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相尊重”還是“打太極”,中美兩國還有長路要走

文/袁一銓

圖據網路

3月19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首次訪華,

在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中,蒂勒森表示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不斷增進美中相互瞭解,加強美中協調合作,共同應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

這是美國高級別官員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評論中美關係時正式使用“相互尊重”一詞。在這種高級別的外交場合中,任何的表態都是雙方深思熟慮的決定,不是個人隨意發揮的結果。

此前中國提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奧巴馬政府躲躲閃閃,並不完全接受。特別是“相互尊重”,並未認同,按美國人的邏輯,擔心中國套路深,難道要尊重中國成為世界新“霸主”?

中美作為兩個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國,擁有著越來越廣泛的共同利益。即便當下中美關係存在些許“雜音”,但瑕不掩瑜,因為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看,中美關係都只有合作共利一條路。

特朗普喊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以舍我其誰的使命感,試圖再造美國和世界歷史。特朗普要創造歷史,首先得尊重歷史的前因後果,而決非推倒或否定歷史。尼克森訪華以來的45年裡,關鍵的時刻其實只有幾個:毛澤東和尼克森在北京的歷史性會晤,鄧小平和卡特做出中美建交的決斷等。中美兩國抓住了歷史性機遇,實現了共贏。不可否認,特朗普是位強勢總統,

至少現在如此。如果他想正面仿效尼克森,那麼就能為建立“前無來者但啟後人”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做出里程碑的貢獻。相反,如果特朗普總統企圖採用反向的“尼克森戰略”而逆轉中美關係,那麼他將要為此付出歷史性代價。

就當下時局來看,中美兩國手裡各握著對方手裡的“關鍵牌”,中國需獲得美國在“南海問題”、“臺灣問題”、“達賴問題”上的讓步,美國也需要得到中國在“朝鮮問題”、“反恐問題”上的支持。

中美兩國之間表面上是“相互尊重”,實則上是相互制約,相互謀利。兩國之間的角力就如太極推手中,雙方始終保持接觸,你進我退,你退我進,維持接觸點的壓力恒定不變,形成一股黏勁。在進退之間,可以將兩國間的小衝突、小摩擦,慢慢消化於無形之中。

特朗普曾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作為商人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互利互惠,只出不進的人沒人願意跟他做生意,

當然特朗普也深諳此道。此次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華,正是特朗普的投石問路,願意放下以往美國俯視全球的身段,尋求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既是因為中國近年來發展迅速,使美國不再輕視這頭東亞雄獅,同時這也是特朗普在生意中的慣用伎倆,通過放低姿態來從對方身上獲得更多好處,堅持利益至上的生意人思想。

中美兩國構建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新型關係雙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兩國在日常交流中利益不可避免出現此消彼長,但如果雙方能夠放下成見,堅持合作共贏,所能帶來的益處,遠勝“消長”。

兩國在日常交流中利益不可避免出現此消彼長,但如果雙方能夠放下成見,堅持合作共贏,所能帶來的益處,遠勝“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