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剛剛出爐的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電影排行榜,《異形》這麼高?

文 | 林蔚和唐令

電影學碩士

前幾天虹膜介紹了《紐約時報》評選的21世紀最偉大的25部電影,不出所料,爭議巨大,因為那代表了影評人和電影學者的觀點,肯定是會讓很多人不適的。

今天來介紹英國著名的影迷雜誌《帝國》剛剛評出的這份榜單。《帝國》是著名的榜單狂魔,善於製造各種排行榜,它代表很典型的西方普通影迷的口味,對國內的影迷來說,如果暫不管它對亞洲電影的忽視,應該能認同比較多。

這份榜單是《帝國》雜誌根據向影迷讀者發放的問卷來統計的,很直觀地代表了普通觀眾的態度。《教父》第一,《星球大戰》第二,《黑暗騎士》第三,《肖申克的救贖》第四,

是不是很大眾?

這個榜單肯定與各種電影史上標榜的那些曲高和寡的經典作品並不完全一致,但是,也可以被看做為一種影迷角度對電影史和經典殿堂的重寫。

影迷,也是會擁有話語權的。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影迷們選出來的這些電影,是否和你選的重合。

1、《教父》(1972)

坐落在經典和現代之間的《教父》,被庫布裡克稱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教父家族的黑手黨故事,不僅在絕大多數影迷心中地位崇高,即使是專業學者來評選,它的排名也不會低。

2、《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1980)

幾乎公認本片是星戰系列中最好的一部,

它暗黑而傳奇,也通過讓壞人暫時得勝,來展現扭曲和深刻的人物關係。

3、《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

諾蘭的蝙蝠俠續集之所以能創造奇跡,是因為他從未把這一系列影片看做是超級英雄電影,所以《黑暗騎士》才成為了影迷們心目中無法超越的經典,

諾蘭把它拍成了邁克爾·曼的犯罪史詩。

4、《肖申克的救贖》(1994)

這部長期佔據豆瓣top 250和IMDb top 250榜首的電影,居然沒有進入影迷榜的前三,也是有點出人意料。

這是一部關於希望和信念的電影,就像影片中的臺詞說的那樣,「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輝,

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獄,也無法長久地將他圍困!」

5、《低俗小說》(1994)

《低俗小說》有太多入選的理由了,就憑它環形的敘事結構,就幾乎把經典敘事的大門給踹了下來。

昆汀探索了敘事的更多可能性,又在其中加入了自己標誌性的暴力色彩,說它是後現代電影的領軍之作,絲毫不為過。

6、《好傢伙》(1990)

屬於馬丁·斯科塞斯的紐約黑手黨故事,究其根本講的還是一個美國夢破滅的故事,是一個脫胎於娛樂的終極神話。這是真正屬於美國的黑手黨故事。

7、《奪寶奇兵》(1981)

這是一個邦德式的探險故事,斯皮爾伯格復活了探險奪寶類型的故事,並在其中揉入了現實背景。

保護「失落的約櫃」,就是直接與納粹抗爭,讓我們在領略異域奇觀的同時,也感受到現實的觸角。

8、《大白鯊》(1975)

斯皮爾伯格的這部《大白鯊》,據說在影片上映之後,連海水浴場的生意都變得清淡起來。本片可以說挽救了新好萊塢時期的災難片,在駭人的視覺效果之後,也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意義。

9、《星球大戰4:新希望》(1977)

喬治·盧卡斯把科幻、西部片、家庭情節劇和二戰都糅合在了「星戰」中,讓這部太空科幻片具有了多重的現實意指,因而獲得了大量的膜拜者,這便是影像與現實結合之後的,宗教一般的神話力量。

10、《指環王1:魔戒再現》(2001)

儘管擁有怪物、巫師和毛茸茸的小傢伙,《魔戒》也不是一個童話故事,彼得·傑克遜把托爾金筆下的魔幻世界,拍成了真實世界一般的宏大史詩。

11、《回到未來》(1985)

《回到未來》植根於時間的的神秘,但是它還是一部溫情的家庭情節劇,主人公回到過去,拯救父母,其實也是拯救自己。

影片的喜劇笑點,也由於這種錯位而趣味橫生。

12、《教父2》(1974)

