘量按照自己照顧寶寶的正面態度去影響寶寶對照娃娃,使寶寶學會照顧他人。讓寶寶學會照料別人,重視別人,養成替別人著想的習慣。

三、我一歲了,我長了不少本領了

當孩子長到十二個月大的時候,他們顯得嬌嬌嫩嫩的,喜歡往人群裡湊,十分乖巧,雖然很吵鬧,但樣子非常惹人愛憐。在這一年裡,家長們只要耐心地給予他們關愛,不但可以準確地掌握他們的習性,而且可以使他們身體健康,個性隨和。 相應地,孩子一歲大的時候,行動起來也殊為有趣。你會發現他們的話特別多,總是問東問西的,而且還一定要你回答才行。他們的探索欲也特別強,整個屋子就像是他們的一個百寶箱,不斷地探索著,發現著。他們漸漸地告別蹣跚的步履,開始以如飛的健步在屋裡行走,甚至奔跑。同時,上下階梯對他們來說,也變得輕鬆自如起來。

1、心理發展—有表現欲,希望得到誇獎

行為表現:

比寶寶開始對媽媽抱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吃醋了,你要注意別在寶寶面前對其他寶寶太熱情。這不是因為寶寶自私,而是他開始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有明顯的依戀情結,媽媽去哪裡,寶寶就想跟著去哪裡;特別喜歡一個玩具熊,走到哪兒都得帶著,或是喜歡一天到晚嘬自己的大拇指,或者睡覺時不停地玩一條小枕巾等,這些都是寶寶的心理需要,以此來安定自己的情緒。害怕的東西增多,例如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怪模樣的物體,害怕未曾經歷過的情況。

給媽媽的建議:

當孩子還處在嬰幼兒時期時,特別喜歡有人在他們身邊,注意他們的舉動,逗他們開心,和他們說話,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鬧,這樣他們才會有安全感和親熟感,成長起來也才會更順利。你所需要做的只是陪著他玩,僅此而已。

早教指導:

拆禮物:

這個遊戲培養的是手眼協調性,理解物體恒存性方面的技能。你需要準備:一兩塊毛巾;一些小型的塑膠洗澡玩具。讓寶寶坐在浴盆中,把他的注意力引向別處一小會兒,用一塊濕毛巾"包"上個小號的洗澡玩具,比如橡膠鴨或塑膠恐龍。把"包裝"好的禮物拿給寶寶,說:" 我要送你一件禮物。"寶寶會打開毛巾,高興得大聲尖叫,而且馬上就要再來一遍。如果你手邊有兩塊毛巾,你就可以在寶寶打開第一件禮物時,包裹第二件了。等寶寶再大一些,靈巧性更好的時候,他就會想要自己包裹禮物送給你,讓你打開,這可是培養他慷慨天性的極好方式呢。我們都喜歡收到禮物,不過對寶寶們來說,打開禮物的包裝才是最重要的事呢。他的興奮感來自於發現,以及讓自己的手指做想做的事情。在這個遊戲中,"禮物"實際上是寶寶已經玩了幾個月的洗澡玩具,不過這完全沒有關係--打開包裝的驚喜才是最重要的。

串成串:

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精細動作及手眼協調性。

你需要準備:結實的線繩(塑膠繩或鞋帶);任何圓形中空的穀物食品。在高腳餐椅的託盤或其他不易碎的盤子裡,放上一些帶有適中圓孔的O形穀物食品。截一段約50釐米長的線繩或塑膠繩,或使用一根帶有塑膠封頭的細鞋帶。在線繩的一端打結或系住一片O形的穀類食品,以防它滑下來。教給寶寶怎樣將線繩穿過O形穀類食品的圓孔,然後你就可以坐回去看報紙了,享受一下幾分鐘不受打擾的清靜時光。其他玩法:作為給大一些的寶寶的特別的、不常有的"優待",這個遊戲中的線繩如果用糖繩來代替,會更有趣--等寶寶串完以後,就可以吃掉整根"項鍊"了。現在,那些圓形的小東西對寶寶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因為他正在學習掌握用兩個手指捏取物品呢。抓住時機強化寶寶的這些精細動作技能,同時沒准還能讓他在吃早飯時比平時安靜地多待上一會兒。

2、動作發展—開始學步、手很靈巧

行為表現:

寶寶就快要一歲了,現在已經能夠很自如的坐下、站起,站著時還能彎腰撿東西,有的寶寶甚至已經開始嘗試著爬到一些低矮的傢俱上去。這個月齡段的寶寶大多數能夠單手扶著物品走路了,還有些寶寶不用扶自己就可以走,只是還有些不大穩,這些差別都是正常的,而且孩子們這個時候對於走路興趣很濃,很快就能夠健步如飛了。12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可以靈活的使用兩個手了,並且會表現出來更喜歡哪一隻,他喜歡將物品擺好再推翻,也喜歡將抽屜或是垃圾桶翻空,會有拆解玩具的行為,還會把圓柱體放入合適的凹槽中,到了這個階段的後期有些孩子甚至還學會了自己用積木搭積木 。

