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6歲拍戲成名,放棄當演員,考上復旦留學美國,今成外資銀行副總裁

八十年代的女演員們,他們不矯揉造作,有著渾然天成的美麗,曾經給我們留下許多經典的銀屏瞬間,幾十年過去了,他們的人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人依舊活躍在銀幕上,

有些人卻早已退出影壇,在另一個人生軌跡上取得矚目成就。今天來說一位美女演員,她16歲被提名百花獎,卻放棄演員之路,出國留學成為跨國銀行副總裁。她就是施天音!

80年代,一部《青春萬歲》給許多60後,70後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據王蒙同名小說改編,

這是一部充滿了青春的激清與完全具有時代標籤的中國老電影,很多讓現在人感覺空洞、虛偽的豪言壯語,在那個時代都顯得真實與自然,嚮往那種理想的生活,但對於現在毫無信仰的年輕人而言,這已經成為一種笑談。如今雖然影片大製作明星雲集,卻再也演不出那種感人的情懷了。

施天音在影片中飾演“呼瑪麗”,是一名在孤兒院長大的天主教徒,電影裡的她身材瘦弱,楚楚可憐,穿著破衣爛衫而且不知蛋糕為何物。因為性格孤僻,不願意和同學交往。鄭波和楊薔雲對她關心備至,最終打開了封閉的內心,找回了青春少女的活力。不得不說“呼瑪麗”太美了,一雙大大的眼睛,透著幾分憂鬱,是全片最惹人憐愛的一個人物。


施天音的美很獨特,出道時才16歲,有著天真少女的乾淨,紮著兩條麻花辮。

雖然這是她的銀幕處☆禁☆女作,但她的表演並不生硬,

表現的很自然,把“呼瑪麗”的憂鬱氣質和青春氣息詮釋得恰到好處。憑藉這個角色,16歲的她提名“百花獎”的最佳女配角。

這部《青春萬歲》在拍攝完成後,曾遭到批判,在80年代改革開放的時候,突然去講述一部50年代的故事情節,被認為是一種倒退,

不過在導演堅持要求之下,放映後觀眾一致好評。也使得劇中幾位主演聲名大噪。

施天音成名之後,1987年,還在電視劇《家春秋》中,施天音扮演“蕙表妹”,一個氣質如蘭的女子,卻有著悲劇的結局,因為父親蠻橫的決定葬送了幸福和性命,可憐、可悲、可歎。

然而,施天音卻沒有把表演當做自己今後努力的事業,同時代的演員都去藝術學院深造。而她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新聞,而她與金融的“首次親密接觸”卻是在上世紀90年代去美國留學時。

當時正逢內地經濟騰飛之時,使她敏銳的嗅覺到金融專業和經濟的息息相關,在美國她拿到了金融專業的MBA,然後走入商界,成為華爾街的一名金融分析師。

施天音進入華爾街,曾先後做過股票分析師、機構銷售等不同職位。1997年,她被所在公司以分析師的身份派駐香港,迎來了事業的重大轉機。在銀行業工作10多年的她再次被某銀行選中,先後擔任某跨國銀行副總裁、私人銀行部中國區總裁。

功成名就的她,不忘回饋母校,在復旦附中成立“表演藝術獎”,獎學金的成功設立源于施天音的慷慨捐助。此獎意在鼓勵在表演藝術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附中學生。獎項涵蓋領域包括樂器演奏,聲樂,以及舞蹈。

從曾經的影壇新星,到成功的銀行家,施天音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變,她的經歷是否也告訴我們,人生的起點未必就是終點,換條道,依舊能取得了成功。

然而,施天音卻沒有把表演當做自己今後努力的事業,同時代的演員都去藝術學院深造。而她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新聞,而她與金融的“首次親密接觸”卻是在上世紀90年代去美國留學時。

當時正逢內地經濟騰飛之時,使她敏銳的嗅覺到金融專業和經濟的息息相關,在美國她拿到了金融專業的MBA,然後走入商界,成為華爾街的一名金融分析師。

施天音進入華爾街,曾先後做過股票分析師、機構銷售等不同職位。1997年,她被所在公司以分析師的身份派駐香港,迎來了事業的重大轉機。在銀行業工作10多年的她再次被某銀行選中,先後擔任某跨國銀行副總裁、私人銀行部中國區總裁。

功成名就的她,不忘回饋母校,在復旦附中成立“表演藝術獎”,獎學金的成功設立源于施天音的慷慨捐助。此獎意在鼓勵在表演藝術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附中學生。獎項涵蓋領域包括樂器演奏,聲樂,以及舞蹈。

從曾經的影壇新星,到成功的銀行家,施天音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變,她的經歷是否也告訴我們,人生的起點未必就是終點,換條道,依舊能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