這部電影通常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續集。一邊是第二代教父阿爾·帕西諾的成長和力量整合;一邊是第一代教父羅伯特·德尼祿的起家生涯。

雙線並置的對比之下,我們能更為清楚地看到教父家族的全貌。

13、《銀翼殺手》(1982)

暗黑潮濕的街道,不知何去何從的複製人,這部科幻片被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了黑色電影的冰冷感。

14、《異形》(1979)

《異形》系列了一個奇跡,從類型上來說,太空恐怖片是一種很邊緣的生硬嫁接類型,但今天從它已經發展出一個近乎創世神話的「電影宇宙」,內涵非常複雜。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斯科特在第一部作品中天女散花般留下的種種天才創意。

15、《異形2》(1986)

詹姆斯·卡梅隆操刀的續集,把這個系列從冰冷的幽閉恐怖片轉向為大型動作片,對《異形》系列而言,它大大地拓展了其可能性。本系列的第三集和第四集口碑有爭議,但每部都風格卓然獨立,也是影史的一個奇跡。

16、《指環王3:王者無敵》(2003)

這一部《指環王》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宏大和最有趣的戰爭場面。

17、《博擊俱樂部》(1999)

這是一部關於精神錯亂在現代男性中蔓延的故事,炸毀大樓的結尾,讓所有人都記住了這部電影。

18、《盜夢空間》(2010)

《盜夢空間》貢獻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核心衝突,夢境和現實之間,早已沒有了切實的界限。尤其是那個扭曲的城市空間,是諾蘭天馬行空的影像化。

19、《侏羅紀公園》(1993)

斯皮爾伯格第一次讓恐龍在銀幕上活了過來,成為了讓我們能感受到它們呼吸的怪物。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斯坦·溫斯頓,從手工化妝到數字特效,他都是化無為有的專家。

20、《虎膽龍威》(1988)

布魯斯·威利斯隻身一人幹掉了所有反派,絕對是影史上孤膽硬漢的最佳代表。

21、《2001太空漫遊》(1968)

這是影迷們投票選出的他們最喜歡的庫布裡克電影,毫無疑問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影響了後繼的一眾科幻片。

22、《現代啟示錄》(1979)

叢林中的跋涉,對戰爭的反思,人性的不堪一擊,或許也只有科波拉能夠把戰爭場面拍得如此寫意,還配上瓦格納的《女武神的騎行》。

23、《指環王2:雙塔奇兵》

這是節奏最好的一部《指環王》,也完美地完成了承上啟下的功能,它理順了整個《指環王》系列的結構和故事線,戰爭場面堪稱完美。

24、《駭客帝國》(1999)

《駭客帝國》排到20開外,不少影迷肯定是有意見的。《駭客帝國》的優秀,不僅在於對動作場面的革新,也在於影片核心處的哲學探討。

25、《終結者2:審判日》(1991)

這一部的《終結者》呈現了強烈的末世感,場景也更為開闊明亮,電腦特技的飛躍更讓影片的視覺效果超越了前作。

26、《導火線》(Heat,1995)

影片是邁克爾·曼1989年執導的《洛城大劫案》全明星升級版。重量級雙星帕西諾和德·尼祿同台競技,一場餐館裡的對手戲無形中展示了A級明星間強烈的火花電流。

27、《黃金三鏢客》(1966)

混亂、失序的美國南北戰爭背景下,一場發生于敵對三方之間的珠寶爭奪戰打響。影片《黃金三鏢客》成為賽爾喬·萊昂內導演生涯中,藝術和娛樂兼顧的最佳平衡之作。

伊斯特伍德、範·克利夫和埃裡·瓦拉赫實在是太棒了!

