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餓了麼:噁心的不只是“飯菜”,新鄉人在等一個“說法”!

全媒體記者:嘉俊 兆州 朱峰

一、

上圖所示,是“餓了麼”網路訂餐平臺上一家名為“米菜多多”的外賣店,

網路評分較高,其月訂餐單數達到了1300單,生意甚是紅火。

然而,這間屋子處處散發著刺鼻的黴味,圖中的那一池“黃湯”,惡臭陣陣,令人作嘔。

網店宣傳圖片

餐館實際情況

另:這家店鋪沒有店名標示,沒有食品許可證及任何經營證件,甚至,部分員工尚不清楚何為“健康證”……

但是,據“餓了麼”網上顯示,“米菜多多”是一家“正規”經營飯店!

上圖,

是“餓了麼”上一家名為“三十分鐘·極速食客”的外賣店,月銷售量466單,綜合評分4.8,地址標注僅僅是河南省紅旗區牌坊街,但記者在牌坊街附近尋找了近半個小時,也沒有找到該外賣店。

二、

為什麼環境條件如此惡劣,卻能成為“餓了麼”平臺上的明星店鋪?

為什麼明明有確切的店鋪位址,

卻要在平臺頁面上刻意“隱瞞”?

某外賣店老闆:這不是俺弄的,這是業務員弄的。

外賣店老闆口中的業務員就是“餓了麼”網路訂餐平臺上管理本地外賣店入駐的負責人。據介紹,當商家將證照資訊上傳到“餓了麼”平臺後,就有業務員和商家聯繫,並會上門來查看,然後拍照,之後上傳至該商家的外賣店頁面。

某外賣老闆:這中間不用管,都是他拍的。

另一方面,記者在同另一家外賣店店主進行溝通時瞭解到,商家位址資訊也是由網路訂餐平臺負責填寫的。

某外賣店老闆:俺給他的都是詳細地址,但是他給俺寫的就是這,俺也不想,俺還想弄幾個桌子,讓別人吃飯了,別人都找不到地。

也就是說,大多數商家的資訊都是由網路訂餐平臺填寫的,只要您想“開店”,“餓了麼”為您千方百計“排除萬難”,有錢大家賺!

沒有正規經營場所?——沒事兒,

給你模糊實體店的具體位置,誰訂個餐還去檢查衛生?

沒有正規手續?——沒事兒,給你提供相關證照的圖片,食藥監局有火眼金睛,能在海量的店鋪中瞅見你?

因此,刻意“隱瞞真身”的有之,靠虛假證照“濫竽充數”的有之!

那麼,“餓了麼”這麼做?虧心不?

記者還真的去採訪了,但是新鄉“餓了麼”客服部的負責人說了,那不是人家的許可權,不能接受採訪。

三、

如果說,以前外賣平臺“有些亂”,是因為他們是年紀小不懂事,難免出錯!

然而,在2016年,全國的網路訂餐使用者已突破了1.5億人次,長也該長大了!

當你發展成一個成熟行業,還在一直“犯錯”,就不太說得過去啦!特別是在2016年《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施行之後,針對網路外賣,事實上已經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立法規範。

相關法律規定,“只有取得許可證的實體餐飲店才能在網上接受訂餐”。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據記者瞭解,在廣州等地,隨便用公廁、停車場的地址申請開店,居然也能通過審批、上線接單。

這很諷刺,表明紙面的發條尚未形成現實的約束力!眾多不具備資質的“黑店”,還是輕而易舉地偽造了資質、做起了生意。而消費者並不會知道,外賣的另一頭,是如何的骯髒不堪。

長久以來,在各式各樣的領域,我們都見識了神通廣大的“仲介”、“代辦”。它們的背後,無非是“內部人腐敗”之下的裡應外合。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看似縝密的線上審核,會如此形同虛設。

於是,我們看到所謂線上資質審核人員故意放水,看到了所謂實地審核業務員“收個紅包”就睜隻眼閉隻眼……

四、

隨著時代發展,新鄉這座城市越變越時尚,在不少氣派的寫字樓裡,正奮鬥著越來越多的白領一族,在一日三餐尤其是午飯時間,他們來不及回家做飯,因此,訂份“外賣”就成為他們果腹充饑的最佳選擇!更別說,還有其他人群想享受生活,用手指滑動手機頁面,渴望守在家中,就能嘗盡新鄉美食!

然而,無規矩不成方圓!《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不僅僅是對所有網路外賣平臺的引導和規範,也是城市相關部門公正、嚴格執法的依據和保障!

