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父愛如山:那些關於父親的美文華章

父親節快樂 · Happy Father's Day

想起一則童年小事:上小學時,有一年家鄉暴雨發大水,漫過了每日必經的大橋。下午放學的時候,與幾位同學一起回家。雨還在下,河面已是一片茫茫,幸而過橋之水還不算深。

遠遠看到很多家長打著傘在橋對面張望等待。看到爸爸打傘抱著幼小的弟弟,等在對面。頓時覺得安心許多。

說起關於父親的故事,想必每個人都有太多的記憶。朱自清的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背影,感動了多少學子與國人。李健在《歌手》舞臺演繹的《父親的散文詩》也是那麼的優美,

唱入人心。還有那首著名的《酒幹倘賣無》,鏗鏘的歌詞中,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養父與養女之間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

父親的形象,常以嚴父、如山來形容。父母之恩,重如山,深如海,無私,偉大。

蓼 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在處即吾鄉,父母之鄉去不得。

水夫謠

唐·王建

苦哉生長當驛邊,官家使我牽驛船。

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

逆風上水萬斛重,前驛迢迢後淼淼。

半夜緣堤雪和雨,受他驅遣還複去。

夜寒衣濕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無處說,齊聲騰踏牽船歌。

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

我願此水作平田,

長使水夫不怨天。

人生猶如梁間燕子,是一場不停的別離。歲月輪回,春華秋實,當我們逐漸長大,漸漸離開父母奔赴異鄉,高飛的梁上燕,奔波的遊子,記得常回家看看。

燕詩示劉叟

唐·白居易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生子添丁是家庭一大喜事。父憐母惜,長輩疼愛。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中星。

示添丁

唐·盧仝

春風苦不仁,呼逐馬蹄行人家。

慚愧瘴氣卻憐我,入我憔悴骨中為生涯。

數日不食強強行,何忍索我抱看滿樹花。

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

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父憐母惜摑不得,卻生癡笑令人嗟。

宿舂連曉不成米,日高始進一碗茶。

氣力龍鍾頭欲白,憑仗添丁莫惱爺。

古人不似今人,遠嫁他鄉的女兒,再見自己的父母,並非易事。歷史上那些遠嫁異域和親的公主們,內心豈能不思念自己的父母故園。無論是真實的王昭君,還是《紅樓夢》中的賈探春,女兒遠嫁,只能各自珍重。

怨 詞

漢·王昭君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紅樓夢·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奴去也,莫牽連。

父愛,或許是隻言片語,或許更多是含蓄在心。方式或有不同,對子女們的愛卻都是一樣的。父母之于子女,關愛呵護,期望教誨。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男子本剛強,為了子女也能變成繞指柔。

示 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經逢安史之亂、親人離散,又生活困苦、四處奔波的杜甫,也在自己的“詩史”篇章中寫下了一個父親對子女的憐愛。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 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幹。

百憂集行

唐·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生子添丁是家庭一大喜事。父憐母惜,長輩疼愛。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中星。

示添丁

唐·盧仝

春風苦不仁,呼逐馬蹄行人家。

慚愧瘴氣卻憐我,入我憔悴骨中為生涯。

數日不食強強行,何忍索我抱看滿樹花。

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

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父憐母惜摑不得,卻生癡笑令人嗟。

宿舂連曉不成米,日高始進一碗茶。

氣力龍鍾頭欲白,憑仗添丁莫惱爺。

古人不似今人,遠嫁他鄉的女兒,再見自己的父母,並非易事。歷史上那些遠嫁異域和親的公主們,內心豈能不思念自己的父母故園。無論是真實的王昭君,還是《紅樓夢》中的賈探春,女兒遠嫁,只能各自珍重。

怨 詞

漢·王昭君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紅樓夢·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奴去也,莫牽連。

父愛,或許是隻言片語,或許更多是含蓄在心。方式或有不同,對子女們的愛卻都是一樣的。父母之于子女,關愛呵護,期望教誨。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男子本剛強,為了子女也能變成繞指柔。

示 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經逢安史之亂、親人離散,又生活困苦、四處奔波的杜甫,也在自己的“詩史”篇章中寫下了一個父親對子女的憐愛。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 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幹。

百憂集行

唐·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