28、《卡薩布蘭卡》(1942)

習慣了正義與邪惡涇渭分明的二戰故事,《卡薩布蘭卡》的主人公裡克(反英雄形象)長期潛伏在正邪之間的灰色地帶,這樣的設定需要創作者的勇氣。

當然,他最終做了正確的選擇。不過,裡克在抵抗組織成員和納粹分子身份間的轉換仍讓人激動不已。

29、《謀殺綠腳趾》(1998)

《謀殺綠腳趾》堪稱1990年代最滑稽有趣的電影,並為科恩兄弟帶來大批狂熱簇擁者。科恩兄弟用保齡球、土撥鼠和一塊沾有尿漬的地毯為影片構思了一個綁架謎團:不是偵探的偵探,從未發生的綁架案。

30、《七宗罪》(1995)

《七宗罪》又被稱為大衛·芬奇的第二部處☆禁☆女作。芬奇將一個聽起來癲狂的連環殺手類驚悚片拍成了有著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

其中的關鍵在於芬奇中途放棄敘事懸念,一反常態讓殺人犯約翰·多伊(史派西飾演)自首。真正的高☆禁☆潮才正式開始……

31、《計程車司機》(1976)

馬丁·斯科塞斯聯手保羅·施拉德成功塑造了一名精神崩潰的越南老兵,他認為最終清洗紐約犯罪街道的唯一方法就是血洗一切。

所有參與其中的電影人達到自身職業巔峰:斯科塞斯、施拉德、德·尼祿、14歲的裘蒂·福斯特以及作曲伯納德·赫爾曼。

32、《非常嫌疑犯》(1995)

1995年另一部由凱文·史派西領銜的犯罪驚悚片。除了團夥犯罪的設定外,導演布萊恩·辛格和編劇克里斯多夫·麥奎裡更是天才般地虛擬創造出讓最老練的罪犯也聞風喪膽的幽靈式威脅——凱撒·蘇斯。

33、《辛德勒的名單》(1993)

這部影片無疑是斯皮爾伯格的傑作。《辛德勒名單》中用滿是悲痛的黑白畫面,真摯地講述了在克拉科夫受到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群體境況。

34、《銀河護衛隊》(2014)

漫威影業製作的影片一直以來深受《帝國》雜誌讀者的喜愛。《銀河護衛隊》將漫威漫畫中最怪異和不起眼的形象:樹人格魯特、賞金獵人火箭浣熊、綠色卡魔拉、肌肉男德拉克斯還有星爵湊在一起。嗯,想想,確實挺酷的。

35、《閃靈》(1980)

斯坦利·庫布裡克對斯蒂芬·金的鬧鬼旅館故事的一次優雅改編。影片常被列為有史以來最嚇人的恐怖電影(或與《驅魔人》並列),同時被列為最不適宜在父親節觀看的電影!

原因嘛,請想像父親節當天,你拿著一把斧子不斷追趕妻子和孩子的畫面吧。

36、《無間行者》(2006)

《無間行者》消除了美國改編國外原作能否成功的質疑。馬丁·斯科塞斯以波士頓為基點,對原作充滿敬意並大膽增加細節,重新解讀了導演劉偉強和麥兆輝香港背景下創作的雙重臥底的犯罪故事。演員陣容同樣堪稱完美。

37、《怪形》(1982)

約翰·卡朋特的《怪形》終結了現代改編能否超越經典原作的疑問。天才特效化妝師羅布·伯汀和卡朋特一起精心製作出科幻驚悚片中的終極怪物:自如變幻成人形,讓人隨時深陷恐怖的寄生星外來客。

38、《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2015)

老傢伙喬治·米勒除了保留追逐片的核心情節,即不斷地逃跑和返回外,巧妙地將一些許久未見的、華麗且讓人驚異的歌劇式動作場面融入敘事中。

同時,女性角色是影片裡最強大的存在,查理茲·塞隆飾演的弗瑞奧薩和不死喬的生育奴隸們接手的是被男人們摧殘的世界……

39、《拯救大兵瑞恩》(1998)

影片開場不久的諾曼地登陸場面(海灘上的猛攻、四濺的血漿和人物內心的真實體驗)成為所有後來拍攝戰役場景的標杆。搖晃的鏡頭、不飽和的色彩、不連貫的聲音處理以及新聞片式的風格,常被複製卻鮮有超越。

40、《12怒漢》(1957)

