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的忠臣,小說中的反賊,三國時代最大的冤案——魏延謀反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統領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于潼關,如同前漢將領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常說諸葛亮膽怯,恨自己之才不能盡用。

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唯獨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諸葛亮愛惜二人,費禕也常為二人調解。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

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先佔據南穀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

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于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以魏延當時的能力、實力不足以自立山頭稱王稱帝,他要造反只有一條出路就是投降曹魏,如果他要投降曹魏的話,

應該就近投降,沒有理由南下。所以陳壽就推測,魏延的本意不是去投降曹魏,而是想誅殺楊儀。以魏延當時的地位、威望、功績,如果殺了楊儀,接諸葛亮班的應該就是自己,這樣就可以繼續北伐了。據此可以判斷,魏延一案不是謀反案,是內訌,是魏延和楊儀的內部矛盾。元代的郝經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

大謀小計五十年諸葛亮傳第5部大結局王祺著諸葛亮傳5諸葛亮遺書讀客圖書 ¥49.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