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達林放棄五十億美元賠款,換來德國一堆破銅爛鐵,卻讓蘇聯壯大起來

當時間的齒輪轉到了近現代,決定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再僅僅依靠人口數量的多少,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發展水準,一戰和二戰這兩場世界戰爭雖然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可因為戰爭,卻推動了人類科技的發展,戰爭之前,很多東西都只是概念,例如原子彈,電話也沒有得到普及,可戰爭開始後,每個國家都在科學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使得科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掌握了核心科技就掌握了戰爭的走勢,這也是德國這麼一個小國家能夠稱霸歐洲的根本原因。

德國的飛機工廠

德國發展工業的時候,很多國家過得依舊是封建社會的生活,機械化對這些國家來說只是一個聞所未聞的名詞,而此時,德國已經開始在研究各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小到槍支大到坦克飛機,當時德國的製造水準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的製造水準。當時德國的生產效率是十分塊的,他們一年生產出來的武器可以裝備兩百萬人的軍隊,

戰爭來臨時,每年創造出來的武器數量更為恐怖,當時的德國,很多產業已經實現了機械自動化,他們的機床至今依舊備受人們的認可。

機甲工廠

正是因為德國先進科技水準,他們才有底氣想要稱霸整個歐洲,

可未免有點狂妄自大,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蘇聯作為戰勝國,而且還曾飽受過德國的侵害,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喪失了幾十萬的生命,理應讓德國賠償蘇聯的損失,可在會議上史達林卻主動放棄了賠款,這筆賠款大概有五十億美金,這麼大的一筆資金足夠讓蘇聯戰後發展了,可史達林為何要放棄呢? 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傻,也不是為了仁義道德,而是為了獲取德國在蘇建立的工業設備。

想要獲取德國的核心設備並不是強佔就可以的,戰勝之時,德國的核心設備在魯爾區,這個地方依舊被德國佔領,德國一旦撤離就會將這些設備全部銷毀,德國人並不稀罕這些工業設備,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可他們也知道這些設備對蘇聯的重要性,

他們絕對不會白白的送給對方,想要獲取就必須得付出,所以史達林寧願放棄五十億美金也要拿走這些工業設備,雖然已經破舊,可如果從中研究出東西,那對蘇聯來說,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事實證明史達林的做法是對的,當時簽訂好協定後,美國也沒有阻攔蘇聯,因為他們也不在乎這些破舊的設備,蘇聯將這些設備運回國後立馬投入了使用,並有專門的人員來研究設備中的技術,經過幾年的研究,蘇聯已經完全可以研製出一模一樣的設備,使得蘇聯機械的水準提高了一大截,也使得他們的工業水準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讓蘇聯有了和美國一拼的實力基礎。

當時簽訂好協定後,美國也沒有阻攔蘇聯,因為他們也不在乎這些破舊的設備,蘇聯將這些設備運回國後立馬投入了使用,並有專門的人員來研究設備中的技術,經過幾年的研究,蘇聯已經完全可以研製出一模一樣的設備,使得蘇聯機械的水準提高了一大截,也使得他們的工業水準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讓蘇聯有了和美國一拼的實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