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鄉下小癟三到上海黑幫教父,杜月笙做人只靠7句話,你連其中3句都做不到

“黃金榮貪財、

張嘯林善打,

杜月笙會做人。”

杜月笙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杜月笙14歲到上海灘,

起初幫人家水果店做事,

挎著籃子到賭場裡賣水果,

因一手削梨的絕活,人稱“萊陽梨”。

時光荏苒,到了30年代的上海,

杜月笙已是“青幫三百年來頭號人物”,

政界、商界、文化界黑白通吃。

但作為上海最大黑幫的教父,

故地重遊之時,路上遇到乞丐,

對方還沖他吆喝:“萊陽梨,給點錢!”

杜月笙非但不怒,還吩咐手下多給。

多少風雲人物坐到他這把交椅後,

勢必不願提及當初落魄潦倒的景象,

朋友來到府上跟杜月笙開玩笑,

拿起梨子摁在杜月笙手心上:“削一個?”

杜月笙非但不怒,一邊削一邊說:

“這麼多年了,我這梨削得還是利索。”

面上,是梨削得利索,裡子,是人做到極致。

杜月笙曾有一句話,至今流傳甚廣: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

末等人,沒本事,脾氣大。”

他在上海灘呼風喚雨,卻不欺負下麵的人,

他一句話能要人的命,卻給夠老百姓尊重,

他敢於跟日本人嗆聲,卻絕不拿傭人撒氣。

當時很多人鑽破腦袋想到杜府做事,

不僅僅因為杜月笙名望高、勢力大,

全上海灘的人、包括黃包車夫都知道:

“杜月笙寬待身邊人,從不頤指氣使。”

無怪乎人們不叫他“老大”,都叫“先生”,

大半個上海灘都說:做人要做杜先生。

一個人能真正做穩了 “頭等人”,

是因為有容忍心、慈悲心和同理心,

知道生之維艱,才有菩薩心腸。

“我不怕被人利用,

人家利用說明你還有用。”

杜月笙剛進黃金榮家時,

還是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嘍囉,

體面一點的事,根本輪不到他。

直到一次黃金榮出差辦事,

府上做事的人都被帶去了外地。

不巧,家裡的鴉☆禁☆片突然被人偷了,

黃金榮的夫人林桂生連夜叫來幾個跟班:

“這事兒你們誰能辦?辦了有賞。”

杜月笙第一個站了出來:

“老闆娘,這事兒我能辦。”

林桂生是誰呀,跟著黃金榮見了多少人?

瞥了一眼杜月笙,心裡便有數:

“這小赤佬是想出人頭地!”

便吩咐下人說:“給他一支槍。”

杜月笙、張嘯林,黃金榮

杜月笙帶上槍一路追到英租界,

追了大半夜將偷東西的人找到,

帶鴉☆禁☆片回府,林桂生卻不提賞錢。

此後數月,杜月笙也不邀功,也不請賞,

一直悶頭做事,仿佛什麼也沒發生。

直到一天,黃金榮和林桂生在家看戲,

林桂生將茶杯一放:“去,把杜月笙叫來。”

杜月笙低頭走到兩人跟前,

林對黃說:“這是小杜,是個做事的人,

以後你有什麼事,放心交給他。”

杜月笙在黃金榮身邊,依舊埋頭做事,

不出兩年就成了黃金榮的心腹。

黃金榮

杜月笙知道,先把事情做好,

只要做好了事情,日後必定有收穫,

“我不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說明你還有用。”

一個人做事,不見得上來就非得談價錢,

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價錢自然水到渠成。

短視者,想的是我這一次能掙多少,

遠見者,想的是我這一次能體現多少價值。

明眼人和老天爺一樣,都不會忽視你的付出,

只要能把事做好,就不怕沒有收穫,

這就是杜月笙往上走的道理。

“一個人能站多高,

終究靠的不是做事的能力,

而是做人的格局。”

