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堅持走平臺模式,工程師爸爸要做兒童領域的盛大文學|愛分析訪談

調研 | 徐青

撰寫 | 徐青

工程師爸爸是入場較早的線上兒童平臺之一,

起初是做兒童應用市場和桌面,後轉型到有聲讀物平臺,目前已積累了大量數位音訊內容和使用者。創始人李文華表示,工程師爸爸更大的想像空間在於版權、資料業務和開放平臺業務。

李文華曾任盛大文學技術總監,他認為兒童內容市場雖存在一系列問題,但市場空間足夠大,仍有發展機會。

問題主要在於三方面:首先,兒童內容涉及文字、圖片、音訊、視頻等多種媒體,

製作成本高,但家長又特別關注兒童視力保護,導致付費轉化率低;其次,兒童內容同質化競爭嚴重,大多數產品都是用IP形象進行生活和認知方面等的相關演繹;最後,兒童內容市場還處於初期階段,市場仍在發展之中,資本投入明顯不足。

對於有聲讀物市場,市場規模由活躍使用者數,轉化率和客單價共同決定。保守估算,假設平均客單價提升到300元,有聲讀物市場規模將達到百億左右。

(不包括輸出給終端和學校、圖書館等B端用戶)

機會則在於付費轉化率提升和行業專業性的改善。目前,工程師爸爸已形成三種商業模式,內容付費,版權業務和開放平臺業務。

內容付費和網路文學相似,分為單專輯付費和會員付費、以及獨立付費三種模式。版權業務已經簽了很多作家和作品版權,但變現還處於早期,案例較少。平臺業務則是開放內容和資料,

提供給需要兒童故事的媒體機構、智慧終端機、車聯網和智能家居等。

近期,愛分析對工程師爸爸創始人李文華進行了調研訪談,現摘取部分內容和大家分享。

愛分析:總體來看內容付費走得挺艱難的,您認為限制因素是什麼?

李文華:環境是主要限制因素。

雖然內容付費還處於使用者培養階段,但是資料已經表明上升很快,另外,視頻網站和各種其他平臺的會員付費發展,讓我們堅定不移地相信內容付費一定是趨勢。

而且未來版權會越來越貴,也越來越嚴格。從本質上講,做內容的生意,一定要讓內容創作者賺到錢。為什麼我們團隊不大,卻能簽下這麼多知名,作品,得益於我們在行業內極好的口碑。

版權

愛分析:您認為在兒童內容市場,有聲讀物比繪本更受歡迎嗎?

李文華:中國原創繪本的生意非常尷尬,在國內最暢銷的都是海外繪本,版權還是在國外。兒童文學的情況不一樣,在中國圖書出版領域,兒童文學占比超過80%,都是本土原創。因此,兒童文學和有聲讀物是極為可觀的方向。

我們切入有聲,是因為我們很清楚,內容的形態在產業中的定位。兒歌和童謠無法製造出情節和角色,在行業內被認為是弱內容。相對而言,故事這個品類的縱向延展性更大。

愛分析:工程師爸爸當初轉型兒童有聲讀物領域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李文華:其實,我們的方向沒有改變,一直都在做兒童內容,只是最初工程師爸爸是一個兒童垂直領域的應用市場,現在是一個兒童音訊的市場。我個人其實相信,兒童垂直應用的市場依然是存在的,只是需要時間。

從市場情況來看,2012年前後大批兒童APP廠商退出,而我們積累的後臺資料顯示,有聲讀物是相對剛性的需求,但當時市場上卻沒有使用者規模較大的應用滿足需求,因此我們認為存在創業機會。

2012年7月,我們從應用市場這個產品裡面,分出了一個子產品,就是口袋故事。2012年10月之後,就成為了360兒童排行榜排名第一的APP,基本上持續了10個月的時間,引來了口袋故事第一個500萬用戶。

愛分析:目前,口袋故事的使用者情況是怎樣的?

李文華:

目前付費轉化率還是個位數,但相比前幾年已經漲了3倍,未來付費和續費都有很大增長空間。

愛分析:公司整體的定價策略是什麼樣的?

