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狗玩不出新把戲?用資料來告訴你為什麼大錯特錯

在創投圈,有些投資人明示自己不投資“老人”只投資年輕人,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不投70後的朱嘯虎了:“我對創業者的人格標準很簡單——有闖勁。最好發現3年前的程維、4年前的張旭豪、9年前的莊辰超,

當初他們雖然很年輕,但很有闖勁,有決心做一個大平臺。只投年輕人,不考慮70後。”

有闖勁、有決心的年輕人

“闖勁”一詞的確不適用於要即將踏入40歲的70後,或是已過35歲的80後。現在被華爾街稱為“FAANG”的科技大亨:Google、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除了亞馬遜的Jeff Bezos在30歲創業,

Netflix的Reed Hastings在35歲創業之外,都是20出頭就創立的公司。包含獨角獸的Airbnb、Snap、Dropbox、Uber、Lyft也都如此。但也有許多例外,以下是我整理出來的幾個案例:

還有一些不屬於2C的:

Ethereum的創造者是一個20歲的俄羅斯人Vitalik Buterin,但一同創立公司,建立生態的則是這位Joseph Lubin。52歲算是創業圈中老頭的老頭了,但依然很有”闖勁“。

除了Ethereum之外,他在2015年創立了另一家區塊鏈技術的公司ConsenSys,擁有170名員工。而Mozilla的創始人則是在就職Netscape時就開始著手這項計畫,一位35歲的女性,在90年代的互聯網圈生存,不僅做出來Mozilla還領導了這組織往前走。你說,她沒有闖勁嗎?

如果你對創業公司比較敏感,那你可能已經發現前述的這些超級有名的公司(FAANG)都是提供服務給終端消費者的企業,也就是作2C的生意。雖然蘋果與亞馬遜需要整合供應鏈,

Netflix也需要跟版權商打交道,但掏錢的依然是消費者。那麼,做2B生意的創業者是否也是“年輕人”呢?我們來看看:

2B公司創始人年紀都比較大的原因,從上面這幾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1.行業與體系內的工作經驗

以Salesforce為例,

創始人本身是不是銷售高手並不重要,因為就算他從小到大都可以在街頭買任何你給他的物品,但他不瞭解一個“銷售團隊”需要什麼,不清楚公司老闆期望看到什麼樣的資料,更不瞭解“企業對企業”之間的銷售行為。Zoom也是如此,沒有在公司工作過的人,不會接觸到會議視訊軟體,也不可能清楚使用者畫像以及他們的痛點。不瞭解問題所在,又如何能夠解決問題呢?

2.擁有深度的社交與行業人脈

年輕人在臉書上有一千個不稀奇,LinkedIn上有500+的人脈也相當普遍,但這些都屬於“弱關係”中的弱關係。2B行業所需要的人脈必須是弱關係中的強關係,也就是有合作、共事、交易過的人脈。雖然每一個人在職場的表現與成就有所不同,因此累積的人脈數量因人而異,但一天就只有24小時,所以人脈積累需要時間。為什麼2B的生意人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搞定一個生意,不是你知道什麼,而是你認識誰。

3.公司形象必須穩重

2B的客戶希望跟一家靠譜的企業供應商做生意,因為供應商如果倒了,那客戶頭就得大了。所以公司形象永遠需要強調“穩定“,而公司形象代言人的創始人就必須得”穩重“。許多年輕的創始人為了提高自己的”穩重指數“而穿西裝打領帶刷油頭,甚至於還留鬍子。外表可以包裝,但在商談過程中的言語與肢體語言更是讓客戶信任(或不信任)的主要因素。客戶不是傻子,優質客戶更是有“慧眼”看破年輕人在極力壓制緊張、口乾舌燥、心跳加快背後的不穩重。(當然,世上有許多年輕CEO是例外)

