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都早在漢代就是世界漆器工藝的中心和中國茶文化的誕生地,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西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但依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成都美女街拍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西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兼併蜀國、巴國,並設置蜀郡于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西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西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西漢元封五年(西元前106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東漢時仍為蜀郡。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

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

漢代成都是世界漆器工藝的中心和中國茶文化的誕生地。

成都在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蜀漢始于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

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成都夜景

晉武帝改蜀郡為成都國,不久恢復稱呼。西元304年,李雄在成都建國“大成”,史稱“成漢”。西元347年,成漢被東晉桓溫所滅,

曆5主,共43年。

南朝宋、齊以後,益州及蜀郡的治位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西元348年至354年,東晉常璩編纂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誌書《華陽國志》。後周置益州總管府。隋朝開皇二年(582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次年,複置總管府。大業初年(605年),府廢,隋煬帝複改益州為蜀郡。

唐朝複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總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寶初年(742年),複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成都府,作為南京,改成都守為尹。時又分劍南為東西兩川,成都為西川節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罷京,而成都府依然不變。

唐朝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城市之一(長安、洛陽、揚州、成都),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訶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唐代成都有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術文物,成都的卞家《陀羅尼經咒》、西川過姓金剛經殘頁、成都樊賞家曆殘頁為世界現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

成都夜景

西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樑”政權,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割據“三川”,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王建勵精圖治,使蜀中經濟文化發展繁榮。幼子王衍即位僅7年,925年後唐莊宗派郭崇韜伐蜀,前蜀後主王衍投降,前蜀亡。後唐任命孟知祥為西川節度副使,後唐衰敗後,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秋病死,其三子孟昶16歲襲位,頗有作為,統治30年,後好大喜功,盲目出兵關中,增加百姓負擔,導致國力衰微,965年為宋所滅。

後蜀後主孟昶親筆書寫了中國第一幅春聯“豐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成都畫家黃筌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後蜀後主孟昶特創“翰林圖畫院”,成為中國最早的皇家畫院。後蜀趙崇祚編輯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花間集》。

宋朝時期,成都經濟異常發達,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錦繡為例,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朝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占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藥市、花市燈會。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成都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1082年前後,北宋名醫唐慎微撰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典《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佔成都。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設成都路,為四川行省首府駐地。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佈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滿清康熙年間,滿清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並繁榮至今。清沿明制,設四川布政使司于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將領翼王石達開率兵入川,攻成都失敗,清軍誘俘之,在成都城內科甲巷將其淩遲處死。

成都夜景圖

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滿清時期擔任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1911年11月27日,立憲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佈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國三年(西元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後廢道複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

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成都成為川西行署區的駐地。1952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各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後,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在國家計畫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全國14個計畫單列市之一。

1994年5月,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通過,將計畫單列市確定為副省級市,成都加強了省級機構統籌規劃和協調的地位和作用,成為全國15個副省級市之一。

又改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寶初年(742年),複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成都府,作為南京,改成都守為尹。時又分劍南為東西兩川,成都為西川節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罷京,而成都府依然不變。

唐朝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城市之一(長安、洛陽、揚州、成都),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訶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唐代成都有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術文物,成都的卞家《陀羅尼經咒》、西川過姓金剛經殘頁、成都樊賞家曆殘頁為世界現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

成都夜景

西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樑”政權,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割據“三川”,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王建勵精圖治,使蜀中經濟文化發展繁榮。幼子王衍即位僅7年,925年後唐莊宗派郭崇韜伐蜀,前蜀後主王衍投降,前蜀亡。後唐任命孟知祥為西川節度副使,後唐衰敗後,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秋病死,其三子孟昶16歲襲位,頗有作為,統治30年,後好大喜功,盲目出兵關中,增加百姓負擔,導致國力衰微,965年為宋所滅。

後蜀後主孟昶親筆書寫了中國第一幅春聯“豐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成都畫家黃筌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後蜀後主孟昶特創“翰林圖畫院”,成為中國最早的皇家畫院。後蜀趙崇祚編輯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花間集》。

宋朝時期,成都經濟異常發達,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錦繡為例,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朝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占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藥市、花市燈會。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成都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1082年前後,北宋名醫唐慎微撰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典《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佔成都。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設成都路,為四川行省首府駐地。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佈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滿清康熙年間,滿清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並繁榮至今。清沿明制,設四川布政使司于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將領翼王石達開率兵入川,攻成都失敗,清軍誘俘之,在成都城內科甲巷將其淩遲處死。

成都夜景圖

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滿清時期擔任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1911年11月27日,立憲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佈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國三年(西元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後廢道複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

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成都成為川西行署區的駐地。1952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各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後,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在國家計畫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全國14個計畫單列市之一。

1994年5月,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通過,將計畫單列市確定為副省級市,成都加強了省級機構統籌規劃和協調的地位和作用,成為全國15個副省級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