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去年機動車人行道未讓行致18死 右轉車肇事頻率最高

2017年6月18日訊,沒有信號燈的人行橫道上,正在過街的行人被左側駛來的轎車直接頂飛;路口綠燈進入人行橫道的老人,被來自右後方正在右轉的十輪水泥罐車直接捲入車底;肇事車早高峰時段在人行橫道上撞死行人後直接逃逸……如果不把一起起斑馬線上的悲劇放在一起,

幾乎沒人會意識到,“人行橫道車讓人”這樣一個簡單的行車禮儀、交通法規,已經被司機們忽視到這種程度了。

“人行橫道車讓人”這樣一個簡單的行車禮儀、交通法規,

已經被司機們忽視到這種程度了

案例

這位被撞的行人真冤啊!

在西城交通支隊事故處理大隊的電腦上,記者完整觀看了一起發生在去年4月28日,白廣路與棗林前街交叉路口的事故。一輛重型水泥罐車在人行橫道上撞死一名正在通過路口的老人。處理這起事故的民警黃樂警官回憶說:“接到報警我們出發去現場的時候,還在想著,有可能是行人闖了紅燈,

或者搶行猛跑了。結果到現場勘查之後,再調來幾個方向的監控視頻,才發現這位元被撞的行人,真冤啊!”

電腦中的視頻來自於安裝在水泥罐車車身側面的攝像頭。當天上午10點剛過,水泥罐車由路口北側駛來,因前方有車輛等待紅燈,車子停了片刻。綠燈後,罐車由北向西右轉彎。就在它車頭已經軋過了人行橫道的時候,車身上的攝像頭忽然捕捉到一個白髮的身影,

短短一秒鐘內,老人被車身碰倒,緊接著被捲進車身下方,連續被兩個沉重的車輪碾軋過去,車輛立即停下,老人則被死死地壓在車下。

黃樂說,交警到場的時候老人還躺倒在車輪下,基本已經沒救了。但無論如何也要儘快把人從車下弄出來。詢問司機得知,車重23噸。附近有個修車廠,民警跑過去打聽,這裡的千斤頂最多能頂起3噸重的車子。於是只得立即撥打119求助,在消防隊的幫助下,

終於頂起了這個中型坦克一樣重的罐車,將老人送往醫院。事後查看周圍的監控,被撞老人在路口準備北向南過馬路。等到綠燈亮起,他正常走進人行橫道,結果被同樣由這個綠燈放行的罐車碾軋致死。

對話

認真,是可以避免盲區的

黃樂警官說,人行橫道上發生了事故,當司機被帶進訊問室之後,總會發生幾乎同樣的對話:

問:“你在路口拐彎之前,是否觀察過周圍情況?”

答:“觀察了,但是什麼都沒發現。”

問:“為什麼沒發現?”

答:“車子有盲區啊。等我看見,行人已經到跟前了,我採取措施的時候已經撞上了。”

黃樂告訴記者,大貨車、水泥罐車司機口中的“盲區”雖然客觀存在,但是以現在的科技手段,其實已經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規避了。

“比如白廣路這個事故車,它每一側有3個不同角度的後視鏡,全車6個後視鏡,好幾個行車記錄儀,可以同時觀察車側面和車後部多個角度。”他說,為了弄清盲區的準確位置和事故起因,交警也經常要登上各種型號的大貨車做現場體驗,但調查結果經常是:如果司機按照安全行車要求,認真使用車載設備進行觀察,其實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說到底,就是司機腦子中根本就沒有在斑馬線上讓行的想法。

“我們常年跟形形色色的肇事司機打交道,特別是大貨車、水泥罐車的司機,發現其中不少人都有一個感覺:我的車這麼大,肯定人人都得躲著走。他們不想想,有的時候,不是行人不讓,是行人也沒看見。”黃警官說。

剖析

若無禮讓意識,行人弱勢越發凸顯

根據市交管局的統計,去年全年,北京發生的因行人、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橫過道路未走人行橫道、通過路口未按規定讓行以及闖紅燈等事故就達285起,傷237人,死亡103人,因機動車遇人行橫道時未減速行駛或停車讓行的事故也達37起,傷21人,死亡18人。

黃樂說,以一線事故處理民警的經驗,在直行、左轉和右轉三個方向裡,右轉車出現事故的頻率最高。“無論貨車還是小轎車,右轉的時候司機都要觀察車頭和右側兩個方向,稍微一懈怠,就容易出問題。這時候行人方向是綠燈,又在人行橫道上,警惕性降低,右轉車輛也認為自己有路權,也要搶行,這個時候如果司機腦子裡沒有 ‘禮讓’這兩個字,行人的弱勢就越發凸顯了。”

另外,夜間視線不良的時候,司機們看不清身穿暗色衣服的行人,又沒有在人行橫道前減速觀察的習慣,因此在沒有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上也較容易發生事故。去年8月27日21時9分,在順義區昌金路牛欄山紅菜坊西側路口,28歲的田某某駕駛京牌小型轎車由西向東行駛時,將正在人行橫道上過馬路的女子申某撞飛,造成申某受傷。經勘驗,警方確定田某某付事故全部責任。

自本週四起,北京市交管局開始針對路口車輛與行人搶行、非機動車越線停車等交通痼疾進行嚴厲整頓。在人行橫道前遇行人過街而未停車讓行的,依據《北京市實施辦法》第九十六條第十項的規定,處200元罰款處罰,並按規定記3分。

”他說,為了弄清盲區的準確位置和事故起因,交警也經常要登上各種型號的大貨車做現場體驗,但調查結果經常是:如果司機按照安全行車要求,認真使用車載設備進行觀察,其實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說到底,就是司機腦子中根本就沒有在斑馬線上讓行的想法。

“我們常年跟形形色色的肇事司機打交道,特別是大貨車、水泥罐車的司機,發現其中不少人都有一個感覺:我的車這麼大,肯定人人都得躲著走。他們不想想,有的時候,不是行人不讓,是行人也沒看見。”黃警官說。

剖析

若無禮讓意識,行人弱勢越發凸顯

根據市交管局的統計,去年全年,北京發生的因行人、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橫過道路未走人行橫道、通過路口未按規定讓行以及闖紅燈等事故就達285起,傷237人,死亡103人,因機動車遇人行橫道時未減速行駛或停車讓行的事故也達37起,傷21人,死亡18人。

黃樂說,以一線事故處理民警的經驗,在直行、左轉和右轉三個方向裡,右轉車出現事故的頻率最高。“無論貨車還是小轎車,右轉的時候司機都要觀察車頭和右側兩個方向,稍微一懈怠,就容易出問題。這時候行人方向是綠燈,又在人行橫道上,警惕性降低,右轉車輛也認為自己有路權,也要搶行,這個時候如果司機腦子裡沒有 ‘禮讓’這兩個字,行人的弱勢就越發凸顯了。”

另外,夜間視線不良的時候,司機們看不清身穿暗色衣服的行人,又沒有在人行橫道前減速觀察的習慣,因此在沒有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上也較容易發生事故。去年8月27日21時9分,在順義區昌金路牛欄山紅菜坊西側路口,28歲的田某某駕駛京牌小型轎車由西向東行駛時,將正在人行橫道上過馬路的女子申某撞飛,造成申某受傷。經勘驗,警方確定田某某付事故全部責任。

自本週四起,北京市交管局開始針對路口車輛與行人搶行、非機動車越線停車等交通痼疾進行嚴厲整頓。在人行橫道前遇行人過街而未停車讓行的,依據《北京市實施辦法》第九十六條第十項的規定,處200元罰款處罰,並按規定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