4.長年做人處事的智慧

智慧之所以是“智慧”,就因為它不是教科書裡頭的“知識”。所有人都可以擁有“知識”來講大道理,上Google查一下就行了。但這種“知識”對於改變或改進沒有任何幫助。即使我告訴你健康的秘訣是“早睡早起、定期運動、保持快樂、不要暴飲暴食“,你也不會變得更健康,你甚至於會說”廢話“。你說的對,這是廢話。因為我們是人,我們不是機器。

2B的產品不是東西而是服務,服務的物件不是機械而是人類,所以B2B是對“人”的生意,但並非一個心理學畢業的人就可以成為一個好的B2B創業公司的CEO。需要的是長年累積的People Skills(與人相處的技能),包含溝通、領導、管理、交涉等。一對一的溝通與一對二大有不同。二對二或三對三也不一樣。物件的情緒、性格、背景、性別、職位的不同,溝通模式也需要跟著調整。應該私下溝通還是公開?透過郵件還是面對面?這些需要透過長年做人處事的智慧,才能夠從中找出最佳(或相對好的)方案與決策。

我想有經驗的你看出來了,其實需要“長年做人處事的智慧”的,不僅僅是B2B的創始人。

小手牽大手、一同向前走

雖然我指出了些35歲之後才開始創業的創始人,但當我們來分析獨角獸公司創始人開始創業時的年齡,你可以發現年輕人還是占多數的。以下資料參照哈佛商業評論:

的確35歲之前的創業者遠多於35歲之後的創業者,但隨著公司的成長,CEO不一定是創始人或創始團隊。

35~44之間似乎是這些VC更看好的CEO人選。但創始人依然是CEO,把公司掌握在手裡,但毫無疑問的,成功的年輕創始人的背後都有“老狗”在幫助他們成長。Google的Larry Page與Sergey Brin找了Eric Schmidt當CEO(現為董事長),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找了Sheryl Sandberg作為COO,SnapChat(現為SNAP)的CEO+產品經理的Evan Spiegel找了Pandora的CTO Tom Conrad來做產品副總裁。

因為公司需要擴大與賺錢、組織需要領導與管理、員工需要溝通與成長。當創始人本身是“老狗”,那這些事情比較容易搞定,但沒有年輕氣壯的創始人瞭解年輕人,也不理解Snapchat有什麼好玩的(我就不懂…),所以年輕創始人需要“老狗”的經驗、能力、智慧,而“老狗”也需要在最缺乏這些能力的年輕創業公司中發揮作用。補齊彼此的短板,才能夠強強聯手一同向前。

老狗有老狗的價值,它學會的老把戲,小狗可想學都學不來,但小狗的創意與瘋狂也不是老狗做得到的。所以我覺得不需要因為投資人說了不投70後就失去信心或對創業感到負面。如果我們撇開互聯網,那35歲之後創業(而且很成功)的人多得去!

另外,我不是投資人所以我不知道限制自己的投資策略是否是投資人該做的事情,因為一天就24小時,身體也就只有一尊,但如果加以限制,那文中提到的公司是不是都會因此而錯過?我想,創業應該不分年齡、性別、國籍、膚色,畢竟這個世界那麼大,我們知道的則很少,所以攤開心胸,虛心學習,找到自己價值,並在一個可以讓自己價值最大化的領域裡努力付出,管它是創業與否,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P.S.

哈佛商業評論的資訊是2014年4月份的統計。當時未上市公司的獨角獸僅有58家,但現在則增加到了162家,所以資料會有所偏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WSJ的網站尋找“The Billion Dollar Startup Club”查看。

不是你知道什麼,而是你認識誰。

3.公司形象必須穩重

2B的客戶希望跟一家靠譜的企業供應商做生意,因為供應商如果倒了,那客戶頭就得大了。所以公司形象永遠需要強調“穩定“,而公司形象代言人的創始人就必須得”穩重“。許多年輕的創始人為了提高自己的”穩重指數“而穿西裝打領帶刷油頭,甚至於還留鬍子。外表可以包裝,但在商談過程中的言語與肢體語言更是讓客戶信任(或不信任)的主要因素。客戶不是傻子,優質客戶更是有“慧眼”看破年輕人在極力壓制緊張、口乾舌燥、心跳加快背後的不穩重。(當然,世上有許多年輕CEO是例外)