陪審團鮮少作為主角出現在法庭劇當中。但是西德尼·呂美特的《12怒漢》挖掘盡了法庭外的戲劇可能性,以及陪審團審議房間內不同人物間的火花。

影片強調了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價值,並暗示了偉大對白的重要。

41、《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2004)

導演蜜雪兒·貢德里同劇作家查理·考夫曼借由清除記憶的科幻類設定,重構男女情愛關係的戲劇性。這則看似怪異且兜圈子的故事提醒我們,心碎同樣值得被珍視。

愛與失去,以及所有一切,都曾是美好的存在。

42、《血色將至》(2008)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為這則「石油」故事增添了驚悚片氛圍,戴-路易斯準確地塑造了一名愛喝奶昔且癲狂的吸血鬼式石油大亨形象。背後對美國社會的隱喻不言而明。

43、《飛躍瘋人院》(1975)

肯·凱西的經典小說在劇作家勞倫斯·奧邦、博·古德曼,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以及傑克·尼科爾森的集體創作中煥發新的生機。毫無疑問,尼科爾森是詮釋在冷酷體制摧殘下仍爭取自由抗爭的這類角色的不二人選。群戲同樣出色。

44、《角鬥士》 (2000)

雷德利·斯科特經歷《哥倫布傳》、《巨浪》以及《魔鬼女大兵》的相繼失敗後的翻盤之作。他的視效野心以及成熟的CGI製作,向製片廠證明了拍攝歷史史詩商業巨制的可行性。

同時,影片是羅素·克勞在好萊塢的轉型、突破之作。

45、《亡命駕駛》 (2011)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這部混合著1980年代復古風的黑色電影是部易讓人一見鍾情的片子。身著背部有金蠍子造型且絲制夾克的瑞恩·高斯林,充滿荷爾蒙魅力的表演滿溢螢幕(加之角色的沉默寡言),無時無刻不在動搖著影迷的心。

46、《公民凱恩》(1941)

奧遜·威爾斯顛覆性的虛構傳記電影,既使得他聲名遠揚,又同時毀掉了他的電影生涯。影片的偉大在於革新的電影語言,也在於它所講述的權利腐化故事至今仍振聾發聵。

47、《星際穿越》(2014)

克里斯多夫·諾蘭將對《2001太空漫遊》、《太空先鋒》等影片的致敬放在《星際穿越》當中。影片將當前天體物理的諸多理論同愛與人性主題緊密結合,科學與情感碰撞出最佳效果。

48、《沉默的羔羊》(1991)

影片是首部且是目前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恐怖電影。同時影片是「唯三」獲得四項核心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和最佳男演員)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之一。

即便如此,裘蒂·福斯特的光芒蓋過任何人,她脆弱但堅毅的明星特質與她的性別無關,源自她自身的魅力。

49、《猜火車》(1996)

繼《淺墳》之後,同樣的主創導演丹尼·波義耳、製片人安德魯·麥克唐納以及編劇約翰·霍奇看似草率地選擇歐文·威爾士插曲式、多視角的描寫愛丁堡下層生活的小說進行改編。結果出人意料,血肉清晰的「酷英國」形象至此確立。

50、《阿拉伯的勞倫斯》 (1962)

這部影片是你愛上大衛·裡恩導演的不二之選。在這部盪氣迴腸的偉大史詩中,裡恩的聰明之處在於對宏大敘事的精准把控,以及有著解決任何會引發現代人情感共鳴不適的能力(比如英籍演員亞力克·吉尼斯飾演一位阿拉伯王子)。

由於篇幅限制,我們僅對前50部做了簡短評價,後50部列出了名單,大家可以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片子。的確在後50部中,也有非常多不錯的作品。

51、《生活多美好》(1946)

52、《西部往事》(1968)

53、《精神病患者》(1960)

54、《迷魂記》(1958)

55、《潘神的迷宮》(2006)

56、《落水狗》(1992)

57、《爆裂鼓手》(2014)

58、《無恥混蛋》(2009)

59、《E.T.外星人》(1982)

60、《美國麗人》(1999)

61、《阿甘正傳》(1994)

62、《愛樂之城》(2016)

63、《死亡幻覺》(2001)

64、《洛城機密》(1997)

65、《復仇者聯盟》(2012)

