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上大亂鬥的猜想,北洋水師有沒有機會贏得大東溝海戰?

1894年,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海上激戰,中日大東溝海戰以貌似一邊倒的戰局結束。裝備巨艦重炮的北洋水師,被日本聯合艦隊利用機動性的優勢繞圈圍攻,逐個擊破,最終北洋沉5艦,

日軍雖被重創但未沉一艦,獲得了戰鬥的勝利,此戰也開啟了晚清大廈崩塌的第一步。

曾經的東亞第一巨艦:定遠

曾經龍旗飄揚的艦隊—北洋水師,

注意其維多利亞式塗裝

這是一個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結局,有幾個問題必須回顧清楚。

第一個問題:北洋水師有沒有獲勝的機會?

答案是肯定的!

定遠號模型圖,注意火炮的射界

19世紀末期的海軍技戰術發展變幻莫測,

並未形成後來的相對固定的模式,因此各國海軍並無成熟模式可以借鑒,必須根據自己的假想敵進行推測和演練。北洋水師的主要家底是“八大遠”,在短期內無法獲得裝備數量的突破時,自然是根據現有裝備來制定作戰計畫。

八大遠之首—德制鐵甲艦定遠號

“八大遠”之英制巡洋艦致遠

“八大遠”之德制巡洋艦濟遠

“八大遠”之國產巡洋艦平遠

輕型巡洋艦—揚威

參加大東溝海戰的北洋艦隊艦船列表

八大遠中戰鬥力最強悍的,自然是定遠鎮遠兩艘德制鐵甲艦,北洋水師的主要戰術就是發揮兩艦的火力和裝甲優勢。致遠和靖遠兩艘英制快速巡洋艦,與經遠來遠兩艘德制重甲巡洋艦,存在裝甲和速度上的設計差異,導致在戰術運用上也必然存在差異,此四艦實際難以作為一個共同特性的編隊作戰。濟遠艦也是德國製造,平遠艦則是福建馬尾造船廠的產品,與濟遠艦噸位航速相似,所以歸入一個編隊。另外的超勇揚威廣甲廣丙四艦實力最弱,航速也慢,已有湊數嫌疑。

大東溝海戰,北洋水師的迎敵陣型

日本聯合艦隊將北洋水師視作假想敵由來已久,在購艦和武器配置上極有針對性。其中的“三景艦”各配備一門320mm重炮,試圖擊穿定鎮二艦的裝甲。其餘各艦均為快船,發揮機動性優勢。

“三景艦”之橋立號,注意船頭的320mm重炮,意圖克制定鎮二艦

第一遊擊隊的旗艦吉野號,注意兩側大量的大口徑速射炮

海戰過程中,三景艦的重炮被證明是一種失敗的設計,射速太慢無法發揮作用。反倒是快速巡洋艦的機動力優勢被發揮的淋漓盡致,日軍巡洋艦隊多次繞行避開定鎮二艦的火力,集中打擊北洋水師的弱艦並擊沉之,再回頭集中火力圍攻定鎮二艦。

大東溝的海上大混戰

於是,北洋弱艦超勇揚威首先被擊潰,超勇沉沒,揚威退出戰場,然後裝甲較薄弱的英制巡洋艦致遠和遭到圍攻的經遠艦被相繼擊沉,此時日艦雖屢遭重創但尚有12艘,北洋艦隊處於數量劣勢。濟遠、廣甲、來遠、靖遠又逐漸退出戰場,戰場上只剩下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在日艦圍攻中死戰不退(實際也無路可退),直到來遠靖遠返回戰場後,日艦方退。濟遠因未返回戰場被判定為臨陣脫逃,廣甲因幾天後傷重沉沒,被判定為無力返回戰場。

浴血奮戰中的鐵甲巨艦定遠(鎮遠)

