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笑佛"唐傑忠:為給姜昆捧哏 戴20年沒鏡片的眼鏡

唐傑忠 李少林攝影

編者按:《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3月2日第7版刊發文章,

介紹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唐傑忠的謙和人生,文章講述了唐傑忠先生幹革命、拜師、給馬季、郝愛民、薑昆3位逗哏大家“量活”等,唐傑忠先生于18日晚駕鶴而去。讓我們重溫唐傑忠先生的實幹精神、謙虛風範、職業情操,以下為文章全文。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對給觀眾帶來歡笑的相聲演員來說,似乎他們在我們心目中也是永遠不老的。如果不細算,可能我們不會想到:著名相聲演員唐傑忠其實今年已經75歲了,

他說相聲已經有50多年,先後給馬季、郝愛民、薑昆3位逗哏大家“量活”,一輩子就過來了。

幹革命靠腿不靠嘴

唐傑忠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貧寒之家,1949年1月29日,這個17歲的高中生在北京解放的時候當了兵,算起來唐傑忠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老革命。

他到部隊先當文藝兵,打打快板,做鼓動宣傳工作。在戰友們眼裡,唐傑忠性格寬厚,

工作任勞任怨。那時文藝戰士號稱“革命靠腿不靠嘴”,1949年4月至10月,他們曾從天津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廣州,途中還要打仗。腳上打了泡,就跟女同志要跟頭發,用針穿上,把泡穿破,把水擠出來,第二天接著走,直到最後泡底下又打泡,長了繭子。在江西過九連山,7天7夜都在下雨,路只有一尺半寬,這邊是山澗,那邊是高山,大家都要扒著山走,十分危險,而唐傑忠還牽著一匹馬,馬上馱著他從天津出發時買的幕布。
下山的時候更是艱難,空手走都很吃力,唐傑忠還得在馬後拽著馬,一步一步地挪。到了廣州,幕布一點沒濕,保存完好,唐傑忠為此立了大功,相當於現在的一等功。

在路上,唐傑忠還隨時都能編出順口溜。眼睛看什麼就能說什麼,聽什麼就能講什麼。比如在行軍過程中,他見到一個挑擔子的炊事員,他就說:“這個同志真能幹,一根扁擔兩頭顫,中間夾著英雄漢。

”起到了很好的鼓勁作用。到連隊給戰士教歌,唐傑忠教得特別有感染力,好學好記,非常受戰士的歡迎。

拜師劉寶瑞

上世紀50年代初,唐傑忠從電影上看到山東快書名家高元鈞的曲藝,非常喜愛。後來部隊派唐傑忠到北京學習,他就到高元鈞家裡拜訪。高元鈞雖然沒有收他為徒,但是他熱情地給唐傑忠介紹了自己的把兄弟——單口相聲大王劉寶瑞。劉寶瑞不僅傾囊相授,

甚至還一度給唐傑忠捧哏,捧著徒弟往前走。

唐傑忠認為,高、劉兩位先生不僅引導自己走上了相聲的道路,還教導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處事。“劉老師教我,除了傳藝以外,我沒有付任何報酬,也不交學費,也沒有什麼回報。他的心胸非常寬廣,可以說是海納百川。”所以後來唐傑忠也向劉寶瑞學習,和自己的徒弟既是師徒,又是父子,還是朋友。比如對徒弟鞏漢林,唐傑忠當年千方百計幫他托關係、找朋友到北京發展,還幫他在北京借了房子,後來看鞏漢林演小品演得好,就從心眼兒裡為他高興,對他特別寬厚,儘管鞏漢林小品演得越好,離相聲專業就越遠。鞏漢林提起這事就說“感激師傅一輩子”。

“偷偷地愛上了馬季”

1958年,唐傑忠調入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成了專業的相聲演員。第二年,他開始跟馬季一起在劉寶瑞的教導下學習。唐傑忠笑著說,雖然馬季比自己小,但是“當時我偷偷地愛上了馬季”。他覺得馬季就是“小侯寶林”,表演熱情奔放,藝術上是頂尖的,而且馬季特別愛相聲,把相聲視為自己的第二生命。學習的這一年是馬季給唐傑忠捧哏,他們還一起在中南海為毛主席表演相聲小段《裝小嘴》等,還跟毛主席握手。

