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能吃能喝,是一件了不起的才華

蔡瀾老先生,《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被譽為當今“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是和金庸、黃霑、倪匡齊名的人物,這是外界對他的評價。而我對他的印象僅僅停留在,他是一個廚子,會做好吃的廚子。雖然在書店裡經常能看到他的書,但我都沒有仔細看。

直到有一次《奇葩說》少爺在辯論《該不該為孩子一鍵定制完美人生》,他引用了蔡瀾的故事,最後總結到:任何一個廚師到了一定的境界,都是哲學家。

忽然,我對蔡瀾老先生有了興趣,我想著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能問出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卻又很刁鑽的問題,於是我找來蔡瀾老先生的書籍,想要瞭解一下。

其中一本《我決定活得有趣》這本書,裡邊講述了關於生活的瑣事,其中一個談吃。

看似簡單的“吃“,在蔡瀾老先生眼中卻有不一樣體會。

01. 所謂的吃貨,都是一群有好奇心的人

喜歡吃東西的人,基本上都有一種好奇心。——蔡瀾

我們經常自詡自己是一個“吃貨”。那怎麼樣才叫“吃貨”呢?我查了一下百度。

它下的定義是:

吃貨:指貪吃的人。多指喜歡吃各類美食的人,並對美食有一種獨特的嚮往、追求、有品味的美食愛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對事務情有獨鍾,看到美食就有很多的食欲。

對於這個定義,我只認同後半段,前半段貪吃的人不認同。因為真正的吃貨是很挑剔的,一般的食物是入不了他們的味蕾的,不會隨隨便便貪吃的,這太對不起他們的嘴巴了。

如果看到什麼食物就吃,那不叫“吃貨”,那叫“餓死鬼”,連吃貨都算不上。

就像《千里千尋》裡,主人公的父母因為貪吃,最後變成了豬頭。其中有一句臺詞是:不要吃太胖喔,會被殺掉的!

一個真正的吃貨,他們會為了一道菜的某種食材,找餐館,找廚師,找食物的種植地。會通過不斷的嘗試,尋找好吃的東西。喜歡吃東西的人,專業級的“吃貨”,他們都有好奇心,慢慢地就變成一個懂得欣賞食物的人。

他們會花心思在某個食材,甚至鹽需要放多少,怎麼擺盤更好看。

道長梁文道在《味覺》裡寫到:“假如食物註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的是一種藝術,那麼我們欣賞這種藝術的唯一方式就是毀滅它,只有透過吃的動作,我們才能完整的體驗食物之美。”

02. 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種習慣

有時,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鄉愁。——蔡瀾

電影《喜歡你》金城武扮演一個高富帥的總裁,他是一個對食物有嚴格標準的人,當我看到他煮一碗泡面都需要明確步驟,算好時間,一旦超出一秒,這碗泡面就不要了,有錢人家吃泡面要不要這麼任性!他的父親說:“食物是人的初級本能,你被他控制,表示你的意志力薄弱。而總裁大人卻認為食物應該用來享受,好好體會,而不是草草了事。

從這裡可以看出,他與父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飲食習慣,看起來只是對食物有不同的觀點,事實上背後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習慣。至少總裁大人是一個嚴謹,追求細節,享受生活的人。

《奇葩說》肖驍在辯論《這座城市有霧霾,該不該離開》時談到:“今年我在國外過年,我一到國外,先去有中國人的地方,找一家火鍋店吃火鍋,然後找一家KTV。”你是不是感覺很熟悉,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不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輕易改變。這種習慣已經融入到骨子裡,就跟每天要吃一日三餐一樣,。

當我們離開家鄉,去另一個城市上大學,工作,我們總是用以前的飲食習慣吃食物,會抱怨:這火鍋一點都不辣,還是自家四川火鍋辣;為什麼總是吃麵食,我還是喜歡吃白米飯;我想念媽媽燒的菜了。

你會發現,我們懷念家鄉,不是懷念那的人和事,而是家鄉的食物。就像《舌尖上的中國》所說:“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禁☆童年的味道。”

03. 大吃大喝,是對生命的尊重

活著,大吃大喝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蔡瀾

蔡瀾老先生在《我決定活得有趣》裡寫到:“吃喝玩樂,才最有學術性”。這句話放在以前,我認為純屬扯淡,吃喝玩樂有什麼難度的,不就是吃好,睡好,玩好嗎,這有啥難度。但我後來發現,吃喝玩樂這件事情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幾年,我外婆的身體大不如以前了,以前還能出遠門,現在需要每天吸氧氣才行。我媽對外婆說最多的話就是:”放寬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這句話,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講很簡單,甚至你會毫不猶豫向父母敲竹槓。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講,卻是一種奢侈。

因為他們吃不動了,當你把一盤小龍蝦放在他們眼前,他們不為所動;也許是沒力氣破殼,也許是嘗不出味道了;