李文華:做內容付費運營和電子商務很像,但是也有差異性,內容型產品的定價,知識型產品定價是很難的事情,也很容易衝動消費。還是有很多運營上的經驗,最重要的是資料,定價太高了,你會發現賣不出去;定太低了,你會發現可能還有空間。所以通過資料來定,會是更加客觀。

愛分析:2016年公司的收入情況如何?

李文華:2016收入全部來源於內容,還沒有到1000萬;2017年開始在終端這塊有收入了,版權也會有一些案子出來,收入規模可能有小幾千萬。

行業裡面,內容平臺是具有馬太效應的,有1000個IP和有5000個IP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視頻網站火拼下來就只有3家了,內容越多,使用者越多,用戶越多融資就越多。

我們的收入快速增長應該要等到2018年底之後,幾個方向都能起來。目前還處於孵化階段,預計3到5年時間,內容規模、開放平臺和終端等環節才能成熟,到時候口袋故事的收入才能夠真正爆發。而2017年,BAT已經進場,2018年可能產生百萬級別以上的終端,我們的業務量自然也會上去。

愛分析:為什麼商業模式中沒有廣告收入?

李文華:其實,2016年,一些線上語培類公司都在我們這投了廣告,因為我們覆蓋了5-12歲的海量精准人群,但我們沒有做成主營業務。目前,我們沒有廣告團隊,也不會主動找廣告,但是未來廣告還是有價值的。

口袋故事已經有廣告價值了,但由於我們做的是精品兒童內容市場,那我們認為在前期就不應該有大量的廣告存在,否則會削弱我們精品兒童內容市場的定位,所有的東西都應該圍繞定位做運營。廣告意味著純收入,這個錢大家都想去賺,但是我們還是克制了,暫時不賺這個錢,而且不合適的廣告堅決不投。

愛分析:工程師爸爸現在的商業模式已經比較成熟了嗎?

李文華:內容收費是目前的主要商業模式,但版權業務和開發平臺也已經有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開放平臺已經有了行業領先優勢。未來這個部分占比還有很多變數,總的來說,內容、版權、資料變現這三種商業模式的方向是確定的。

未來會是什麼格局,我也不知道。我個人認為兒童的內容業務非常垂直並有教育屬性,也就是有很大的內在複雜性和運營的複雜性,內容也是版權壁壘和時間壁壘。

愛分析:目前,內容的合作形式有哪些?

李文華:跟京東一樣,我們具有一定的平臺效應,既有分發又有自營。大部分內容是和協力廠商合作,但也有部分內容,會把它變成自營的,直營目前大約占比40%,比較大,未來可能會小些。直營大,是因為國內兒童數位內容基礎薄弱,有很多內容是市面上沒有,所以早期我們必須投入去孵化 。未來也會持續去孵化,只是策略上將升級為由資料決策。

我們的簽約作家超過100位,都是獲獎的大牌作家。在整個中國作家財富排行榜,前100名中我們占了3位。已經累積孵化了1000個兒童文學作品IP。在我們產品裡面可以看到很多獨家的,這些就是我們孵化的版權。一般按章節數來衡量內容庫的大小,我們現在已經超過10萬多章節。每個月的增長速度大概是幾十部、數百個章節。

不同階段,與作家和IP的合作方式不同,但總的來說,還是聯合運營的方式。我們把作品賣出去之後,和合作方分成。傳統的發行模式,作家的收入是微弱的;很多作家在口袋故事上的收入已經超過紙質作品銷售收入。到2017年,有作家在口袋故事獲得的收入有希望超過100萬。

愛分析:內容庫如何獲得版權?

李文華:我們的版權來源有三種途徑:

第一種,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屬於成品供應商。機構本身就是內容發行方,本來就在生產鏈條上面,提供的都是成品、精品內容,比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各地音像出版社等。

第二種,作家,屬於原創,我們還需要去孵化。原來作品是沒有數位化的,只是交給出版社印刷,現在我們把它變成音訊數位化了。這部分投入大、是苦活累活。

第三種,媒體性質,個人電臺媒體、品牌媒體。比如喜馬拉雅個人電臺、外研社的滴答電臺、湯瑪斯的湯瑪斯小廣播、凱叔講故事等。

愛分析:這三部分未來哪個內容來源占比更高?