在黃金榮身邊待久了,

杜月笙也小有了勢力。

1910年,年關將近,

黃金榮拿出一筆錢打賞兄弟們,

收到錢的一個個都喜笑顏開。

黃金榮對心腹說:“聽說杜月笙曾經好賭,

你明天帶他去賭場,先讓他嘗點甜頭,

要是爛賭,這人以後就成不了大事。”

次日,心腹硬拉著杜月笙去賭場,

杜月笙一下午就收了2000塊大洋,

這筆錢足以在上海灘置一幢豪宅。

出了賭場,心腹看杜月笙喜上眉梢,

心裡嘀咕:“果然是個小混混。”

嘴上又問:“明天還來賭嗎?”

只見杜月笙一言不發,轉身走了。

第二天,心腹見杜月笙遲遲沒動靜,

非要拉他去賭莊,杜月笙擺擺手:“不去。”

說罷,一個人揣著2000塊大洋出了門。

心腹偷偷跟上去,發現杜月笙擺渡過了陸家嘴,

來到金橋招呼了一幫闖江湖的兄弟,

竟把2000大洋全都散給了他們。

黃金榮得知此事,感歎道:

“等我死了,上海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當然,事實證明,黃金榮判斷錯了,

因為他還沒死,上海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杜月笙清楚,一個人要想往上走,

最高者,是做人的格局,能耐次之。

能力決定下限,格局才決定了上限。

“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

杜月笙曾有一位蘇姓朋友,

臨終前,托他將兒子送進上海商儲銀行。

時隔幾年,銀行損失了上千萬,

老百姓害怕,堵在銀行門外要提現,

銀行老闆陳光甫連忙找杜月笙幫忙。

杜月笙說:“他給過我面子,這個忙我得幫。”

身邊人說:“但這個陳光甫,向來瞧不起幫會…”

杜月笙說:“去,把煙、賭兩道的體面人都請來。”

等到人來了,杜月笙開門見山:

“陳先生對工商界向來熱情,如今有難,

不能不幫,各位明早上能湊齊多少?”

來人報30萬有之,報50萬有之。

次日,銀行門口來了一隊小汽車,

為首的一輛,牌號是“7777”。

杜月笙跨出車門,步入銀行,裡面報到:

“杜月笙先生入存300萬!”

外面人一聽,知道銀行倒不了,紛紛散去。

日軍突襲東北,張學良撤兵而走,

熱河淪陷,全國上下殺聲一片,

無奈之下,張學良只好躲到上海灘,

還沒想好投靠誰,杜月笙先敞開了大門。

就在張學良入駐杜月笙家不久,

福煦路大門口出現了一顆不會炸的空彈。

和炸彈在一起的,還有一封信,信上說:

“請賣國賊離開上海,否則,第二顆炸彈送來。”

杜月笙派人一查,原來是王亞樵所為。

王亞樵何許人也?斧頭幫幫主,人稱“暗殺大王”,

宋子文、汪精衛、蔣介石都是他的暗殺對象。

但杜月笙派人放話給王亞樵:

“張學良是我的門客,他若有罪,請法律來處理。”

並以替張學良戒鴉☆禁☆片為理由,將他留駐府上,

王亞樵最終無可奈何,放了張一馬。

王亞樵

大總統黎元洪被趕下臺時,人人喊打,

輾轉到上海,杜月笙帶著保鏢親自迎接;

黃炎培生活拮据,杜月笙差人每月送去500大洋;

梅蘭芳續須“抗日”,賣畫為生,杜月笙多次接濟…

人們常說,整個上海灘沒有人沒受過他的恩惠。

杜月笙見人有難,不管事多大,背景多複雜,

寧可自己出錢,也願意幫人度過一劫。

他常對手下人說:“人家存錢,我存交情,

錦上添花的事有人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

正因為如此,他才跟整個上海灘都有過硬的交情。

感于杜月笙的義氣,黎元洪的秘書饒漢祥,

特地撰寫一副對聯贈給杜月笙:

“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做事,

要刀切豆腐兩面光。”

30年代的上海灘,

杜月笙已是呼風喚雨的人物,

政、商兩界多少事別人都拎不清,

但只要杜月笙出面,分分鐘擺平。

何也?只因為杜月笙獨特的處事哲學,

俗話叫做“刀切豆腐兩面光”。

1930年,上海法租界工人大罷工。

起初只是水電工人罷工,後來越演越烈,

罷工之勢如巨火燒到了其他行業。

當時,法租界無水無電,亂成一鍋粥。

法國人托市長找杜月笙出面調解,

杜月笙推辭道:“我聲望不夠!”

