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軍記憶(二)

作者簡介: 李建國 1949年12月 生於湖南益陽,軍人後代,父親李福祥,

母親趙琪,1953年隨父母調廣州軍區後勤部,曾在廣州八一小學和八一中學讀書,1966年轉學南寧,1968年2月應徵入伍,在北京空軍探照燈三團服役,任雷達手,班長等。1973年3月復員。曾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後任南寧市經委企業管理科副科長,廣西煙草局生產處長,煙廠廠長黨委書記等職,2010年退休。

從 軍 記 憶(二)

第二天,天剛朦朦亮。我起了個大清早,出了旅館,打算吃個早點就趕往西堤頭鄉。

迎面走過來一位中年婦女,問我 “ 去哪兒? ” 我說去西堤頭。她說: “ 坐我的計程車吧! ” 我說: “ 你等我吃個早點 。” 她說: “ 這家餐館沒有什麼好吃的,西堤頭那邊好吃的多,走吧! ” 這回我的強脾氣上來了告訴她: “ 你說西堤頭有好吃的就有唄!你不要說人家餐館沒有好吃的,我偏要在這裡吃! ” 她一聽感到沒趣,悻悻而去。

早飯後,我急急忙忙地搭上去西堤頭的公車,到了西堤頭鄉一眼望去,

感到那中年婦女說話相反,西堤頭才沒有什麼好吃的 。往前走了二裡地就到了東堤頭大橋。橋還是那座橋,和我離開部隊時沒有什麼兩樣。三十六年啦!

過了橋順著河堤往西二裡地 ,看見河閘一下坡就是楊建莊了 。老遠望去楊建莊有一個彩門 ,周圍都是一片紅磚房子。

1黃 老 漢

快到楊建莊時,迎面過來一位拉車的老漢。我瞅著面熟,我主動搭訕: “ 您是楊建莊的嗎? ” 老漢說: “ 是呀!您哪兒的? ” 我說: “ 我猜猜看您姓什麼? ” “ 姓丁! ” “ 不對! ” “姓楊! ” “ 不對! ” “ 姓黃!” “ 對啦! ” 老漢說: “ 您是怎麼猜的? ” 我告訴他,

我知道你們村子不大,但是有四大姓楊 、丁 、黃 、張 。老漢驚訝起來: “ 您究竟是誰呀?怎麼知道那麼清楚? ” 我告訴他,我就是三十七年前在這裡雷達燈站的副站長,姓李!老漢一聽,氣氛馬上熱烈起來, “ 當年,你們蓋營房,我還幫工來著。 ” 我說: “ 一見你就覺得面善,好象相識。 ” 老漢還說: “ 給你們幫工蓋房,
就是改善伙食呀! ” 我說: “ 那會兒,村子裡住戶都窮,你們來幫工,我按照每人半斤五花肉做菜,饅頭、大米飯管夠。 ” “ 另外,每人每天還有四毛錢工錢。 ” “ 那是,那會兒,那錢管大事啦! ” 我問:“老人家今年高夀? ” 老漢回答: “ 整八十。 ” 老人家身體非常結實,八十歲了還能下地幹活,耳聰目明。看來再活十年沒有問題。我還記得老漢的兒子是村裡的棒小夥兒,水性不錯,還和我在永定新河較量過水性,
畢竟我是受過游泳隊正規訓練的。

我問他: “ 我的房東楊子強還在嗎?丁占富書記還在嗎?村裡那個老革命張富民還在嗎?那個調皮搗蛋的三寶現在幹什麼? ” 老漢告訴我: “ 都在村子裡呢 ! 快去看看吧! ”

2 楊子強

圖:我的房東楊子強和他的兒子

1971年春節剛過,我們就奉命開拔,來到楊建莊。雷達探照燈就放列在村邊的空地上。沒有營房,我們分散住在老鄉家裡。我和四位湖南籍戰士就住在楊子強家。那時,楊子強是一位中年農民,身體強壯,為人忠厚。家裡有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媽媽,還有三個孩子,家庭十分和睦。時間久了人熟了,老太太把自己家的事就倒給我們聽。

原來楊子強的妻子是附近五裡地大賈莊人,第一任妻子難產死了,因為楊子強為人忠厚,又孝順老人。賈家決定把妹妹再嫁給他。在那個年代,楊建莊又那麼窮,肯連續把女兒嫁給一個人的實屬罕見。在楊家,我目睹了他們食用蓖麻油的苦日子,但從來沒有聽見他們訴苦。中國的老百姓實在是太善良了。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我就想知道他們現在日子過得怎麼樣。

一進村,我就急忙地打聽楊子強,有人告訴我,那邊蓋房子的是他的兒子。我一看那小子跟他媽媽長得一個樣,園園的臉,眼神中透出一股精明。不一會兒 ,有人把楊子強找來了。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認出來了。老人告訴我,他兒子最早在天津打工,後來自己包工,家裡蓋了六間大瓦房。還買了一台桑塔納轎車。由於在村裡人緣好,村裡人蓋房也都請他包工。

楊子強老漢還不無遺憾地告訴我,他今年八十了,妻子十多年前就去世了,沒能趕上好日子 。 “ 當年,你們來那會兒,我們家就三間土坯房,你們五個人擠在一間小土屋裡,我們一家老少六人擠在一間小屋裡,都是難以想像的,現在你們要來,我家的房子就寬敞多啦! ” 當年我們駐紮在楊建莊的雷達探照燈站,代號821站。

那時,楊子強是一位中年農民,身體強壯,為人忠厚。家裡有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媽媽,還有三個孩子,家庭十分和睦。時間久了人熟了,老太太把自己家的事就倒給我們聽。

原來楊子強的妻子是附近五裡地大賈莊人,第一任妻子難產死了,因為楊子強為人忠厚,又孝順老人。賈家決定把妹妹再嫁給他。在那個年代,楊建莊又那麼窮,肯連續把女兒嫁給一個人的實屬罕見。在楊家,我目睹了他們食用蓖麻油的苦日子,但從來沒有聽見他們訴苦。中國的老百姓實在是太善良了。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我就想知道他們現在日子過得怎麼樣。

一進村,我就急忙地打聽楊子強,有人告訴我,那邊蓋房子的是他的兒子。我一看那小子跟他媽媽長得一個樣,園園的臉,眼神中透出一股精明。不一會兒 ,有人把楊子強找來了。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認出來了。老人告訴我,他兒子最早在天津打工,後來自己包工,家裡蓋了六間大瓦房。還買了一台桑塔納轎車。由於在村裡人緣好,村裡人蓋房也都請他包工。

楊子強老漢還不無遺憾地告訴我,他今年八十了,妻子十多年前就去世了,沒能趕上好日子 。 “ 當年,你們來那會兒,我們家就三間土坯房,你們五個人擠在一間小土屋裡,我們一家老少六人擠在一間小屋裡,都是難以想像的,現在你們要來,我家的房子就寬敞多啦! ” 當年我們駐紮在楊建莊的雷達探照燈站,代號821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