66、《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1983)

67、《記憶碎片》(2000)

68、《捉鬼敢死隊》(1984)

69、《雨中曲》(1952)

70、《獅子王》(1994)

71、《熱血警探》(2007)

72、《後窗》(1954)

73、《七武士》(1954)

74、《穆赫蘭道》(2001)

75、《冰血暴》(1975)

76、《發條橙》(1971)

77、《玩具總動員》(1995)

78、《老男孩》(2003)

79、《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2016)

80、《千與千尋》(2001)

81、《社交網路》(2010)

82、《熱情似火》(1959)

83、《真實羅曼史》(1993)

84、《洛奇》(1976)

85、《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

86、《奪寶奇兵3:聖戰奇兵》(1989)

87、《鐵血戰士》(1987)

88、《驅魔人》(1973)

89、《僵屍肖恩》(2004)

90、《老無所依》(2007)

91、《致命魔術》(2006)

92、《終結者》(1984)

93、《公主新娘》(1987)

94、《迷失東京》(2003)

95、《降臨》(2016)

96、《心靈捕手》(1997)

97、《泰坦尼克號》(1997)

98、《天使愛美麗》(2001)

99、《憤怒的公牛》(1980)

100、《伴我同行》(1986)

絲毫不為過。

6、《好傢伙》(1990)

屬於馬丁·斯科塞斯的紐約黑手黨故事,究其根本講的還是一個美國夢破滅的故事,是一個脫胎於娛樂的終極神話。這是真正屬於美國的黑手黨故事。

7、《奪寶奇兵》(1981)

這是一個邦德式的探險故事,斯皮爾伯格復活了探險奪寶類型的故事,並在其中揉入了現實背景。

保護「失落的約櫃」,就是直接與納粹抗爭,讓我們在領略異域奇觀的同時,也感受到現實的觸角。

8、《大白鯊》(1975)

斯皮爾伯格的這部《大白鯊》,據說在影片上映之後,連海水浴場的生意都變得清淡起來。本片可以說挽救了新好萊塢時期的災難片,在駭人的視覺效果之後,也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意義。

9、《星球大戰4:新希望》(1977)

喬治·盧卡斯把科幻、西部片、家庭情節劇和二戰都糅合在了「星戰」中,讓這部太空科幻片具有了多重的現實意指,因而獲得了大量的膜拜者,這便是影像與現實結合之後的,宗教一般的神話力量。

10、《指環王1:魔戒再現》(2001)

儘管擁有怪物、巫師和毛茸茸的小傢伙,《魔戒》也不是一個童話故事,彼得·傑克遜把托爾金筆下的魔幻世界,拍成了真實世界一般的宏大史詩。

11、《回到未來》(1985)

《回到未來》植根於時間的的神秘,但是它還是一部溫情的家庭情節劇,主人公回到過去,拯救父母,其實也是拯救自己。

影片的喜劇笑點,也由於這種錯位而趣味橫生。

12、《教父2》(1974)

這部電影通常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續集。一邊是第二代教父阿爾·帕西諾的成長和力量整合;一邊是第一代教父羅伯特·德尼祿的起家生涯。

雙線並置的對比之下,我們能更為清楚地看到教父家族的全貌。

13、《銀翼殺手》(1982)

暗黑潮濕的街道,不知何去何從的複製人,這部科幻片被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了黑色電影的冰冷感。

14、《異形》(1979)

《異形》系列了一個奇跡,從類型上來說,太空恐怖片是一種很邊緣的生硬嫁接類型,但今天從它已經發展出一個近乎創世神話的「電影宇宙」,內涵非常複雜。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斯科特在第一部作品中天女散花般留下的種種天才創意。

15、《異形2》(1986)

詹姆斯·卡梅隆操刀的續集,把這個系列從冰冷的幽閉恐怖片轉向為大型動作片,對《異形》系列而言,它大大地拓展了其可能性。本系列的第三集和第四集口碑有爭議,但每部都風格卓然獨立,也是影史的一個奇跡。

16、《指環王3:王者無敵》(2003)

這一部《指環王》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宏大和最有趣的戰爭場面。

17、《博擊俱樂部》(1999)