市長想了想,又對杜月笙說:

“如果中國人解決了,可以給法租界一個教訓。”

杜月笙這才點了點頭:“好吧,我試試!”

隨後,杜月笙給法國人打電話:

“工人要求工資上漲一倍,

你看著辦,不然我也解決不了。”

“不行,只能上漲75%!”

“那就75%,就這麼定吧!”

杜月笙在府上召集罷工領袖:

“說說看,你們希望上漲多少工資?”

“至少要30%!不!不少於40%!”

杜月笙笑道:“我幫你們要到了75%!

不過,法國人不答應罷工期間付工資。”

“算了算了,只要答應漲工資就行!”

杜月笙又笑道:“罷工期間工資我來貼!”

一句話,杜月笙就貼出了30萬大洋。

杜月笙出面替人辦事,從來沒有紕漏,

人家期待他做一倍的好,他能做出十倍,

十倍效果,存在心裡就是百倍的交情。

一個人花十倍的心思做事,

做出人家念你一百倍的好,

這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可以不識字,

不能不識人。”

戴笠還是個小混混時,

杜月笙就看出他非同一般。

戴笠到杜月笙的賭場賭錢,

贏了很多錢,馬上就被人攔住。

賭場的人懷疑他出老千,就問:

“你知道這是誰開的賭場嗎?”

戴笠混不吝地一笑:“難道不是杜月笙?”

“那你小子還敢在這裡出老千?”

恰好這個時候,杜月笙就來了,

他看了戴笠一眼,斷定此人非等閒之輩,

不但放戴笠走了,還多給了500大洋。

兩天后,杜月笙派人把戴笠請到杜公館,

“這裡有封推薦信,你去黃埔軍校吧。”

6年後,戴笠與杜月笙拜為異姓兄弟。

國學大師章太炎晚年住在蘇州,

非常看不起杜月笙這樣的地痞流氓。

杜月笙雖然年少時沒讀過幾本書,

卻知道章太炎在學界的地位和聲望,

聽說他的侄子在英租界發生了糾紛,

第一時間出手幫了章太炎的忙,

事後,又親自去蘇州拜訪老先生。

杜月笙知道章太炎生活拮据,

去時,偷偷將2000大洋的票子疊成小方塊,

放在茶碗下麵,意在顧全文人臉面。

章太炎乃魯迅、黃侃的老師,有名的狂儒,

對袁世凱、蔣介石都不正眼瞧一下,

從此卻與杜月笙亦師亦友。

人說他與黑道有染,他說:“我就是吃流氓飯!”

杜月笙本名“月生”,章太炎覺有欠文雅,

替他改為“月笙”,教他讀書、寫字。

之後,杜月笙談吐越發儒雅,絕無戾氣,

一襲長衫,領子上的文明扣從來都是扣著的。

章太炎

“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這句話,是當初黃金榮教給杜月笙的。

杜月笙一生沒有一張過硬的文憑,

但他在十裡洋場摸爬滾打,跟著黃金榮閱人無數,

拿眼睛一掐,就知道對方內裡是敗絮還是金玉,

金玉者,杜月笙絕對以禮待之,

因此他才廣交人脈,以至手眼通天。

看字的文憑,是從學堂之上學來的,

看人的文憑,卻是時時留意才習得的,

一個人若不會看人,認再多字也無用。

“女人是拿來寵的,

女人的心,傷不得。”