海戰的結局是苦澀的,在無數的書籍和影視劇裡,把北洋敗局的悲劇歸結給幾大罪魁禍首,一是老佛爺慈禧,她挪用了本該用於購艦和購炮彈的軍費;二是北洋水師的真正主子李鴻章,他消極避戰,被動挨打;三是哪些打不響的炮彈,本該炸沉日艦結果沒炸,後來炮彈都打光了;四是定遠艦的艦橋,設計太不合理,一炮就震塌了,摔暈了總指揮丁汝昌;五是方伯謙,這小子後來跑了,逃兵肯定有罪。

北洋水師軍服,北洋水師開創了中國近代化軍隊建設的許多先河,功不可沒

鄧世昌和致遠號艦員及洋員的合影,攝於致遠號上

然而從越來越多的跡象裡可知,北洋艦隊實則操練得法,戰術精良,各艦指揮員以留英高材生為主,具備那個時代的極高指揮素養,在海戰中給予日軍艦隊各艦的重創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然而我們還是輸了,為什麼?

奮戰中的定遠(鎮遠)

與數年後開始重新流行的戰列線戰術不同的是,甲午大東溝海戰還類似一種狗鬥式的混戰。日艦追著北洋艦隊的弱艦逐個消滅,而北洋艦隊的重炮卻一直未能一招斃敵。要對付充分發揮機動性優勢的日艦,北洋水師只能集中火力擊沉一兩艘日艦,以圖打亂日軍戰術。當以吉野為首的第一遊擊隊包抄過來的時候,是最佳的集火攻擊時機,此時擊沉吉野,將是北洋水師最好的時機,等到了鄧世昌率致遠單艦找吉野拼命時,已經是為榮譽而戰了。

北洋水師的英雄艦致遠號

被日本俘獲並編入聯合艦隊的鎮遠號,攝製於1897年,改為聯合艦隊的灰色塗裝

那麼北洋水師獲勝的機會有多大?從雙方火炮射擊數據來看,日艦炮多但小,能打沉弱艦但打不沉強艦,北洋炮少但大,射擊水準並不低,此戰重創5艦可見一斑。如果海戰開始即能消滅一兩艘日艦,同時注重保存己方弱艦,那麼最終以險勝或平局來結束戰鬥的可能性並不小。雖然日艦機動性高,掌握著進退戰場的主動權,但是以日人好勇鬥狠的習性,不打沉他一半的艦隻都不足以擊退之。所以大東溝海戰最可能的結局是雙方各沉5艘,日軍撤退,北洋水師宣告勝利。

1905年的對馬海戰,鬼子又賭贏了,部分北洋被俘艦參戰

日本人在大東溝海戰嘗到了冒險成功的甜頭,10年後的對馬海戰中,東鄉平八郎又玩了一次更大的冒險,在整個俄羅斯艦隊面前展開大轉彎,並且又一次幸運的未被擊毀。從此之後日人賭博上了癮,賭注也越來越大,直到太平洋戰爭中輸了個精光!

往下拉一下,高能評論區更精彩!敬請關注燃燒的島群!與濟遠艦噸位航速相似,所以歸入一個編隊。另外的超勇揚威廣甲廣丙四艦實力最弱,航速也慢,已有湊數嫌疑。

大東溝海戰,北洋水師的迎敵陣型

日本聯合艦隊將北洋水師視作假想敵由來已久,在購艦和武器配置上極有針對性。其中的“三景艦”各配備一門320mm重炮,試圖擊穿定鎮二艦的裝甲。其餘各艦均為快船,發揮機動性優勢。

“三景艦”之橋立號,注意船頭的320mm重炮,意圖克制定鎮二艦

第一遊擊隊的旗艦吉野號,注意兩側大量的大口徑速射炮

海戰過程中,三景艦的重炮被證明是一種失敗的設計,射速太慢無法發揮作用。反倒是快速巡洋艦的機動力優勢被發揮的淋漓盡致,日軍巡洋艦隊多次繞行避開定鎮二艦的火力,集中打擊北洋水師的弱艦並擊沉之,再回頭集中火力圍攻定鎮二艦。