這是一部關於精神錯亂在現代男性中蔓延的故事,炸毀大樓的結尾,讓所有人都記住了這部電影。

18、《盜夢空間》(2010)

《盜夢空間》貢獻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核心衝突,夢境和現實之間,早已沒有了切實的界限。尤其是那個扭曲的城市空間,是諾蘭天馬行空的影像化。

19、《侏羅紀公園》(1993)

斯皮爾伯格第一次讓恐龍在銀幕上活了過來,成為了讓我們能感受到它們呼吸的怪物。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斯坦·溫斯頓,從手工化妝到數字特效,他都是化無為有的專家。

20、《虎膽龍威》(1988)

布魯斯·威利斯隻身一人幹掉了所有反派,絕對是影史上孤膽硬漢的最佳代表。

21、《2001太空漫遊》(1968)

這是影迷們投票選出的他們最喜歡的庫布裡克電影,毫無疑問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影響了後繼的一眾科幻片。

22、《現代啟示錄》(1979)

叢林中的跋涉,對戰爭的反思,人性的不堪一擊,或許也只有科波拉能夠把戰爭場面拍得如此寫意,還配上瓦格納的《女武神的騎行》。

23、《指環王2:雙塔奇兵》

這是節奏最好的一部《指環王》,也完美地完成了承上啟下的功能,它理順了整個《指環王》系列的結構和故事線,戰爭場面堪稱完美。

24、《駭客帝國》(1999)

《駭客帝國》排到20開外,不少影迷肯定是有意見的。《駭客帝國》的優秀,不僅在於對動作場面的革新,也在於影片核心處的哲學探討。

25、《終結者2:審判日》(1991)

這一部的《終結者》呈現了強烈的末世感,場景也更為開闊明亮,電腦特技的飛躍更讓影片的視覺效果超越了前作。

26、《導火線》(Heat,1995)

影片是邁克爾·曼1989年執導的《洛城大劫案》全明星升級版。重量級雙星帕西諾和德·尼祿同台競技,一場餐館裡的對手戲無形中展示了A級明星間強烈的火花電流。

27、《黃金三鏢客》(1966)

混亂、失序的美國南北戰爭背景下,一場發生于敵對三方之間的珠寶爭奪戰打響。影片《黃金三鏢客》成為賽爾喬·萊昂內導演生涯中,藝術和娛樂兼顧的最佳平衡之作。

伊斯特伍德、範·克利夫和埃裡·瓦拉赫實在是太棒了!

28、《卡薩布蘭卡》(1942)

習慣了正義與邪惡涇渭分明的二戰故事,《卡薩布蘭卡》的主人公裡克(反英雄形象)長期潛伏在正邪之間的灰色地帶,這樣的設定需要創作者的勇氣。

當然,他最終做了正確的選擇。不過,裡克在抵抗組織成員和納粹分子身份間的轉換仍讓人激動不已。

29、《謀殺綠腳趾》(1998)

《謀殺綠腳趾》堪稱1990年代最滑稽有趣的電影,並為科恩兄弟帶來大批狂熱簇擁者。科恩兄弟用保齡球、土撥鼠和一塊沾有尿漬的地毯為影片構思了一個綁架謎團:不是偵探的偵探,從未發生的綁架案。

30、《七宗罪》(1995)

《七宗罪》又被稱為大衛·芬奇的第二部處☆禁☆女作。芬奇將一個聽起來癲狂的連環殺手類驚悚片拍成了有著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

其中的關鍵在於芬奇中途放棄敘事懸念,一反常態讓殺人犯約翰·多伊(史派西飾演)自首。真正的高☆禁☆潮才正式開始……

31、《計程車司機》(1976)

馬丁·斯科塞斯聯手保羅·施拉德成功塑造了一名精神崩潰的越南老兵,他認為最終清洗紐約犯罪街道的唯一方法就是血洗一切。

所有參與其中的電影人達到自身職業巔峰:斯科塞斯、施拉德、德·尼祿、14歲的裘蒂·福斯特以及作曲伯納德·赫爾曼。

32、《非常嫌疑犯》(1995)

