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能侵略中國竟是因為一個女人,如果不是她日本現在估計早已消失

日本在1931年發動的918事件,使中國全面拖入戰爭之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中國從此便開始了長達14年的抗戰。而鮮為人知的是,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源竟然是因為一個中國女人。

慈禧

這些,得從1894年的甲午中日海戰說起。而在這之前的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國力漸漸變強,開始走向資本主義道路。在當時,也正在進行工業革命,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是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其國內資源比較匱乏,加上國內封建殘餘勢力及社會轉型內各種矛盾推波助瀾,

至此統治集團想急於對外擴張以尋求出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發起了震驚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戰。雖然在中國的戰場上節節敗退,但還是有很多人對戰爭的結果非常看好。雖然局勢是這樣,但日本國內因為戰爭,經濟雪上加霜,饑荒更加嚴重。反觀大清資源豐富,可以說如果繼續打下去,日本必然慘敗,國內可能直接崩潰。

甲午中日海戰

但是,卻有一個人產生了投降的念頭,這個人就是慈禧。她的這個想法在朝廷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當時中國有10個省的巡撫均表示強烈反對。當時山東抵抗日軍的李秉衡說道,“現在日本國內空虛,即將崩潰,朝廷投降給其賠款無異於養虎為患”。

但是慈禧仍然一意孤行,不惜賣國留駡名,這又是為什麼呢?

中日談判

其實慈禧也有她的考慮,第一點:這場戰爭名稱上指揮是光緒,但是如果戰爭最後勝利,那麼光緒一定會受到很多人追捧。而自己的權威將會下降,這個是慈禧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點:怕出亂子。慈禧害怕的是如果戰爭拖得太久,國內漢人有可能會發暴亂。這樣損失就更大了,這也是慈禧不願意看到。第三點:當時是自己的60歲大壽,她也不願意戰爭掃了她的興,只希望戰爭早點結束。

最後無奈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還有遼東半島,並賠款2億白銀。這幾乎是日本十幾年的財政收入了,日本憑藉這個快速走出經濟危機。且這次極大助長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為之後更大的侵略戰爭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