大東溝的海上大混戰

於是,北洋弱艦超勇揚威首先被擊潰,超勇沉沒,揚威退出戰場,然後裝甲較薄弱的英制巡洋艦致遠和遭到圍攻的經遠艦被相繼擊沉,此時日艦雖屢遭重創但尚有12艘,北洋艦隊處於數量劣勢。濟遠、廣甲、來遠、靖遠又逐漸退出戰場,戰場上只剩下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在日艦圍攻中死戰不退(實際也無路可退),直到來遠靖遠返回戰場後,日艦方退。濟遠因未返回戰場被判定為臨陣脫逃,廣甲因幾天後傷重沉沒,被判定為無力返回戰場。

浴血奮戰中的鐵甲巨艦定遠(鎮遠)

海戰的結局是苦澀的,在無數的書籍和影視劇裡,把北洋敗局的悲劇歸結給幾大罪魁禍首,一是老佛爺慈禧,她挪用了本該用於購艦和購炮彈的軍費;二是北洋水師的真正主子李鴻章,他消極避戰,被動挨打;三是哪些打不響的炮彈,本該炸沉日艦結果沒炸,後來炮彈都打光了;四是定遠艦的艦橋,設計太不合理,一炮就震塌了,摔暈了總指揮丁汝昌;五是方伯謙,這小子後來跑了,逃兵肯定有罪。

北洋水師軍服,北洋水師開創了中國近代化軍隊建設的許多先河,功不可沒

鄧世昌和致遠號艦員及洋員的合影,攝於致遠號上

然而從越來越多的跡象裡可知,北洋艦隊實則操練得法,戰術精良,各艦指揮員以留英高材生為主,具備那個時代的極高指揮素養,在海戰中給予日軍艦隊各艦的重創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然而我們還是輸了,為什麼?

奮戰中的定遠(鎮遠)

與數年後開始重新流行的戰列線戰術不同的是,甲午大東溝海戰還類似一種狗鬥式的混戰。日艦追著北洋艦隊的弱艦逐個消滅,而北洋艦隊的重炮卻一直未能一招斃敵。要對付充分發揮機動性優勢的日艦,北洋水師只能集中火力擊沉一兩艘日艦,以圖打亂日軍戰術。當以吉野為首的第一遊擊隊包抄過來的時候,是最佳的集火攻擊時機,此時擊沉吉野,將是北洋水師最好的時機,等到了鄧世昌率致遠單艦找吉野拼命時,已經是為榮譽而戰了。

北洋水師的英雄艦致遠號

被日本俘獲並編入聯合艦隊的鎮遠號,攝製於1897年,改為聯合艦隊的灰色塗裝

那麼北洋水師獲勝的機會有多大?從雙方火炮射擊數據來看,日艦炮多但小,能打沉弱艦但打不沉強艦,北洋炮少但大,射擊水準並不低,此戰重創5艦可見一斑。如果海戰開始即能消滅一兩艘日艦,同時注重保存己方弱艦,那麼最終以險勝或平局來結束戰鬥的可能性並不小。雖然日艦機動性高,掌握著進退戰場的主動權,但是以日人好勇鬥狠的習性,不打沉他一半的艦隻都不足以擊退之。所以大東溝海戰最可能的結局是雙方各沉5艘,日軍撤退,北洋水師宣告勝利。

1905年的對馬海戰,鬼子又賭贏了,部分北洋被俘艦參戰

日本人在大東溝海戰嘗到了冒險成功的甜頭,10年後的對馬海戰中,東鄉平八郎又玩了一次更大的冒險,在整個俄羅斯艦隊面前展開大轉彎,並且又一次幸運的未被擊毀。從此之後日人賭博上了癮,賭注也越來越大,直到太平洋戰爭中輸了個精光!

往下拉一下,高能評論區更精彩!敬請關注燃燒的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