孟小冬14歲還在天津賣藝時,

遇到不苟言笑的杜月笙點撥她:

“你唱得這麼好,應該去京城。”

後來孟小冬帶著一家老小闖入北平,

不過一年功夫就站穩腳跟,人稱“冬皇”。

再與孟小冬相遇,少女已亭亭玉立,

但得知孟小冬與梅蘭芳一見傾心,

杜月笙便暗暗退出,成人之美。

1927年,孟小冬嫁給梅蘭芳,

冬皇這樣的人物,自然不能做妾,

梅蘭芳早年被過繼給自己的叔父,

朋友出主意說:“那正好娶兩個正房老婆,

一房算父親名下,一房算在叔父名下。”

是為“名定兼祧”,孟小冬才答應。

婚後,梅蘭芳與孟小冬單辟一處宅院,

一開始你儂我儂,後卻因為社會壓力,

梅蘭芳漸漸疏遠孟小冬,甚至不予名分。

孟小冬一怒之下與梅蘭芳離婚,

打起官司時,一個女人家無所依傍,

上海的杜月笙知道了,立馬給梅蘭芳打了電話:

“小冬要自由,離婚的錢,你看著辦。”

梅蘭芳掛了電話,轉身就賣了兩處宅子,

賠償一筆鉅款給孟小冬。

孟小冬獲得自由身後,

杜月笙雖表露傾慕之意,

卻從沒有強迫她做什麼。

因情傷未愈,孟小冬多次離開舞臺,

一度遁入空門,與青燈作伴,

杜月笙只是默默守望在她身邊,

隨時派人打聽她的消息,

一旦有何困難,立馬施以援手。

後來杜月笙在家舉辦“世紀堂會”,

各派名家悉數到場,孟、梅二人自然在列,

為了避免尷尬,杜月笙特意將兩人的戲錯開,

後臺也為兩人各開了一個化妝間。

終於,守望十年後,孟小冬被他打動,

這才來到上海,入住杜府。

1950年,杜月笙打算移民美國,

辦護照的時候,管家清點人數,

一共27張護照,就在這時候,

孟小冬在杜月笙旁邊說了一句:

“我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揚起臉,與孟小冬凝望一番。

原來自從進到杜府,孟小冬從未提名分,

這時開了口,杜月笙心口自然滑過一股暖流:

“護照先不辦了,我們倆先辦婚事!”

杜月笙知道,孟小冬一生看重名分,

在名分上,梅蘭芳重傷了她的情根,

如今無論如何不能虧欠心愛的女人。

“做人是一生的修行,度人亦度己。”

1931年,杜月笙建造杜氏家祠,

舉辦了轟動一時的落成典禮。

6天堂會,全國京劇名家悉數到場,

排場之大,面子之風光,盛極一時。

蔣介石派人送去“孝思不匱”的大匾額,

並派私人代表到場宣讀祝詞;

段祺瑞、吳佩孚、張學良、于右任等也送去匾額;

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親自捧場;

法租界的總領事、領事、法捕房總巡前往道賀;

黑道上的頭頭腦腦,前去參加的自不待言。

杜氏家祠落成之際,章太炎親自考證杜氏世系,

為杜家編寫家譜,認為“杜之先出於帝堯”,

還寫了洋洋千言的《高橋杜氏祠堂記》。

一個黑道大佬能夠享受這樣高的禮遇,

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排場做到如此大的地步,

杜月笙卻仍忘不了早年對朋友說的話:

“你好比是鯉魚,修滿500年道行就能跳龍門,

我是河裡的泥鰍,先要修1000年才能化身為鯉,

再修500年才有跳龍門的資格。

因此之故,我無論做任何事情,

都是只可成功,不許失敗的,

譬如說我們兩個同時垮下來,

你不過還你的鯉魚之身,我呢,

我卻又要變回一條泥鰍。”

因為謹記著自己是一條“泥鰍”,

杜月笙一生都把做人當成修行,

他仗義疏財,禮賢下士,與人為善,

於世事艱險中,度了別人,也度自己。

晚年,他移居香港,不問世事,

然而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時,

他讓大女兒杜美如去銀行拿來一個保險櫃,

打開後,裡面竟是滿滿一櫃子的借條。

少的,幾千美元,多的,幾百根金條!

