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留守兒童的孤獨,讓我們一起來體驗

整整三小時,手機封存、交流停止、沉默蔓延……6月16日上午,300餘名志願者齊聚上海長寧來福士廣場,在戶外大草坪上共同完成了一次創新的公益實驗藝術體驗,深入體會中國902萬留守兒童的孤獨和對陪伴的渴望。

伴隨晨曦,長寧來福士的戶外廣場,豎起了幾十面照片牆,孤寂的、童稚的眼神,凝固時間。穿行其中,眼前看到的,是一個個留守兒童的真實故事,“我想要一條能聞到媽媽味道的床單,就像現在我常常抱著全家福入睡,仿佛他們就在我身邊。”、“我現在的夢想就是,能開上飛機去接不能回家的爸爸媽媽!”。耳邊回蕩的,是留守兒童與父親的電話錄音。

據民政部統計,我國農村現有留守兒童902萬人,其中有36萬處於無人監護的狀態。缺少父母關愛、長期處於孤獨是留守兒童面臨最突出的問題。

由凱德集團發起的第三屆“為明天•一起善行”大型體驗式公益活動,正是希望通過切身體驗這種“孤獨”,讓更多人關注到留守兒童深層次的情感需求,

為他們送去陪伴與溫暖。該活動6月16日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同時舉行,四城共計1200餘名志願者參與。

此次“為明天•一起善行”,與青年藝術家葉甫納合作,首次將實驗藝術融入公益活動。志願者們在主持人佐飛的帶領下,

轉場至上海長寧來福士的大草坪,進入一個半小時的“沉浸式”孤獨體驗,被要求不能說話、不看手機。呈蜿蜒蛇形的300多名志願者,通過一對一的“傳話”接龍,向彼此拋出有關留守兒童、時間與空間的問題,並寫下自己的內心答案。簡潔,卻不簡單。

“你和父母現在距離多遠?”“還記得童年和家人最快樂的一件事是什麼?” 穿越時間和空間,通過一張張令人動容的照片和大型“傳話”接龍,

大家在凱德“為明天·一起善行”的現場尋求各自的內心答案。

在現場漫長的等待中,不少志願者表示,自己的內心從焦慮、無聊,到沉浸、反思,深刻感受到留守兒童對與父母交流的渴望與期盼。由於手機被全程封存,大家甚至無法立即自拍向朋友圈show一下這種孤獨。

對於大多數參與者而言,這都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在等待的過程中,體會到留守兒童平時想得到一句父母的回應都是那麼遙不可及,常年缺乏關愛,他們內心的孤獨可想而知。”有志願者感慨道。這種孤獨感,隨後被來自四川的“童伴媽媽”代表王敏講述的故事所證實。志願者們重新發現了陪伴的意義,交流的必須。

在本屆“為明天·一起善行”中,凱德為每位報名成功的志願者配捐100元,為每名參與現場體驗的志願者配捐400元,累計籌得百萬善款。該筆善款將全部用於支援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的“童伴計畫”專案,資助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和通江縣20個村落的“凱德·童伴之家”一年的運營,建立留守兒童監護網路,此舉更將惠及當地所有兒童。

部分參與活動的志願者更現場報名成為“童伴家長”,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他們將隨“凱德·童伴之家”的六次探訪活動,親赴四川鄉村,為留守兒童送去關懷和陪伴、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環境,並在當地開展田野調研。後期,凱德還會用收集到的一手資料出版調研報告,真實反映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號召更多人關注到這一特殊群體。

中國扶貧基金會丁亞冬秘書長表示: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頻出,其原因多在於兒童監護人的缺位。凱德集團不僅身體力行為留守兒童提供切實幫助,更通過搭建平臺,替弱勢群體發聲,讓更多人看到這個特殊群體的困境,號召更多人加入到善行中來。這種公益理念非常值得借鑒。

圖片提供:凱德“為明天”公益行 圖片編輯:笪曦

(編輯郵箱:shhuodong@163.com)

文/黃銀龍

在本屆“為明天·一起善行”中,凱德為每位報名成功的志願者配捐100元,為每名參與現場體驗的志願者配捐400元,累計籌得百萬善款。該筆善款將全部用於支援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的“童伴計畫”專案,資助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和通江縣20個村落的“凱德·童伴之家”一年的運營,建立留守兒童監護網路,此舉更將惠及當地所有兒童。

部分參與活動的志願者更現場報名成為“童伴家長”,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他們將隨“凱德·童伴之家”的六次探訪活動,親赴四川鄉村,為留守兒童送去關懷和陪伴、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環境,並在當地開展田野調研。後期,凱德還會用收集到的一手資料出版調研報告,真實反映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號召更多人關注到這一特殊群體。

中國扶貧基金會丁亞冬秘書長表示: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頻出,其原因多在於兒童監護人的缺位。凱德集團不僅身體力行為留守兒童提供切實幫助,更通過搭建平臺,替弱勢群體發聲,讓更多人看到這個特殊群體的困境,號召更多人加入到善行中來。這種公益理念非常值得借鑒。

圖片提供:凱德“為明天”公益行 圖片編輯:笪曦

(編輯郵箱:shhuodong@163.com)

文/黃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