4.長年做人處事的智慧

智慧之所以是“智慧”,就因為它不是教科書裡頭的“知識”。所有人都可以擁有“知識”來講大道理,上Google查一下就行了。但這種“知識”對於改變或改進沒有任何幫助。即使我告訴你健康的秘訣是“早睡早起、定期運動、保持快樂、不要暴飲暴食“,你也不會變得更健康,你甚至於會說”廢話“。你說的對,這是廢話。因為我們是人,我們不是機器。

2B的產品不是東西而是服務,服務的物件不是機械而是人類,所以B2B是對“人”的生意,但並非一個心理學畢業的人就可以成為一個好的B2B創業公司的CEO。需要的是長年累積的People Skills(與人相處的技能),包含溝通、領導、管理、交涉等。一對一的溝通與一對二大有不同。二對二或三對三也不一樣。物件的情緒、性格、背景、性別、職位的不同,溝通模式也需要跟著調整。應該私下溝通還是公開?透過郵件還是面對面?這些需要透過長年做人處事的智慧,才能夠從中找出最佳(或相對好的)方案與決策。

我想有經驗的你看出來了,其實需要“長年做人處事的智慧”的,不僅僅是B2B的創始人。

小手牽大手、一同向前走

雖然我指出了些35歲之後才開始創業的創始人,但當我們來分析獨角獸公司創始人開始創業時的年齡,你可以發現年輕人還是占多數的。以下資料參照哈佛商業評論:

的確35歲之前的創業者遠多於35歲之後的創業者,但隨著公司的成長,CEO不一定是創始人或創始團隊。

35~44之間似乎是這些VC更看好的CEO人選。但創始人依然是CEO,把公司掌握在手裡,但毫無疑問的,成功的年輕創始人的背後都有“老狗”在幫助他們成長。Google的Larry Page與Sergey Brin找了Eric Schmidt當CEO(現為董事長),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找了Sheryl Sandberg作為COO,SnapChat(現為SNAP)的CEO+產品經理的Evan Spiegel找了Pandora的CTO Tom Conrad來做產品副總裁。

因為公司需要擴大與賺錢、組織需要領導與管理、員工需要溝通與成長。當創始人本身是“老狗”,那這些事情比較容易搞定,但沒有年輕氣壯的創始人瞭解年輕人,也不理解Snapchat有什麼好玩的(我就不懂…),所以年輕創始人需要“老狗”的經驗、能力、智慧,而“老狗”也需要在最缺乏這些能力的年輕創業公司中發揮作用。補齊彼此的短板,才能夠強強聯手一同向前。

老狗有老狗的價值,它學會的老把戲,小狗可想學都學不來,但小狗的創意與瘋狂也不是老狗做得到的。所以我覺得不需要因為投資人說了不投70後就失去信心或對創業感到負面。如果我們撇開互聯網,那35歲之後創業(而且很成功)的人多得去!

另外,我不是投資人所以我不知道限制自己的投資策略是否是投資人該做的事情,因為一天就24小時,身體也就只有一尊,但如果加以限制,那文中提到的公司是不是都會因此而錯過?我想,創業應該不分年齡、性別、國籍、膚色,畢竟這個世界那麼大,我們知道的則很少,所以攤開心胸,虛心學習,找到自己價值,並在一個可以讓自己價值最大化的領域裡努力付出,管它是創業與否,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P.S.

哈佛商業評論的資訊是2014年4月份的統計。當時未上市公司的獨角獸僅有58家,但現在則增加到了162家,所以資料會有所偏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WSJ的網站尋找“The Billion Dollar Startup Club”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