杜月笙端坐起來,咳嗽連連,拿起借條就撕,

站在一旁的兒女們都驚呆了,又不敢阻止。

杜月笙雖已瘦弱無比,眼裡卻閃著銳利的光,

他看了孩子們一眼,緩緩說道:

“這些不是錢,是我存下來的交情,

要是記得我,以後你們遇難,自然會幫忙,

要是以德報怨,你們靠這些借條去要賬,

最後反而要引來殺身之禍。”

寥寥幾句話,說盡世態,也道盡做人。

直至死前,他還叮囑兒女們:

“我死後,你們切不可誤入歧途,

黃、賭、毒一律不許沾染,

我沒希望了,中國還有,你們還有!”

杜月笙大半生走在刀鋒邊緣,

周身懸崖,險象環生,卻總能平干戈、

斂人氣、聚情義、存交情。

他出身低微,卻坐到了上海青幫頭把交椅,

讓政、商、文化各界名流拜服,

秘訣無他,只因看懂了世情,

把人做到了頭,這是境界,也是智慧。

在一個成功學如此氾濫的功利時代,

在一個成功的標準如此單一的時代,

多少人忙於建功,卻往往忽略了做人,

多少人汲汲營營,到頭來卻失了人心。

殊不知人活一世,能耐還在其次,

人品二字,才是立足的根本。

做人若有杜月笙的一半智慧,

又何愁不能“長風破浪會有時”啊!

黃金榮

杜月笙知道,先把事情做好,

只要做好了事情,日後必定有收穫,

“我不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說明你還有用。”

一個人做事,不見得上來就非得談價錢,

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價錢自然水到渠成。

短視者,想的是我這一次能掙多少,

遠見者,想的是我這一次能體現多少價值。

明眼人和老天爺一樣,都不會忽視你的付出,

只要能把事做好,就不怕沒有收穫,

這就是杜月笙往上走的道理。

“一個人能站多高,

終究靠的不是做事的能力,

而是做人的格局。”

在黃金榮身邊待久了,

杜月笙也小有了勢力。

1910年,年關將近,

黃金榮拿出一筆錢打賞兄弟們,

收到錢的一個個都喜笑顏開。

黃金榮對心腹說:“聽說杜月笙曾經好賭,

你明天帶他去賭場,先讓他嘗點甜頭,

要是爛賭,這人以後就成不了大事。”

次日,心腹硬拉著杜月笙去賭場,

杜月笙一下午就收了2000塊大洋,

這筆錢足以在上海灘置一幢豪宅。

出了賭場,心腹看杜月笙喜上眉梢,

心裡嘀咕:“果然是個小混混。”

嘴上又問:“明天還來賭嗎?”

只見杜月笙一言不發,轉身走了。

第二天,心腹見杜月笙遲遲沒動靜,

非要拉他去賭莊,杜月笙擺擺手:“不去。”

說罷,一個人揣著2000塊大洋出了門。

心腹偷偷跟上去,發現杜月笙擺渡過了陸家嘴,

來到金橋招呼了一幫闖江湖的兄弟,

竟把2000大洋全都散給了他們。

黃金榮得知此事,感歎道:

“等我死了,上海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當然,事實證明,黃金榮判斷錯了,

因為他還沒死,上海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杜月笙清楚,一個人要想往上走,

最高者,是做人的格局,能耐次之。

能力決定下限,格局才決定了上限。

“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

杜月笙曾有一位蘇姓朋友,

臨終前,托他將兒子送進上海商儲銀行。

時隔幾年,銀行損失了上千萬,

老百姓害怕,堵在銀行門外要提現,

銀行老闆陳光甫連忙找杜月笙幫忙。

杜月笙說:“他給過我面子,這個忙我得幫。”

身邊人說:“但這個陳光甫,向來瞧不起幫會…”

杜月笙說:“去,把煙、賭兩道的體面人都請來。”

等到人來了,杜月笙開門見山:

“陳先生對工商界向來熱情,如今有難,

不能不幫,各位明早上能湊齊多少?”