後來唐傑忠放棄了升任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副團長的好機會,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他和馬季從1959年開始正式合作,一直到80年代。有人說,相聲找搭檔比找媳婦還難,兩個人業務上要有默契,相互之間要能容忍。唐傑忠一輩子站在捧哏的位置上,也就是配角的位置上,但是這麼多年來,唐傑忠說,自己心裡從來沒有覺得不舒服。“因為劉寶瑞老師教我們的時候就說,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沒有捧就沒有逗,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節目。”馬季先生去世前不久獲得了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唐傑忠就和自己得了獎一樣,非常激動,夜不能寐,半夜起來寫了一首“唐詩”——唐傑忠的詩,恭賀馬季榮獲大獎。謙虛了一輩子的唐傑忠還說,自己跟馬季的合作,等於禿子跟著月亮走——借了很大的光。

給薑昆捧哏挑戰自我

經歷了和郝愛民先生兩年的合作後,唐傑忠迎來了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大挑戰——在薑昆的搭檔李文華因病離開舞臺後,與薑昆合作。

薑昆說,“那個時候唐傑忠也是個著名捧哏演員了,也是我們大家心中的老師、前輩,可是他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位置上,他站到了李文華曾經站的地方,只允許他好,不允許他壞。”

開始唐傑忠是亦步亦趨地模仿李文華,按照錄音一字不差地給薑昆捧哏,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後來大家一起研究,認為應該發揮唐傑忠自己的特點給薑昆捧哏。為了改變過去給觀眾造成的既定印象,唐傑忠還給自己設計了一個比較文雅的形象:戴上了一個其實沒有鏡片的眼鏡,這個道具使了20年。

薑昆說,倆人一開始的合作,真是費了力氣,也一直在摸路子,後來終於在《虎口遐想》這個段子上,倆人開始找到了感覺,“大家忘掉了李文華,相信了唐傑忠老師”。他們在一起共同合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虎口遐想》、《電梯風波》、《學唱歌》、《著急》、《重大新聞》等。儘管性格一動一靜,大不相同,但在多年的合作中,兩個人從沒鬧過矛盾、沒吵過架。

說起兩人分開,薑昆挺感動的:“突然有一天,唐傑忠老師跟我說,‘薑昆,我覺得你得找一個新的搭檔了,我跟不上你了,你節奏太快,一個月得跑十好幾個地方,一會兒奔西藏,一會兒又出國了,一會兒又去‘老少邊窮’地區了,事也很多。我要是老這麼跟著你的話,估計得拖你的後腿,找個年輕人吧。”唐傑忠還主動給薑昆推薦了薑昆後來的搭檔戴志誠。

始終是個有心人

馬季曾經說過,雖然唐傑忠老把自己是“笨鳥先飛”掛在嘴邊上,總跑在前頭,“但是大傢伙得注意了,他並不是‘笨鳥’,他是挺機靈的一個‘鳥’,他還飛在你前頭。所以他無論是跟誰合作,在相聲界他是穩穩當當的,他站在了一個革命的、前輩的、大捧哏的重要的位置。”

唐傑忠在業務上確實是個有心人,早年的作品《友誼頌》有很多英語的段落,唐傑忠不懂英語,就學,用漢字注音,漢字寫不出來,就用日語字母注音,一點點地學。至於生活上、工作中,就更是謙虛謹慎。和唐傑忠相識40多年的趙連甲說,雖然唐傑忠總說自己如何沾馬季的光、如何學馬季,其實,“可以說我跟馬季一直拿他當老大哥,他是個相聲坯子,也是個領導坯子。而且他熱情,他組織能力強,什麼事情我們都靠他。”唐傑忠曾多年在中國廣播藝術團擔任辦公室主任,演出隊各種各樣的活動安排,無論大事小事、正事雜事,唐傑忠准是站在最前邊為大家服務。此外,“創作作品的時候都有唐傑忠,但是哪兒發表了,節目單上要印名字了,沒有唐傑忠了,他不讓。”唐傑忠有意地不爭功。