1995年另一部由凱文·史派西領銜的犯罪驚悚片。除了團夥犯罪的設定外,導演布萊恩·辛格和編劇克里斯多夫·麥奎裡更是天才般地虛擬創造出讓最老練的罪犯也聞風喪膽的幽靈式威脅——凱撒·蘇斯。

33、《辛德勒的名單》(1993)

這部影片無疑是斯皮爾伯格的傑作。《辛德勒名單》中用滿是悲痛的黑白畫面,真摯地講述了在克拉科夫受到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群體境況。

34、《銀河護衛隊》(2014)

漫威影業製作的影片一直以來深受《帝國》雜誌讀者的喜愛。《銀河護衛隊》將漫威漫畫中最怪異和不起眼的形象:樹人格魯特、賞金獵人火箭浣熊、綠色卡魔拉、肌肉男德拉克斯還有星爵湊在一起。嗯,想想,確實挺酷的。

35、《閃靈》(1980)

斯坦利·庫布裡克對斯蒂芬·金的鬧鬼旅館故事的一次優雅改編。影片常被列為有史以來最嚇人的恐怖電影(或與《驅魔人》並列),同時被列為最不適宜在父親節觀看的電影!

原因嘛,請想像父親節當天,你拿著一把斧子不斷追趕妻子和孩子的畫面吧。

36、《無間行者》(2006)

《無間行者》消除了美國改編國外原作能否成功的質疑。馬丁·斯科塞斯以波士頓為基點,對原作充滿敬意並大膽增加細節,重新解讀了導演劉偉強和麥兆輝香港背景下創作的雙重臥底的犯罪故事。演員陣容同樣堪稱完美。

37、《怪形》(1982)

約翰·卡朋特的《怪形》終結了現代改編能否超越經典原作的疑問。天才特效化妝師羅布·伯汀和卡朋特一起精心製作出科幻驚悚片中的終極怪物:自如變幻成人形,讓人隨時深陷恐怖的寄生星外來客。

38、《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2015)

老傢伙喬治·米勒除了保留追逐片的核心情節,即不斷地逃跑和返回外,巧妙地將一些許久未見的、華麗且讓人驚異的歌劇式動作場面融入敘事中。

同時,女性角色是影片裡最強大的存在,查理茲·塞隆飾演的弗瑞奧薩和不死喬的生育奴隸們接手的是被男人們摧殘的世界……

39、《拯救大兵瑞恩》(1998)

影片開場不久的諾曼地登陸場面(海灘上的猛攻、四濺的血漿和人物內心的真實體驗)成為所有後來拍攝戰役場景的標杆。搖晃的鏡頭、不飽和的色彩、不連貫的聲音處理以及新聞片式的風格,常被複製卻鮮有超越。

40、《12怒漢》(1957)

陪審團鮮少作為主角出現在法庭劇當中。但是西德尼·呂美特的《12怒漢》挖掘盡了法庭外的戲劇可能性,以及陪審團審議房間內不同人物間的火花。

影片強調了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價值,並暗示了偉大對白的重要。

41、《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2004)

導演蜜雪兒·貢德里同劇作家查理·考夫曼借由清除記憶的科幻類設定,重構男女情愛關係的戲劇性。這則看似怪異且兜圈子的故事提醒我們,心碎同樣值得被珍視。

愛與失去,以及所有一切,都曾是美好的存在。

42、《血色將至》(2008)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為這則「石油」故事增添了驚悚片氛圍,戴-路易斯準確地塑造了一名愛喝奶昔且癲狂的吸血鬼式石油大亨形象。背後對美國社會的隱喻不言而明。

43、《飛躍瘋人院》(1975)

肯·凱西的經典小說在劇作家勞倫斯·奧邦、博·古德曼,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以及傑克·尼科爾森的集體創作中煥發新的生機。毫無疑問,尼科爾森是詮釋在冷酷體制摧殘下仍爭取自由抗爭的這類角色的不二人選。群戲同樣出色。

44、《角鬥士》 (2000)

