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消息!國家放寬醫療行業准入標準,互聯網醫療將迎春天!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37條具體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旨在進一步激發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投資活力。

有專家表示,通過放寬行業准入標準,可以擴大融資管道,落實土地稅費政策等措施,可以激發民間投資進入社會領域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未來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增速放緩,對穩定投資增長具有積極作用。

《意見》提出,扎實有效放寬行業准入標準,制定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具體方案和跨部門全流程綜合審批指引。

推進一站受理、視窗服務、並聯審批,

在社會需求大,供給不足,群眾呼聲高的醫療、養老領域儘快有所突破,重點解決醫師多點執業難、納入醫保定點難、養老機構融資難等問題。

多位專家表示,擴大社會領域對民間投資開放,有利於解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一些突出的矛盾,有利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

自從去年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互聯網金融尤其是P2P行業已經開始了一輪新的洗牌。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些中小型平臺最終會因為“不合規”而退出。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正常運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數量已經降至2335家,這一數位在2016年底是2448家,在2015年底則是3455家。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就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已經進入清理整頓階段,在處置不同形態的互聯網金融時,要把投資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金融產品有風險,理財需謹慎。”這是一句亙古不變的至理名言。

有關部門表示,應該搭建一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社會公共治理平臺,實現消費者協會、互聯網協會、互聯網金融協會等組織之間的資訊資源分享,

為消費者創造一個安全放心的互聯網金融消費環境。

P2P行業整改在即,一輪行業大洗牌之後將會有一個全新的面孔展現在社會大眾面前,再加上國家近日出臺的相關政策,不斷放寬醫療行業的投資門檻,互聯網醫療或將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