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奈曼文化360」奈曼“文化圈”之小河沿文化

關注【奈曼文化360】瞭解這片熱土上曾經的歷史,小編今天將為你介紹奈曼“文化圈”。

小河沿文化

距今約5000—4500年的小河沿文化,是老哈河流域晚于紅山文化而早于夏家店文化的文化類型,

出土的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以磨制精緻的帶孔石鏟取代了紅山文化的石耜,出現了打制石斧、磨制石斧、石鑿、石錛等。細石器有凹底三角形石鏃、刮削器、尖狀器和石片等,也有複合工具骨柄石刀等。骨針的針尖十分鋒利,針鼻處磨成扁平狀,鑽有0.2毫米的細微圓孔,可見當時已經出現了十分精細的縫紉用線。紡輪有陶質和石質兩種,大的重98克,小的9克,可知當時由於撚線粗細的不同,
所織的布也應有粗細之分。小河沿文化時期的先民已經掌握了較高水準的紡織技術,在1釐米見方的紡織物中,有經線和緯線6—8條。這時的先民們過著定居生活,從事農業而兼營狩獵業。掘土工具的改進也說明農業生產力有所提高。

小河沿文化——四耳陶罐

彩陶上的原始圖畫和文字符號以及鏤孔技術表明,這裡的先民們生活穩定,並開始進入追求和豐富精神生活的時期,人類文明正在不斷發展。遺址出現了雙間房址和男女合葬的習俗,說明當時已進入原始公社解體階段,在社會發展階段上,表現出較紅山后類型進步。在時代上介於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之間的遺存,是由紅山后類型直接發展演變的類型。

小河沿類型的發展,填補了紅山后類型和夏家店下層文化之間的空白,它們已基本可以銜接起來,從此,距今四千年前,西遼河、大淩河流域已進入青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