在家裡是紅花不是綠葉

“說相聲他是綠葉,在家裡我是他的綠葉。”與唐傑忠結婚快50年的夫人金老師說。他們1957年經人介紹認識,唐傑忠給金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很愛出汗,也不太愛說話”,後來金老師聽說他要說相聲,還覺得他不是說相聲的料。“真沒想到他能成為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

唐傑忠其實也覺得對不起夫人:夫人生了3個孩子,自己都不在家,不但不在,回來以後也沒有什麼表示。夫人是全國三八紅旗手,除了她的工作,從不講究吃、喝、穿、住,每天就講勞動,有一次工作中把手砸壞了,縫了很多針,唐傑忠一直不知道。

現在唐傑忠和金老師可是“模範夫妻”。“請大家放心,我們老兩口現在是她幫助我,我幫助她;她怕我累著,我怕她累著;她希望她多幹點活,我希望我多幹點活。”唐傑忠說。據說,現在要有人請唐傑忠吃飯的話,他一般都不去,實在推不了,去的時候一定要帶倆飯盒,到那兒以後,告訴人家多炒兩個菜,然後端回來給老伴吃。

大夥兒都笑稱唐傑忠為“笑佛”,因為他永遠會把笑臉給他的觀眾、給他的朋友。其實在生活當中,他也跟普通人一樣經歷了挫折和苦難。前些年,唐傑忠的一個兒子因病辭世,但是他認為,“戲比天大”,他把悲痛藏起來,依然讓大家在自己的相聲藝術中得到快樂。

甘為綠葉襯紅花,淡泊名利氣自華;起承轉合七分捧,人稱慈祥“老媽媽”。唐傑忠,這個謙虛、慈祥、可愛、幽默的帥老頭,是百姓心中永遠的笑星。

(本文根據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稿件改寫)

還幫他在北京借了房子,後來看鞏漢林演小品演得好,就從心眼兒裡為他高興,對他特別寬厚,儘管鞏漢林小品演得越好,離相聲專業就越遠。鞏漢林提起這事就說“感激師傅一輩子”。

“偷偷地愛上了馬季”

1958年,唐傑忠調入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成了專業的相聲演員。第二年,他開始跟馬季一起在劉寶瑞的教導下學習。唐傑忠笑著說,雖然馬季比自己小,但是“當時我偷偷地愛上了馬季”。他覺得馬季就是“小侯寶林”,表演熱情奔放,藝術上是頂尖的,而且馬季特別愛相聲,把相聲視為自己的第二生命。學習的這一年是馬季給唐傑忠捧哏,他們還一起在中南海為毛主席表演相聲小段《裝小嘴》等,還跟毛主席握手。

後來唐傑忠放棄了升任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副團長的好機會,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他和馬季從1959年開始正式合作,一直到80年代。有人說,相聲找搭檔比找媳婦還難,兩個人業務上要有默契,相互之間要能容忍。唐傑忠一輩子站在捧哏的位置上,也就是配角的位置上,但是這麼多年來,唐傑忠說,自己心裡從來沒有覺得不舒服。“因為劉寶瑞老師教我們的時候就說,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沒有捧就沒有逗,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節目。”馬季先生去世前不久獲得了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唐傑忠就和自己得了獎一樣,非常激動,夜不能寐,半夜起來寫了一首“唐詩”——唐傑忠的詩,恭賀馬季榮獲大獎。謙虛了一輩子的唐傑忠還說,自己跟馬季的合作,等於禿子跟著月亮走——借了很大的光。

給薑昆捧哏挑戰自我

經歷了和郝愛民先生兩年的合作後,唐傑忠迎來了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大挑戰——在薑昆的搭檔李文華因病離開舞臺後,與薑昆合作。

薑昆說,“那個時候唐傑忠也是個著名捧哏演員了,也是我們大家心中的老師、前輩,可是他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位置上,他站到了李文華曾經站的地方,只允許他好,不允許他壞。”

開始唐傑忠是亦步亦趨地模仿李文華,按照錄音一字不差地給薑昆捧哏,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後來大家一起研究,認為應該發揮唐傑忠自己的特點給薑昆捧哏。為了改變過去給觀眾造成的既定印象,唐傑忠還給自己設計了一個比較文雅的形象:戴上了一個其實沒有鏡片的眼鏡,這個道具使了20年。