來人報30萬有之,報50萬有之。

次日,銀行門口來了一隊小汽車,

為首的一輛,牌號是“7777”。

杜月笙跨出車門,步入銀行,裡面報到:

“杜月笙先生入存300萬!”

外面人一聽,知道銀行倒不了,紛紛散去。

日軍突襲東北,張學良撤兵而走,

熱河淪陷,全國上下殺聲一片,

無奈之下,張學良只好躲到上海灘,

還沒想好投靠誰,杜月笙先敞開了大門。

就在張學良入駐杜月笙家不久,

福煦路大門口出現了一顆不會炸的空彈。

和炸彈在一起的,還有一封信,信上說:

“請賣國賊離開上海,否則,第二顆炸彈送來。”

杜月笙派人一查,原來是王亞樵所為。

王亞樵何許人也?斧頭幫幫主,人稱“暗殺大王”,

宋子文、汪精衛、蔣介石都是他的暗殺對象。

但杜月笙派人放話給王亞樵:

“張學良是我的門客,他若有罪,請法律來處理。”

並以替張學良戒鴉☆禁☆片為理由,將他留駐府上,

王亞樵最終無可奈何,放了張一馬。

王亞樵

大總統黎元洪被趕下臺時,人人喊打,

輾轉到上海,杜月笙帶著保鏢親自迎接;

黃炎培生活拮据,杜月笙差人每月送去500大洋;

梅蘭芳續須“抗日”,賣畫為生,杜月笙多次接濟…

人們常說,整個上海灘沒有人沒受過他的恩惠。

杜月笙見人有難,不管事多大,背景多複雜,

寧可自己出錢,也願意幫人度過一劫。

他常對手下人說:“人家存錢,我存交情,

錦上添花的事有人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

正因為如此,他才跟整個上海灘都有過硬的交情。

感于杜月笙的義氣,黎元洪的秘書饒漢祥,

特地撰寫一副對聯贈給杜月笙:

“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做事,

要刀切豆腐兩面光。”

30年代的上海灘,

杜月笙已是呼風喚雨的人物,

政、商兩界多少事別人都拎不清,

但只要杜月笙出面,分分鐘擺平。

何也?只因為杜月笙獨特的處事哲學,

俗話叫做“刀切豆腐兩面光”。

1930年,上海法租界工人大罷工。

起初只是水電工人罷工,後來越演越烈,

罷工之勢如巨火燒到了其他行業。

當時,法租界無水無電,亂成一鍋粥。

法國人托市長找杜月笙出面調解,

杜月笙推辭道:“我聲望不夠!”

市長想了想,又對杜月笙說:

“如果中國人解決了,可以給法租界一個教訓。”

杜月笙這才點了點頭:“好吧,我試試!”

隨後,杜月笙給法國人打電話:

“工人要求工資上漲一倍,

你看著辦,不然我也解決不了。”

“不行,只能上漲75%!”

“那就75%,就這麼定吧!”

杜月笙在府上召集罷工領袖:

“說說看,你們希望上漲多少工資?”

“至少要30%!不!不少於40%!”

杜月笙笑道:“我幫你們要到了75%!

不過,法國人不答應罷工期間付工資。”

“算了算了,只要答應漲工資就行!”

杜月笙又笑道:“罷工期間工資我來貼!”

一句話,杜月笙就貼出了30萬大洋。

杜月笙出面替人辦事,從來沒有紕漏,

人家期待他做一倍的好,他能做出十倍,

十倍效果,存在心裡就是百倍的交情。

一個人花十倍的心思做事,

做出人家念你一百倍的好,

這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可以不識字,

不能不識人。”

戴笠還是個小混混時,

杜月笙就看出他非同一般。

戴笠到杜月笙的賭場賭錢,

贏了很多錢,馬上就被人攔住。

賭場的人懷疑他出老千,就問:

“你知道這是誰開的賭場嗎?”