針對前些日子的採訪情況,記者聯繫了紅旗區食藥監局。很快,執法人員對我市幾家非法經營的外賣店進行了查處,並要求網路訂餐平臺“餓了麼”下架。對“飯在盒方”等一些雖有證但衛生條件不達標的外賣店,執法人員要求立即進行整改。

市食藥監局也將以本次事件為契機,對全市外賣網店開展一次全方位的大檢查:

網路訂餐平臺方面:檢查是否按照規定進行備案,以及是否登記商家的相關證件和具體資訊;

外賣商家方面:則主要檢查三證是否其齊全,衛生環境是否達標等內容。

我們希望,無論是外賣平臺還是城市執法人員,都不要期盼著人民群眾“吃一塹、長一智”,在若干不法商家日益“精湛”的手段中,練就明辨真假的“火眼金睛”,這種“自保”,不是他們該有的義務。

建議:除了對平臺企業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之外,相關部門也應採取暗訪和隨機抽查等各種方式,對存疑的外賣加盟店順藤摸瓜,發現違規和衛生品質問題,在當場處罰取締的同時,再對所屬平臺進行嚴厲追究,以行政監管和暗訪抽查監督融為一體的方式,雙向“夾擊”企業,嚴把外賣餐館的加盟關。

總之,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分內”的事兒做好!

有些時候,噁心的不只是“飯菜”,還有缺乏底線的經營方式和監管工作的失位。

餓了麼,新鄉人,依然在等一個說法……

如果說,以前外賣平臺“有些亂”,是因為他們是年紀小不懂事,難免出錯!

然而,在2016年,全國的網路訂餐使用者已突破了1.5億人次,長也該長大了!

當你發展成一個成熟行業,還在一直“犯錯”,就不太說得過去啦!特別是在2016年《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施行之後,針對網路外賣,事實上已經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立法規範。

相關法律規定,“只有取得許可證的實體餐飲店才能在網上接受訂餐”。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據記者瞭解,在廣州等地,隨便用公廁、停車場的地址申請開店,居然也能通過審批、上線接單。

這很諷刺,表明紙面的發條尚未形成現實的約束力!眾多不具備資質的“黑店”,還是輕而易舉地偽造了資質、做起了生意。而消費者並不會知道,外賣的另一頭,是如何的骯髒不堪。

長久以來,在各式各樣的領域,我們都見識了神通廣大的“仲介”、“代辦”。它們的背後,無非是“內部人腐敗”之下的裡應外合。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看似縝密的線上審核,會如此形同虛設。

於是,我們看到所謂線上資質審核人員故意放水,看到了所謂實地審核業務員“收個紅包”就睜隻眼閉隻眼……

四、

隨著時代發展,新鄉這座城市越變越時尚,在不少氣派的寫字樓裡,正奮鬥著越來越多的白領一族,在一日三餐尤其是午飯時間,他們來不及回家做飯,因此,訂份“外賣”就成為他們果腹充饑的最佳選擇!更別說,還有其他人群想享受生活,用手指滑動手機頁面,渴望守在家中,就能嘗盡新鄉美食!

然而,無規矩不成方圓!《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不僅僅是對所有網路外賣平臺的引導和規範,也是城市相關部門公正、嚴格執法的依據和保障!

針對前些日子的採訪情況,記者聯繫了紅旗區食藥監局。很快,執法人員對我市幾家非法經營的外賣店進行了查處,並要求網路訂餐平臺“餓了麼”下架。對“飯在盒方”等一些雖有證但衛生條件不達標的外賣店,執法人員要求立即進行整改。

市食藥監局也將以本次事件為契機,對全市外賣網店開展一次全方位的大檢查:

網路訂餐平臺方面:檢查是否按照規定進行備案,以及是否登記商家的相關證件和具體資訊;

外賣商家方面:則主要檢查三證是否其齊全,衛生環境是否達標等內容。

我們希望,無論是外賣平臺還是城市執法人員,都不要期盼著人民群眾“吃一塹、長一智”,在若干不法商家日益“精湛”的手段中,練就明辨真假的“火眼金睛”,這種“自保”,不是他們該有的義務。

建議:除了對平臺企業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之外,相關部門也應採取暗訪和隨機抽查等各種方式,對存疑的外賣加盟店順藤摸瓜,發現違規和衛生品質問題,在當場處罰取締的同時,再對所屬平臺進行嚴厲追究,以行政監管和暗訪抽查監督融為一體的方式,雙向“夾擊”企業,嚴把外賣餐館的加盟關。

總之,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分內”的事兒做好!

有些時候,噁心的不只是“飯菜”,還有缺乏底線的經營方式和監管工作的失位。

餓了麼,新鄉人,依然在等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