薑昆說,倆人一開始的合作,真是費了力氣,也一直在摸路子,後來終於在《虎口遐想》這個段子上,倆人開始找到了感覺,“大家忘掉了李文華,相信了唐傑忠老師”。他們在一起共同合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虎口遐想》、《電梯風波》、《學唱歌》、《著急》、《重大新聞》等。儘管性格一動一靜,大不相同,但在多年的合作中,兩個人從沒鬧過矛盾、沒吵過架。

說起兩人分開,薑昆挺感動的:“突然有一天,唐傑忠老師跟我說,‘薑昆,我覺得你得找一個新的搭檔了,我跟不上你了,你節奏太快,一個月得跑十好幾個地方,一會兒奔西藏,一會兒又出國了,一會兒又去‘老少邊窮’地區了,事也很多。我要是老這麼跟著你的話,估計得拖你的後腿,找個年輕人吧。”唐傑忠還主動給薑昆推薦了薑昆後來的搭檔戴志誠。

始終是個有心人

馬季曾經說過,雖然唐傑忠老把自己是“笨鳥先飛”掛在嘴邊上,總跑在前頭,“但是大傢伙得注意了,他並不是‘笨鳥’,他是挺機靈的一個‘鳥’,他還飛在你前頭。所以他無論是跟誰合作,在相聲界他是穩穩當當的,他站在了一個革命的、前輩的、大捧哏的重要的位置。”

唐傑忠在業務上確實是個有心人,早年的作品《友誼頌》有很多英語的段落,唐傑忠不懂英語,就學,用漢字注音,漢字寫不出來,就用日語字母注音,一點點地學。至於生活上、工作中,就更是謙虛謹慎。和唐傑忠相識40多年的趙連甲說,雖然唐傑忠總說自己如何沾馬季的光、如何學馬季,其實,“可以說我跟馬季一直拿他當老大哥,他是個相聲坯子,也是個領導坯子。而且他熱情,他組織能力強,什麼事情我們都靠他。”唐傑忠曾多年在中國廣播藝術團擔任辦公室主任,演出隊各種各樣的活動安排,無論大事小事、正事雜事,唐傑忠准是站在最前邊為大家服務。此外,“創作作品的時候都有唐傑忠,但是哪兒發表了,節目單上要印名字了,沒有唐傑忠了,他不讓。”唐傑忠有意地不爭功。

在家裡是紅花不是綠葉

“說相聲他是綠葉,在家裡我是他的綠葉。”與唐傑忠結婚快50年的夫人金老師說。他們1957年經人介紹認識,唐傑忠給金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很愛出汗,也不太愛說話”,後來金老師聽說他要說相聲,還覺得他不是說相聲的料。“真沒想到他能成為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

唐傑忠其實也覺得對不起夫人:夫人生了3個孩子,自己都不在家,不但不在,回來以後也沒有什麼表示。夫人是全國三八紅旗手,除了她的工作,從不講究吃、喝、穿、住,每天就講勞動,有一次工作中把手砸壞了,縫了很多針,唐傑忠一直不知道。

現在唐傑忠和金老師可是“模範夫妻”。“請大家放心,我們老兩口現在是她幫助我,我幫助她;她怕我累著,我怕她累著;她希望她多幹點活,我希望我多幹點活。”唐傑忠說。據說,現在要有人請唐傑忠吃飯的話,他一般都不去,實在推不了,去的時候一定要帶倆飯盒,到那兒以後,告訴人家多炒兩個菜,然後端回來給老伴吃。

大夥兒都笑稱唐傑忠為“笑佛”,因為他永遠會把笑臉給他的觀眾、給他的朋友。其實在生活當中,他也跟普通人一樣經歷了挫折和苦難。前些年,唐傑忠的一個兒子因病辭世,但是他認為,“戲比天大”,他把悲痛藏起來,依然讓大家在自己的相聲藝術中得到快樂。

甘為綠葉襯紅花,淡泊名利氣自華;起承轉合七分捧,人稱慈祥“老媽媽”。唐傑忠,這個謙虛、慈祥、可愛、幽默的帥老頭,是百姓心中永遠的笑星。

(本文根據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稿件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