戴笠混不吝地一笑:“難道不是杜月笙?”

“那你小子還敢在這裡出老千?”

恰好這個時候,杜月笙就來了,

他看了戴笠一眼,斷定此人非等閒之輩,

不但放戴笠走了,還多給了500大洋。

兩天后,杜月笙派人把戴笠請到杜公館,

“這裡有封推薦信,你去黃埔軍校吧。”

6年後,戴笠與杜月笙拜為異姓兄弟。

國學大師章太炎晚年住在蘇州,

非常看不起杜月笙這樣的地痞流氓。

杜月笙雖然年少時沒讀過幾本書,

卻知道章太炎在學界的地位和聲望,

聽說他的侄子在英租界發生了糾紛,

第一時間出手幫了章太炎的忙,

事後,又親自去蘇州拜訪老先生。

杜月笙知道章太炎生活拮据,

去時,偷偷將2000大洋的票子疊成小方塊,

放在茶碗下麵,意在顧全文人臉面。

章太炎乃魯迅、黃侃的老師,有名的狂儒,

對袁世凱、蔣介石都不正眼瞧一下,

從此卻與杜月笙亦師亦友。

人說他與黑道有染,他說:“我就是吃流氓飯!”

杜月笙本名“月生”,章太炎覺有欠文雅,

替他改為“月笙”,教他讀書、寫字。

之後,杜月笙談吐越發儒雅,絕無戾氣,

一襲長衫,領子上的文明扣從來都是扣著的。

章太炎

“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這句話,是當初黃金榮教給杜月笙的。

杜月笙一生沒有一張過硬的文憑,

但他在十裡洋場摸爬滾打,跟著黃金榮閱人無數,

拿眼睛一掐,就知道對方內裡是敗絮還是金玉,

金玉者,杜月笙絕對以禮待之,

因此他才廣交人脈,以至手眼通天。

看字的文憑,是從學堂之上學來的,

看人的文憑,卻是時時留意才習得的,

一個人若不會看人,認再多字也無用。

“女人是拿來寵的,

女人的心,傷不得。”

孟小冬14歲還在天津賣藝時,

遇到不苟言笑的杜月笙點撥她:

“你唱得這麼好,應該去京城。”

後來孟小冬帶著一家老小闖入北平,

不過一年功夫就站穩腳跟,人稱“冬皇”。

再與孟小冬相遇,少女已亭亭玉立,

但得知孟小冬與梅蘭芳一見傾心,

杜月笙便暗暗退出,成人之美。

1927年,孟小冬嫁給梅蘭芳,

冬皇這樣的人物,自然不能做妾,

梅蘭芳早年被過繼給自己的叔父,

朋友出主意說:“那正好娶兩個正房老婆,

一房算父親名下,一房算在叔父名下。”

是為“名定兼祧”,孟小冬才答應。

婚後,梅蘭芳與孟小冬單辟一處宅院,

一開始你儂我儂,後卻因為社會壓力,

梅蘭芳漸漸疏遠孟小冬,甚至不予名分。

孟小冬一怒之下與梅蘭芳離婚,

打起官司時,一個女人家無所依傍,

上海的杜月笙知道了,立馬給梅蘭芳打了電話:

“小冬要自由,離婚的錢,你看著辦。”

梅蘭芳掛了電話,轉身就賣了兩處宅子,

賠償一筆鉅款給孟小冬。

孟小冬獲得自由身後,

杜月笙雖表露傾慕之意,

卻從沒有強迫她做什麼。

因情傷未愈,孟小冬多次離開舞臺,

一度遁入空門,與青燈作伴,

杜月笙只是默默守望在她身邊,

隨時派人打聽她的消息,

一旦有何困難,立馬施以援手。

後來杜月笙在家舉辦“世紀堂會”,

各派名家悉數到場,孟、梅二人自然在列,

為了避免尷尬,杜月笙特意將兩人的戲錯開,

後臺也為兩人各開了一個化妝間。

終於,守望十年後,孟小冬被他打動,

這才來到上海,入住杜府。

1950年,杜月笙打算移民美國,

辦護照的時候,管家清點人數,

一共27張護照,就在這時候,

孟小冬在杜月笙旁邊說了一句:

“我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揚起臉,與孟小冬凝望一番。

原來自從進到杜府,孟小冬從未提名分,

這時開了口,杜月笙心口自然滑過一股暖流:

“護照先不辦了,我們倆先辦婚事!”

杜月笙知道,孟小冬一生看重名分,

在名分上,梅蘭芳重傷了她的情根,

如今無論如何不能虧欠心愛的女人。

“做人是一生的修行,度人亦度己。”

1931年,杜月笙建造杜氏家祠,

舉辦了轟動一時的落成典禮。

6天堂會,全國京劇名家悉數到場,

排場之大,面子之風光,盛極一時。

蔣介石派人送去“孝思不匱”的大匾額,

並派私人代表到場宣讀祝詞;

段祺瑞、吳佩孚、張學良、于右任等也送去匾額;

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親自捧場;

法租界的總領事、領事、法捕房總巡前往道賀;

黑道上的頭頭腦腦,前去參加的自不待言。

杜氏家祠落成之際,章太炎親自考證杜氏世系,

為杜家編寫家譜,認為“杜之先出於帝堯”,

還寫了洋洋千言的《高橋杜氏祠堂記》。

一個黑道大佬能夠享受這樣高的禮遇,

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排場做到如此大的地步,

杜月笙卻仍忘不了早年對朋友說的話:

“你好比是鯉魚,修滿500年道行就能跳龍門,

我是河裡的泥鰍,先要修1000年才能化身為鯉,

再修500年才有跳龍門的資格。

因此之故,我無論做任何事情,

都是只可成功,不許失敗的,

譬如說我們兩個同時垮下來,

你不過還你的鯉魚之身,我呢,

我卻又要變回一條泥鰍。”

因為謹記著自己是一條“泥鰍”,

杜月笙一生都把做人當成修行,

他仗義疏財,禮賢下士,與人為善,

於世事艱險中,度了別人,也度自己。

晚年,他移居香港,不問世事,

然而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時,

他讓大女兒杜美如去銀行拿來一個保險櫃,

打開後,裡面竟是滿滿一櫃子的借條。

少的,幾千美元,多的,幾百根金條!

杜月笙端坐起來,咳嗽連連,拿起借條就撕,

站在一旁的兒女們都驚呆了,又不敢阻止。

杜月笙雖已瘦弱無比,眼裡卻閃著銳利的光,

他看了孩子們一眼,緩緩說道:

“這些不是錢,是我存下來的交情,

要是記得我,以後你們遇難,自然會幫忙,

要是以德報怨,你們靠這些借條去要賬,

最後反而要引來殺身之禍。”

寥寥幾句話,說盡世態,也道盡做人。

直至死前,他還叮囑兒女們:

“我死後,你們切不可誤入歧途,

黃、賭、毒一律不許沾染,

我沒希望了,中國還有,你們還有!”

杜月笙大半生走在刀鋒邊緣,

周身懸崖,險象環生,卻總能平干戈、

斂人氣、聚情義、存交情。

他出身低微,卻坐到了上海青幫頭把交椅,

讓政、商、文化各界名流拜服,

秘訣無他,只因看懂了世情,

把人做到了頭,這是境界,也是智慧。

在一個成功學如此氾濫的功利時代,

在一個成功的標準如此單一的時代,

多少人忙於建功,卻往往忽略了做人,

多少人汲汲營營,到頭來卻失了人心。

殊不知人活一世,能耐還在其次,

人品二字,才是立足的根本。

做人若有杜月笙的一半智慧,

又何愁不能“長風破浪會有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