李文華:兒童市場是一個精品內容市場,這是大的判定。希望家長在口袋故事上遇到的內容就是這個品類裡面最好的內容。所以,第一部分成品、和原創的精品內容是占主要部分的。

愛分析:為什麼不獨立打造IP內容?

李文華:這是兩個市場。其他兒童類IP解決的是在自己形象下,演繹一個小的範圍內容的問題。工程師爸爸要解決的是廣度的問題,作品的內容如此廣闊,不可能用一個形象去演繹所有的內容,比如《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等。我們還是定位在內容平臺,而不是內容品牌。

我們整個運營的方向,也是解決廣度的問題。人工智慧的時代,很多內容的分發可能是語義匹配的方式,我們能夠cover未來需求的發展方向,所以很多終端都願意接入工程師爸爸。

愛分析:目前,合作的終端有哪些?

李文華:

兒童智慧終端機大體有幾個形態:第一種是比較小一點的,比如故事機、玩偶,故事機產業已經非常成熟了,插卡的方式肯定會改變的;第二種智慧型機器人,把兒童的互動設備提升到更高級別了;第三種就是像車載、家居,車聯網、物聯網,四維圖新已經接我們的內容了。

未來行業裡面很多主流產品都會接我們的,孩子的智慧終端機多元化。聲音一定是未來智慧產品的一個主要資訊流,那麼聲音的內容一定是有價值的。而兒童領域的聲音價值就更大:第一,兒童不識字,聲音是更好的媒體;第二,兒童領域,對聲音的演繹需要感情,機器人很難替代。

除了這些,我們的內容也在喜馬拉雅、懶人聽書、中國移動、米兔故事機的平臺上賣,只是我們內容輸出的一部分。因為故事本身就具有普適性,未來有故事的所有地方,包括圖書館、學校資源庫、幼稚園資源庫都會出現我們的內容,這是2B的資源合作、2B的聯合運營的一部分。

愛分析:面對現有的市場格局,工程師爸爸的優勢在哪裡?

李文華: 第一,我曾經供職于盛大文學、寶寶樹,這是我在兒童領域的第二次創業,有超過10年的行業經驗的積累,所以我們在方向性的東西看得比較遠,2011年就做了用用市場,2012年就做了口袋故事,2014年首家推出智慧終端機的開放平臺。

第二,我們對內容的感知和內容的運營能力強,能夠簽下很多內容、簽下很多版權,也要能把作品孵化、演繹出來,達到比較好的品質。我們的運營能力是要洞察這個行業有哪些好的作家、作品,還要有能力把這些作家、作品簽下來,比如簽約中國兒童領域最大的IP《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獨家音訊版權、合作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等等。

愛分析:對於未來發展,工程師爸爸下一步的整體戰略是什麼?

李文華:我們會堅定不移用平臺的思維把內容和資料做好、做深,並輸出到別人想要的地方。給兒童推薦內容,資料尤其重要,性別、年齡、理解能力是很關鍵的影響因素。我們接下來一個重要的方向是,與終端合作,開放內容和資料,他們短期內還沒有這些東西。我個人很看好兒童文化產業,所以,盛大文學的模式在兒童領域是可以參照的。

在行業內被認為是弱內容。相對而言,故事這個品類的縱向延展性更大。

愛分析:工程師爸爸當初轉型兒童有聲讀物領域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李文華:其實,我們的方向沒有改變,一直都在做兒童內容,只是最初工程師爸爸是一個兒童垂直領域的應用市場,現在是一個兒童音訊的市場。我個人其實相信,兒童垂直應用的市場依然是存在的,只是需要時間。

從市場情況來看,2012年前後大批兒童APP廠商退出,而我們積累的後臺資料顯示,有聲讀物是相對剛性的需求,但當時市場上卻沒有使用者規模較大的應用滿足需求,因此我們認為存在創業機會。

2012年7月,我們從應用市場這個產品裡面,分出了一個子產品,就是口袋故事。2012年10月之後,就成為了360兒童排行榜排名第一的APP,基本上持續了10個月的時間,引來了口袋故事第一個500萬用戶。

愛分析:目前,口袋故事的使用者情況是怎樣的?