雷德利·斯科特經歷《哥倫布傳》、《巨浪》以及《魔鬼女大兵》的相繼失敗後的翻盤之作。他的視效野心以及成熟的CGI製作,向製片廠證明了拍攝歷史史詩商業巨制的可行性。

同時,影片是羅素·克勞在好萊塢的轉型、突破之作。

45、《亡命駕駛》 (2011)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這部混合著1980年代復古風的黑色電影是部易讓人一見鍾情的片子。身著背部有金蠍子造型且絲制夾克的瑞恩·高斯林,充滿荷爾蒙魅力的表演滿溢螢幕(加之角色的沉默寡言),無時無刻不在動搖著影迷的心。

46、《公民凱恩》(1941)

奧遜·威爾斯顛覆性的虛構傳記電影,既使得他聲名遠揚,又同時毀掉了他的電影生涯。影片的偉大在於革新的電影語言,也在於它所講述的權利腐化故事至今仍振聾發聵。

47、《星際穿越》(2014)

克里斯多夫·諾蘭將對《2001太空漫遊》、《太空先鋒》等影片的致敬放在《星際穿越》當中。影片將當前天體物理的諸多理論同愛與人性主題緊密結合,科學與情感碰撞出最佳效果。

48、《沉默的羔羊》(1991)

影片是首部且是目前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恐怖電影。同時影片是「唯三」獲得四項核心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和最佳男演員)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之一。

即便如此,裘蒂·福斯特的光芒蓋過任何人,她脆弱但堅毅的明星特質與她的性別無關,源自她自身的魅力。

49、《猜火車》(1996)

繼《淺墳》之後,同樣的主創導演丹尼·波義耳、製片人安德魯·麥克唐納以及編劇約翰·霍奇看似草率地選擇歐文·威爾士插曲式、多視角的描寫愛丁堡下層生活的小說進行改編。結果出人意料,血肉清晰的「酷英國」形象至此確立。

50、《阿拉伯的勞倫斯》 (1962)

這部影片是你愛上大衛·裡恩導演的不二之選。在這部盪氣迴腸的偉大史詩中,裡恩的聰明之處在於對宏大敘事的精准把控,以及有著解決任何會引發現代人情感共鳴不適的能力(比如英籍演員亞力克·吉尼斯飾演一位阿拉伯王子)。

由於篇幅限制,我們僅對前50部做了簡短評價,後50部列出了名單,大家可以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片子。的確在後50部中,也有非常多不錯的作品。

51、《生活多美好》(1946)

52、《西部往事》(1968)

53、《精神病患者》(1960)

54、《迷魂記》(1958)

55、《潘神的迷宮》(2006)

56、《落水狗》(1992)

57、《爆裂鼓手》(2014)

58、《無恥混蛋》(2009)

59、《E.T.外星人》(1982)

60、《美國麗人》(1999)

61、《阿甘正傳》(1994)

62、《愛樂之城》(2016)

63、《死亡幻覺》(2001)

64、《洛城機密》(1997)

65、《復仇者聯盟》(2012)

66、《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1983)

67、《記憶碎片》(2000)

68、《捉鬼敢死隊》(1984)

69、《雨中曲》(1952)

70、《獅子王》(1994)

71、《熱血警探》(2007)

72、《後窗》(1954)

73、《七武士》(1954)

74、《穆赫蘭道》(2001)

75、《冰血暴》(1975)

76、《發條橙》(1971)

77、《玩具總動員》(1995)

78、《老男孩》(2003)

79、《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2016)

80、《千與千尋》(2001)

81、《社交網路》(2010)

82、《熱情似火》(1959)

83、《真實羅曼史》(1993)

84、《洛奇》(1976)

85、《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

86、《奪寶奇兵3:聖戰奇兵》(1989)

87、《鐵血戰士》(1987)

88、《驅魔人》(1973)

89、《僵屍肖恩》(2004)

90、《老無所依》(2007)

91、《致命魔術》(2006)

92、《終結者》(1984)

93、《公主新娘》(1987)

94、《迷失東京》(2003)

95、《降臨》(2016)

96、《心靈捕手》(1997)

97、《泰坦尼克號》(1997)

98、《天使愛美麗》(2001)

99、《憤怒的公牛》(1980)

100、《伴我同行》(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