給媽媽的建議:

這個時候寶寶的獨立意識在逐漸增強,他開始不願意讓媽媽餵飯了,他想要自己來,他也能夠自己拿著食物吃的很好,雖然現在勺子用的還不是很靈活。他開始試著自己穿衣服了,拿起襪子就知道往腳上套,拿著爸爸媽媽的手錶也想要往手上戴,這都是寶寶自理能力增強的一個表現,媽媽趁此機會更應放手,鍛煉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早教指導:

學配大小瓶蓋或盒蓋

學配大小瓶蓋或盒蓋 拿幾個大小不同的空瓶子或空盒子,把蓋打開,讓寶寶試著把蓋蓋上或擰上。通過不斷地嘗試,鍛煉寶寶手眼協調能力。

建沙煲:

雖然需要你幫忙建造沙堡的主要架構,不過,寶寶已經可以自己在一個桶裡裝滿沙子或者在沙堡基本架構上再添上幾把沙子。沙子摸上去的感覺對寶寶極具誘惑力。建沙堡豐富了寶寶的想像力,培養了他的專注力,與你合作完成遊戲,能增強他的合作意識,為他將來玩合作遊戲打下基礎。

3、認知發展—喜歡模仿

行為表現: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已經逐漸能夠知道物體不僅是有自己的名字,還會有不同的功效,比如說電話,他不再將電話作為一個隻供敲打和啃咬的玩具了,看到你打電話,他會模仿,而在寶寶這個年齡段,這個他將認知行為融入到遊戲的時候,媽媽也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對於他生活自理有益的玩具,如牙刷和湯勺等。

給媽媽的建議: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強,他能聽懂父母的指令,不會做父母禁止或者不喜歡的事情,能夠有意識的注意某一些事情,還能知道物體經常在的位置,如果不在時會自己尋找。有些寶寶已經可以開始看書了,他會認識圖畫、顏色,記住某些物體的顯著特點,從而指出圖中要找的動物或是人物。

早教指導:

談談觸覺:

在一隻大的寬口塑膠瓶裡裝入一些能引起特別觸覺的玩具,例如一隻毛絨狗,一條塑膠魚,一隻橡皮球等。在寶寶將這一件件玩具從瓶里拉出來的時候,借機給他講講觸摸這些玩具的感受:"這只小狗好柔軟啊!""那條魚摸上去滑滑的"等。給寶寶準備一些不同材質的玩具讓他觸摸,親身體驗柔軟、堅硬、光滑等不同物品給他帶來的不同感受,從而幫助寶寶提高他的觸覺認知能力,而家長的語言提示,則有助於他收集這些形容詞,讓他未來有更豐富的語言表現。

數數:

寶寶最容易學會數數是在上臺階時;當寶寶踏上一級臺階就數"1",踏上第二級臺階就數"2",踏上第三級臺階就數"3";平時,寶寶做操時,爸爸媽媽也可以數數"1234,2234,3234,4234";個別寶寶在上第四級臺階時會數到4。此遊戲可以練習孩子認知能力,為以後學數學打下基礎。另外提醒家長的是:寶寶數數只是順口溜,他還沒有數的概念。大人平時可利用上樓梯、做操等機會讓寶寶跟著數數。

4、語言發展—會簡單詞彙

行為表現:

這個時候寶寶已經不再單單以哭的方式來表達需要了,他會用聲音對言語做出回應,能夠模仿和說出一些詞語,而且所說的"音"開始具有一定的意義,也知道爸爸、媽媽的含義了。這個時候寶寶說話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如飯飯,表示我要吃飯等,此外,有些寶寶還會說帽帽、拿。給、打等詞。這個階段的寶寶聽懂的話多了,但只會說單詞句,如"飯飯"(吃飯)、 嘟嘟"(汽車)、 "燈燈"(電燈)、"包包"(書包),也能學出多種動物叫聲,如"汪汪"(狗)、 "喵喵"(貓)、 呷呷"(鴨子)。

給媽媽的建議:

這時雖然孩子說話較少,但能用單詞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並開始用語言與人交流。已能模仿和說出一些詞語,所發出的一定的"音"開始有一定的具體意義,這是這個階段孩子語言發音的特點。平常媽媽帶著寶寶學走路時經常數數"1、2、3、4、5……",慢慢地寶寶就會跟著說"1、2、3",甚至有一些寶寶會說"1、2、3、4、5"。

早教指導:

會講話的木偶:

