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有些老人總是看起來那麼的不開心呢?

文/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成長起來的時代,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那個時代獨有的三觀和社會規則,並內化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一旦人生信條內化後,

要改變就是比較困難的。但這七八十年來,中國的社會形態經歷了數次深刻的劇變,內戰、建國、土改、文革、改革開放……每一次都是對生活斷層式的改變。

但人的心理不可能如臂使指地迅速改變,我們的思想必須要花費相當一段時間才能慢慢地正常過渡到另一形態。

但很多時候,生活不容許人慢慢轉變,於是我們的內心便會啟動一系列心理機制使得自己迅速、強行轉變——但這一過程也就在潛意識中埋下了矛盾與焦慮。

也許我們在形式上已經與生活達成了共識,但在內心深處卻充滿了疑問與不甘,失落與恐懼,因為生活不如我們所預料的那般發展。

當潛意識中的矛盾與焦慮開始穿透防禦機制進入意識層面,

我們內心的平衡狀態就會被擾動,我們會開始找讓自己不快樂的原因。

家人的不理解、工作的不順利、朋友的不和睦、同事的不合作、環境的不適應……都會被我們作為理由採納。

但真正的原因,是我們難以按自己原初的三觀與內心準則來實現個人的價值。

以兒孫繞膝為福卻在現實中空巢獨居的老人們,堅信大鍋飯是天經地義卻在改革中下崗的中年人,認定自己要大展鴻圖卻在嚴峻的生活現實前感到迷惘的年輕人……我們都是同樣不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