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這款戰機一共只生產了2架:花費800萬美元,卻不能服役

中國航空技術的發展道路充滿了艱辛,我們曾經設計過大量的戰機型號,不過不是每架都能被成功生產出來,其中不少都停留在原型機階段,成為了技術方面的試驗機,比較典型的就是殲七FS,

這款殲七家族的機型可能名氣不是很大,但卻帶來了寶貴的經驗,促進了中國航空技術的進步。

殲七系列戰機是俄制米格21的仿製機,中國早在60年代就開始進行研究,80年代掌握其製造技術,並開始自主研發新型戰機殲10,這個過程中沒有停止過對殲七的改進專案。

殲七FS是多家軍工企業以自籌資金的方式研究的專案。

該機名義上是進行出口的,實質是一款技術試驗機,也是國內軍工第一個自主合作進行研製的型號。以為中國已經完全掌握殲七的技術,殲七FS從圖紙研究到最終於98年6月完成首次試飛僅用了22個月的時間,

可以說非常迅速。

為了節省費用,殲七FS共同只製造了2架,並且僅前機身部分,剩下的由另外一架殲-7II型號的飛機進行拼組而成。殲七FS在性能上得到了極大提升,採用了下頜式進氣道的方式,讓飛機擁有更大的機頭雷達罩。

該機配備以色列生產的火控雷達,能夠對60公里外不同的8個空中目標進行偵測。同時還對機載設備進行了調整和大更新。除了能夠實施空戰,同時擁有精確打擊的能力。

殲-7FS的性能大大超出了預期,但是花的錢卻不多,只有800多萬美元。

但是,由於中國空軍在戰術上已經發生了變化,殲七系類的機型因為航程短、載彈量小等整體性的原因,該型號並未得到空軍使用。

生產出的兩家殲七FS主要用於相關的飛行測試,並且在03年時候完成了所有的技術驗證任務。後來,中國在研製梟龍戰機的時候,

又被用作雷達和航空電子技術系統的飛行試驗平臺,持續發揮著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