因為她們吃不下了,每當過春節時,大家都聚在餐桌上相互敬酒,吃菜,嘻嘻哈哈談論這一年時,有些老人只能看著,沒有吃的欲望了。

因為他們懷念過去,對於他們來講,也許大魚大肉已經沒有吸引力,他們更喜歡吃榨菜,饅頭,甚至我們這些小輩都沒聽說的食物。

我們常常說:”會吃是一種福”,其實這句話在你年老的時候最能體現。如果你是一個鬱鬱寡歡的人,你也許對什麼食物都提不起興趣;如果你是一個豁達之人,你會聽從內心的聲音,會讓自己每一天都活得開心,快樂,真正做到吃好,睡好,玩好。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老人,這是一種福,一種幸運。

道長梁文道在《味覺》裡談到蘇東坡,他寫到:“蘇東坡一輩子到哪裡都能找到美食,並不在於他的食緣太好,而在於他的曠達。這位老饕之祖為我們示範了美食家的真義:不必只求罕見的山珍美味,也不必工藝繁巧的盛宴。只要樂天達觀,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什麼野菜粗糧都能變成人間至味。“

大吃大喝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可以吃的不奢侈。銀行中多一個零和少一個令,根本上和幾個人大吃大喝無關。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大吃大喝呢?

04

古往今來,無論你是王親貴族,還是普通老闆姓,我們首先是人,是人群中的一份子。所以我們會說“民以食為天“,會發明各種食物和菜系,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這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

而總裁大人卻認為食物應該用來享受,好好體會,而不是草草了事。

從這裡可以看出,他與父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飲食習慣,看起來只是對食物有不同的觀點,事實上背後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習慣。至少總裁大人是一個嚴謹,追求細節,享受生活的人。

《奇葩說》肖驍在辯論《這座城市有霧霾,該不該離開》時談到:“今年我在國外過年,我一到國外,先去有中國人的地方,找一家火鍋店吃火鍋,然後找一家KTV。”你是不是感覺很熟悉,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不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輕易改變。這種習慣已經融入到骨子裡,就跟每天要吃一日三餐一樣,。

當我們離開家鄉,去另一個城市上大學,工作,我們總是用以前的飲食習慣吃食物,會抱怨:這火鍋一點都不辣,還是自家四川火鍋辣;為什麼總是吃麵食,我還是喜歡吃白米飯;我想念媽媽燒的菜了。

你會發現,我們懷念家鄉,不是懷念那的人和事,而是家鄉的食物。就像《舌尖上的中國》所說:“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禁☆童年的味道。”

03. 大吃大喝,是對生命的尊重

活著,大吃大喝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蔡瀾

蔡瀾老先生在《我決定活得有趣》裡寫到:“吃喝玩樂,才最有學術性”。這句話放在以前,我認為純屬扯淡,吃喝玩樂有什麼難度的,不就是吃好,睡好,玩好嗎,這有啥難度。但我後來發現,吃喝玩樂這件事情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幾年,我外婆的身體大不如以前了,以前還能出遠門,現在需要每天吸氧氣才行。我媽對外婆說最多的話就是:”放寬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這句話,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講很簡單,甚至你會毫不猶豫向父母敲竹槓。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講,卻是一種奢侈。

因為他們吃不動了,當你把一盤小龍蝦放在他們眼前,他們不為所動;也許是沒力氣破殼,也許是嘗不出味道了;

因為她們吃不下了,每當過春節時,大家都聚在餐桌上相互敬酒,吃菜,嘻嘻哈哈談論這一年時,有些老人只能看著,沒有吃的欲望了。

因為他們懷念過去,對於他們來講,也許大魚大肉已經沒有吸引力,他們更喜歡吃榨菜,饅頭,甚至我們這些小輩都沒聽說的食物。

我們常常說:”會吃是一種福”,其實這句話在你年老的時候最能體現。如果你是一個鬱鬱寡歡的人,你也許對什麼食物都提不起興趣;如果你是一個豁達之人,你會聽從內心的聲音,會讓自己每一天都活得開心,快樂,真正做到吃好,睡好,玩好。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老人,這是一種福,一種幸運。

道長梁文道在《味覺》裡談到蘇東坡,他寫到:“蘇東坡一輩子到哪裡都能找到美食,並不在於他的食緣太好,而在於他的曠達。這位老饕之祖為我們示範了美食家的真義:不必只求罕見的山珍美味,也不必工藝繁巧的盛宴。只要樂天達觀,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什麼野菜粗糧都能變成人間至味。“

大吃大喝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可以吃的不奢侈。銀行中多一個零和少一個令,根本上和幾個人大吃大喝無關。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大吃大喝呢?

04

古往今來,無論你是王親貴族,還是普通老闆姓,我們首先是人,是人群中的一份子。所以我們會說“民以食為天“,會發明各種食物和菜系,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這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