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觸手可及的三味婦科良藥,你卻未必知道!

說起“良藥”,人們總以為它們只存在於醫院藥房中或醫生的筆下。其實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存在著這樣的“良藥隱士”,普通至極卻“內力驚人”。

散寒邪、理氣滯、止經痛的小茴香

小茴香,辛,溫;歸肝、腎、胃經,入胞宮。功能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應用】

本品辛溫芳香、行散之力較強,尤能溫暖下焦之寒,有行氣止痛之功效,《本草匯言》:“茴香,溫中快氣之藥也。”為治功能性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寒凝血瘀痛經常用之藥。

1.用於寒凝血瘀之痛經。

症見小腹冷痛拒按,得熱則痛減,經色黯有血塊,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脈弦緊等。可與當歸、川芎、肉桂、延胡索等同用,以增散寒理氣之效。方如少腹逐瘀湯。

2.還常用於中焦虛寒所致胃脘脹痛、嘔吐及肝寒所致小腹冷痛、疝氣、睾丸偏墜脹痛等病證。

【用量用法】

3~6g。陰虛火旺者慎用。

【藥理參考】

本品有促進腸蠕動、抗潰瘍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有鎮痛作用。對雌性大鼠給藥10 日,陰☆禁☆道內出現角化細胞,

乳腺、輸卵管、子宮內膜及子宮肌層重量均增加,具有己烯雌酚樣作用。

發散風熱、疏肝要品的薄荷

薄荷,辛,涼;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疏肝行氣之功。

【應用】

1. 疏散風熱

本品辛涼發散之性較強,為疏散風熱要藥,有一定的發汗作用。用於經期、妊娠、產後外感風熱,

溫病初起、邪在衛分之發熱惡風寒、頭痛咳嗽和風疹瘙癢等。常與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桑葉等配伍。方如銀翹散、桑菊飲。也用於溫毒痄腮、目赤、喉痛等病症。與黃芩、黃連、玄參、板藍根等配伍,方如普濟消毒飲,上清頭目而利咽喉。

2. 疏肝行氣

本品能疏肝行氣,常用于婦女肝郁氣滯,胸脅脹滿,抑鬱不舒,經行發熱,月經不調,不孕等。與柴胡、當歸、白芍等配伍,方如逍遙散。

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熱,為疏散風熱、發汗之要藥,雖非婦科主要用藥,但其入肝經,清輕舒暢,順肝之性,有疏肝行氣之功。在婦科常用方逍遙散中,少佐薄荷,助柴胡疏肝、解鬱、行氣、散鬱熱,以增強該方之功效。《醫學衷中參西錄》載:“服之能透發涼汗,為溫病宜汗解之要藥。若少用之,亦善調和內傷,治肝氣膽火鬱結作痛。”

【用量用法】

3~6g。煎劑宜後下,不宜久煎。體虛多汗者慎用。

【藥理參考】

可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擴張肌膚血管,促進汗腺分泌,而起到發汗、解熱作用。對多種細菌、病毒有抑制作用。有利膽、消炎、止痛、止癢等作用。

補脾肺腎、止帶調經的山藥

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補脾、肺、腎,益氣滋陰,固精止帶。

【應用】

1. 補脾止帶止瀉

本品性味甘平,既能補脾氣,又能養脾陰,作用緩和,不寒不燥,補而不滯,為平補脾胃常用之品。用於脾虛帶下,症見帶下量多,日久不愈,色白或淡黃,質稀薄,無異味,神倦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常與人參、白術、陳皮、甘草、柴胡等配伍,方如《傅青主女科》完帶湯、易黃湯以健脾止帶。也用於經期、妊娠、產後脾虛泄瀉、浮腫,方如參苓白術散,可健脾止瀉消腫。

2. 補腎益經孕產

本品入腎,可補腎氣滋腎陰,常用於腎虛所致的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崩漏、絕經前後諸症、不孕、流產、帶下、妊娠期糖尿病等。與熟地黃、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等配伍,方如左歸丸、右歸丸、歸腎丸等。山藥在其中雖為臣藥,然亦不可缺,與君藥協同,相得益彰。此外,山藥是治糖尿病要藥,還常用於各種慢性腹瀉、消化不良、水腫、消渴、肺虛咳喘、遺尿、遺精早洩等。

山藥性平和緩,亦食亦藥,廣泛用於各科多種疾病,但均屬臣、佐之味。如《本草正》所言:“山藥,能健脾補虛,滋清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術,補腎水必君茱、地……但可用為佐使。”消化不良者,可單用研粉,做糕,食用。

【用量用法】

10~30g。滋陰宜生用,健脾止帶止瀉宜炒用。

【藥理參考】

山藥對實驗性大鼠脾虛模型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腸管有雙向調節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並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

既能補脾氣,又能養脾陰,作用緩和,不寒不燥,補而不滯,為平補脾胃常用之品。用於脾虛帶下,症見帶下量多,日久不愈,色白或淡黃,質稀薄,無異味,神倦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常與人參、白術、陳皮、甘草、柴胡等配伍,方如《傅青主女科》完帶湯、易黃湯以健脾止帶。也用於經期、妊娠、產後脾虛泄瀉、浮腫,方如參苓白術散,可健脾止瀉消腫。

2. 補腎益經孕產

本品入腎,可補腎氣滋腎陰,常用於腎虛所致的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崩漏、絕經前後諸症、不孕、流產、帶下、妊娠期糖尿病等。與熟地黃、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等配伍,方如左歸丸、右歸丸、歸腎丸等。山藥在其中雖為臣藥,然亦不可缺,與君藥協同,相得益彰。此外,山藥是治糖尿病要藥,還常用於各種慢性腹瀉、消化不良、水腫、消渴、肺虛咳喘、遺尿、遺精早洩等。

山藥性平和緩,亦食亦藥,廣泛用於各科多種疾病,但均屬臣、佐之味。如《本草正》所言:“山藥,能健脾補虛,滋清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術,補腎水必君茱、地……但可用為佐使。”消化不良者,可單用研粉,做糕,食用。

【用量用法】

10~30g。滋陰宜生用,健脾止帶止瀉宜炒用。

【藥理參考】

山藥對實驗性大鼠脾虛模型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腸管有雙向調節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並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