可以讓寶寶與木偶對話,也可以父母類比木偶與木偶對話,無論是什麼形式,讓寶寶開口說,家長再配以誇張而又合適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能夠給寶寶起到示範作用,讓寶寶知道什麼的情感應該對應什麼樣的表情。木偶表演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途徑,使寶寶看看對話是如何進行的,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他可能想要以木偶作為媒介說話,通過木偶說出他自己不敢說的事情。鼓勵寶寶這樣的表達方式。

模仿動物叫:

對照動物圖片,告訴寶寶小貓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小鴨子是"呷呷"叫,小羊"咩咩"叫,讓寶寶先學會1~2種動物的叫聲,熟悉後再學其他的聲音。讓寶寶記住不同動物發出的不同叫聲,用聲音表達。讓寶寶增強記憶,練習發音。

5、藝術發展—對音樂有感知能力

行為表現:

雖然這個月齡段的寶寶藝術發展還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對於藝術的感知一點都不弱。他們會喜歡顏色鮮豔的物品,聽到音樂會有反應,媽媽在這個月齡段可以多讓寶寶聽聽音樂,看看美的東西。喜歡看彩色圖片、鮮花和彩紙等鮮豔的物品。聽到歌聲或樂曲時,四肢會亂動或安靜下來,表現出愉快的神情。

給媽媽的建議:

如果媽媽給寶寶念兒歌或放音樂,他高興時,能快樂地搖晃身體、配上動作,很有節奏感。

早教指導:

蠟筆塗寫:

準備紙張和蠟筆,讓寶寶右手握住蠟筆,在紙上亂塗。當寶寶發現手的運動可以在紙上留下痕跡會十分興奮,使勁在紙上塗。讓寶寶學握筆亂塗,先體會筆劃在紙上的感覺,亂塗中會出現小點和長線,然後畫變線和圈,漸漸學會拿筆劃畫和寫字。

認識紅色:

媽媽拿一個紅色方積木告訴寶寶:"這是紅色的。"寶寶馬上記住了;媽媽拿出幾塊形狀完全相同的紅色方積木放在一起,讓寶寶挑出紅色的;寶寶看到所有的積木都一樣,不知挑哪一塊才好;這時媽媽可以告訴他:"這些都是紅色的。"這是頭一次讓寶寶知道一樣的兩件東西可以有同一種顏色。然後更換幾塊不同形狀的紅色積木放在一起再問:"哪塊是紅色的?"寶寶看一會兒,有時仍然選擇第一次學過的紅色方積木,經過幾次練習寶寶有時會說:"都是。"媽媽再一次鞏固說:"這些都是紅色的,寶寶真棒!"

這個遊戲讓寶寶理解到許多東西都是紅色的,接受共性的概念。類似的遊戲要經常做,在生活環境中,隨時可以問寶寶哪些是紅色的,使寶寶能挑出環境中是紅色的物品。使寶寶逐漸接受許多東西都可以有一個共同的顏色,估計寶寶大概要用一個多月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它。

6、交際發展—非常樂於接近他人

行為表現:

一歲的孩子性情很隨和,也非常樂於接近他人。在家裡,他喜歡和人玩"找孩子"的小遊戲,喜歡大人做藏起來再出現的小遊戲。也喜歡與成年人交往,寶寶會設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動討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氣。寶寶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為中心的簡單交往,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往。

給媽媽的建議:

現在的寶寶很願意與小朋友們親近、遊戲,可以識別很多熟悉的人、地點和物品的名字,有些寶寶還會招手表示"再見",搖頭表示"不",但是往往還不會點頭,現在的寶寶一般都比較聽話,願意聽大人的指示,對親人尤其是對媽媽的依戀比較強。

早教指導:

道晚安:

在晚上睡覺之前,和寶寶一起給他熟悉的物品道晚安:"晚安,泰迪熊。晚安,沙發。晚安,牙刷"等等。使之成為寶寶睡覺前的"例行公事",有助於寶寶放鬆和安靜下來。睡覺之前和寶寶一起在家裡四處走走,和他熟悉的物品到晚安,將他作為睡前儀式,不僅容易哄寶寶上床睡覺,同時還有助於擴大他的詞彙量。

躲貓貓遊戲: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媽媽手中拿一小方巾或手帕。遊戲開始,在寶寶注視媽媽的情況下,媽媽用小方巾遮住自己的臉,然後問"寶寶,媽媽在哪裡",幾秒鐘後再將臉從方巾後露出來,並沖著寶寶笑著說:"喵喵",此時的寶寶會開心得手舞足蹈,要求媽媽和他一遍一遍玩下去,且漸漸的他還知道用手去抓開方巾來找躲在後面的你。一種東西或人從視野中消失,又變魔術般地再現。這種遊戲對嬰兒懂得"東西或人會消失但又重現"的概念,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逐漸建立一個良性的母子依戀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