李文華:

目前付費轉化率還是個位數,但相比前幾年已經漲了3倍,未來付費和續費都有很大增長空間。

愛分析:公司整體的定價策略是什麼樣的?

李文華:做內容付費運營和電子商務很像,但是也有差異性,內容型產品的定價,知識型產品定價是很難的事情,也很容易衝動消費。還是有很多運營上的經驗,最重要的是資料,定價太高了,你會發現賣不出去;定太低了,你會發現可能還有空間。所以通過資料來定,會是更加客觀。

愛分析:2016年公司的收入情況如何?

李文華:2016收入全部來源於內容,還沒有到1000萬;2017年開始在終端這塊有收入了,版權也會有一些案子出來,收入規模可能有小幾千萬。

行業裡面,內容平臺是具有馬太效應的,有1000個IP和有5000個IP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視頻網站火拼下來就只有3家了,內容越多,使用者越多,用戶越多融資就越多。

我們的收入快速增長應該要等到2018年底之後,幾個方向都能起來。目前還處於孵化階段,預計3到5年時間,內容規模、開放平臺和終端等環節才能成熟,到時候口袋故事的收入才能夠真正爆發。而2017年,BAT已經進場,2018年可能產生百萬級別以上的終端,我們的業務量自然也會上去。

愛分析:為什麼商業模式中沒有廣告收入?

李文華:其實,2016年,一些線上語培類公司都在我們這投了廣告,因為我們覆蓋了5-12歲的海量精准人群,但我們沒有做成主營業務。目前,我們沒有廣告團隊,也不會主動找廣告,但是未來廣告還是有價值的。

口袋故事已經有廣告價值了,但由於我們做的是精品兒童內容市場,那我們認為在前期就不應該有大量的廣告存在,否則會削弱我們精品兒童內容市場的定位,所有的東西都應該圍繞定位做運營。廣告意味著純收入,這個錢大家都想去賺,但是我們還是克制了,暫時不賺這個錢,而且不合適的廣告堅決不投。

愛分析:工程師爸爸現在的商業模式已經比較成熟了嗎?

李文華:內容收費是目前的主要商業模式,但版權業務和開發平臺也已經有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開放平臺已經有了行業領先優勢。未來這個部分占比還有很多變數,總的來說,內容、版權、資料變現這三種商業模式的方向是確定的。

未來會是什麼格局,我也不知道。我個人認為兒童的內容業務非常垂直並有教育屬性,也就是有很大的內在複雜性和運營的複雜性,內容也是版權壁壘和時間壁壘。

愛分析:目前,內容的合作形式有哪些?

李文華:跟京東一樣,我們具有一定的平臺效應,既有分發又有自營。大部分內容是和協力廠商合作,但也有部分內容,會把它變成自營的,直營目前大約占比40%,比較大,未來可能會小些。直營大,是因為國內兒童數位內容基礎薄弱,有很多內容是市面上沒有,所以早期我們必須投入去孵化 。未來也會持續去孵化,只是策略上將升級為由資料決策。

我們的簽約作家超過100位,都是獲獎的大牌作家。在整個中國作家財富排行榜,前100名中我們占了3位。已經累積孵化了1000個兒童文學作品IP。在我們產品裡面可以看到很多獨家的,這些就是我們孵化的版權。一般按章節數來衡量內容庫的大小,我們現在已經超過10萬多章節。每個月的增長速度大概是幾十部、數百個章節。

不同階段,與作家和IP的合作方式不同,但總的來說,還是聯合運營的方式。我們把作品賣出去之後,和合作方分成。傳統的發行模式,作家的收入是微弱的;很多作家在口袋故事上的收入已經超過紙質作品銷售收入。到2017年,有作家在口袋故事獲得的收入有希望超過100萬。

愛分析:內容庫如何獲得版權?

