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0多道工序!他自製木吉他致敬音樂夢

一束光打在舞臺中央,沒有伴奏沒有舞蹈,臺上的歌手就抱著一把木吉他靜靜地坐在那裡。手指撥動著琴弦,清脆悠揚的音符從指間流淌,一首關於青春的民謠歌曲娓娓道來……

高遠用自己做的吉他彈唱民謠

夏日的午後,德清縣武康街道上柏村的老街上傳來一曲郝雲的《去大理》,深沉又帶有一點嘶啞的嗓音,伴著木吉他的旋律顯得格外悠揚。循著聲音我們找到了這位彈唱者——高遠。82年出生的他身上有著多重標籤,歌手、吉他教師,

但他更喜歡介紹自己為手工制琴者。白天在家做琴,晚上在酒吧駐唱,週末教小孩子學琴,高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且每天與音樂相伴,他說,現在的生活蠻好。

標有高遠名字的個性吉他

高遠與音樂結緣是受叔叔的影響。14歲那年,第一次聽到叔叔彈吉他時,

高遠一下子被打動了。“我叔叔是個養魚的,卻會彈吉他,唱那時候香港的流行歌曲,特別是黃家駒的。”高遠說,初三那年他用3000多元的學費換了人生第一把吉他,雖然被父親狠揍了一頓,卻堅定了要學吉他的這條路。

每把手工吉他上都有高遠自己的logo

進部隊當兵、去企業上班、開店做生意,離開學校後的好幾年裡,為了生計高遠一直從事與音樂不相干的工作,他的吉他夢也一度被擱淺。但木吉他就像老朋友一樣,每當高遠心情失落的時候,總能給他以慰藉。在那段迷惘時期,高遠創作了一首名為《遠方》的歌曲。

2010年他重拾夢想,自學用手腕擊打琴面,用指尖撥動琴弦,把民謠、鼓點等多種元素揉和在一起的指彈吉他彈奏方式,

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樂隊。“我最終還是遵循了內心深處的呼喚,繼續做音樂,指彈吉他的旋律可以很優美,可以很狂野,甚至一把吉他可以玩出一個樂隊的感覺,很吸引我。”高遠說。

製作吉他前,有很多畫圖計算等準備工作。

重新拿起吉他,

擁有一把自己製作的木吉他成了高遠心心念念的事情。“很多年以後可能沒有人記得我是誰,我的歌也可能不會流傳下去,但是我做的吉他會,這是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我的音樂生命。”高遠說,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中國吉他論壇》上他看到了一則做手工木吉他教程的帖子,於是決定自己嘗試。由於國內沒有相關書籍,他就在網上買了很多英文版書籍,請人幫忙翻譯,再一字字抄錄下來研究,配合網上的視頻自學。

吉他內部結構

從一開始的加工半成品,到慢慢自己選材、打磨,到最後的用300多道工序完成一把令他滿意的手工木吉他,高遠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最近這兩年,他已經做了30多把木吉他,平均售價達到一萬元左右。

一般一個月才能製作完成一把木吉他

高遠介紹,其實手工木吉他根據材料的不同分為民謠類、古典類、指彈類等多種類型,民謠類的音色整齊、古典類的聲音靈敏度高、指彈吉他音色有個性,每種吉他適合彈奏的曲子都不同。“每把吉他都是有個性的,手工製作的吉他更是全世界上獨一無二,這就是它的魅力。”高遠說,要打磨一把好吉他,木材的成本佔據50%。好的木材決定著是否能雕琢出一把好樂器。經過無數次經驗的總結,高遠摸索出一套方法,用眼睛和耳朵來辨別一塊木頭的好壞,即木板上的紋路越細、越直越好,敲木板的時候延音越長則代表越適合做吉他。

由於長時間打磨,高遠的指腹上結了厚厚的一層老繭。

選材、初加工、細加工,每一道工序都得用上物理學、結構學的知識,還得有精巧的木工活兒基礎。在高遠的工作室裡,除了放滿各式工具的桌子,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掛在牆上的圖紙了,上面標明著每一處結構所需要的資料,精確到毫米。“我們擊打的吉他面板厚度必須在2.8毫米-3.0毫米之間,吉他直板上品旋比例的資料必須精准到小數點後五位數。”高遠說,最難的地方在於直板(頭)與面板(琴身)如何無縫銜接,有幾毫米的偏差都會影響整體音色的呈現。銜接好後高遠還必須要一邊試音色一邊調整,每天打磨至少7個小時,連續五天才能完成直板的製作,而完成一把吉他最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每天除了練琴就是打磨吉他,高遠的指腹上結了硬邦邦的一層老繭,他說這也算是一種紀念吧。

高遠把做好的木吉他掛在工作室的牆上

對於未來,高遠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他想把中國古典樂器的元素融入到他製作的手工木吉他中去,創造中國特色的木吉他。“我不僅想從外觀上做一些改變和裝飾,更重要的是從內部結構和音色上做一些創新,這將是我未來的努力方向。”高遠說。

再一字字抄錄下來研究,配合網上的視頻自學。

吉他內部結構

從一開始的加工半成品,到慢慢自己選材、打磨,到最後的用300多道工序完成一把令他滿意的手工木吉他,高遠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最近這兩年,他已經做了30多把木吉他,平均售價達到一萬元左右。

一般一個月才能製作完成一把木吉他

高遠介紹,其實手工木吉他根據材料的不同分為民謠類、古典類、指彈類等多種類型,民謠類的音色整齊、古典類的聲音靈敏度高、指彈吉他音色有個性,每種吉他適合彈奏的曲子都不同。“每把吉他都是有個性的,手工製作的吉他更是全世界上獨一無二,這就是它的魅力。”高遠說,要打磨一把好吉他,木材的成本佔據50%。好的木材決定著是否能雕琢出一把好樂器。經過無數次經驗的總結,高遠摸索出一套方法,用眼睛和耳朵來辨別一塊木頭的好壞,即木板上的紋路越細、越直越好,敲木板的時候延音越長則代表越適合做吉他。

由於長時間打磨,高遠的指腹上結了厚厚的一層老繭。

選材、初加工、細加工,每一道工序都得用上物理學、結構學的知識,還得有精巧的木工活兒基礎。在高遠的工作室裡,除了放滿各式工具的桌子,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掛在牆上的圖紙了,上面標明著每一處結構所需要的資料,精確到毫米。“我們擊打的吉他面板厚度必須在2.8毫米-3.0毫米之間,吉他直板上品旋比例的資料必須精准到小數點後五位數。”高遠說,最難的地方在於直板(頭)與面板(琴身)如何無縫銜接,有幾毫米的偏差都會影響整體音色的呈現。銜接好後高遠還必須要一邊試音色一邊調整,每天打磨至少7個小時,連續五天才能完成直板的製作,而完成一把吉他最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每天除了練琴就是打磨吉他,高遠的指腹上結了硬邦邦的一層老繭,他說這也算是一種紀念吧。

高遠把做好的木吉他掛在工作室的牆上

對於未來,高遠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他想把中國古典樂器的元素融入到他製作的手工木吉他中去,創造中國特色的木吉他。“我不僅想從外觀上做一些改變和裝飾,更重要的是從內部結構和音色上做一些創新,這將是我未來的努力方向。”高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