李文華:我們的版權來源有三種途徑:

第一種,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屬於成品供應商。機構本身就是內容發行方,本來就在生產鏈條上面,提供的都是成品、精品內容,比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各地音像出版社等。

第二種,作家,屬於原創,我們還需要去孵化。原來作品是沒有數位化的,只是交給出版社印刷,現在我們把它變成音訊數位化了。這部分投入大、是苦活累活。

第三種,媒體性質,個人電臺媒體、品牌媒體。比如喜馬拉雅個人電臺、外研社的滴答電臺、湯瑪斯的湯瑪斯小廣播、凱叔講故事等。

愛分析:這三部分未來哪個內容來源占比更高?

李文華:兒童市場是一個精品內容市場,這是大的判定。希望家長在口袋故事上遇到的內容就是這個品類裡面最好的內容。所以,第一部分成品、和原創的精品內容是占主要部分的。

愛分析:為什麼不獨立打造IP內容?

李文華:這是兩個市場。其他兒童類IP解決的是在自己形象下,演繹一個小的範圍內容的問題。工程師爸爸要解決的是廣度的問題,作品的內容如此廣闊,不可能用一個形象去演繹所有的內容,比如《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等。我們還是定位在內容平臺,而不是內容品牌。

我們整個運營的方向,也是解決廣度的問題。人工智慧的時代,很多內容的分發可能是語義匹配的方式,我們能夠cover未來需求的發展方向,所以很多終端都願意接入工程師爸爸。

愛分析:目前,合作的終端有哪些?

李文華:

兒童智慧終端機大體有幾個形態:第一種是比較小一點的,比如故事機、玩偶,故事機產業已經非常成熟了,插卡的方式肯定會改變的;第二種智慧型機器人,把兒童的互動設備提升到更高級別了;第三種就是像車載、家居,車聯網、物聯網,四維圖新已經接我們的內容了。

未來行業裡面很多主流產品都會接我們的,孩子的智慧終端機多元化。聲音一定是未來智慧產品的一個主要資訊流,那麼聲音的內容一定是有價值的。而兒童領域的聲音價值就更大:第一,兒童不識字,聲音是更好的媒體;第二,兒童領域,對聲音的演繹需要感情,機器人很難替代。

除了這些,我們的內容也在喜馬拉雅、懶人聽書、中國移動、米兔故事機的平臺上賣,只是我們內容輸出的一部分。因為故事本身就具有普適性,未來有故事的所有地方,包括圖書館、學校資源庫、幼稚園資源庫都會出現我們的內容,這是2B的資源合作、2B的聯合運營的一部分。

愛分析:面對現有的市場格局,工程師爸爸的優勢在哪裡?

李文華: 第一,我曾經供職于盛大文學、寶寶樹,這是我在兒童領域的第二次創業,有超過10年的行業經驗的積累,所以我們在方向性的東西看得比較遠,2011年就做了用用市場,2012年就做了口袋故事,2014年首家推出智慧終端機的開放平臺。

第二,我們對內容的感知和內容的運營能力強,能夠簽下很多內容、簽下很多版權,也要能把作品孵化、演繹出來,達到比較好的品質。我們的運營能力是要洞察這個行業有哪些好的作家、作品,還要有能力把這些作家、作品簽下來,比如簽約中國兒童領域最大的IP《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獨家音訊版權、合作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等等。

愛分析:對於未來發展,工程師爸爸下一步的整體戰略是什麼?

李文華:我們會堅定不移用平臺的思維把內容和資料做好、做深,並輸出到別人想要的地方。給兒童推薦內容,資料尤其重要,性別、年齡、理解能力是很關鍵的影響因素。我們接下來一個重要的方向是,與終端合作,開放內容和資料,他們短期內還沒有這些東西。我個人很看好兒童文化產業,所以,盛大文學的模式在兒童領域是可以參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