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多少偉大是籍父之志:陳強與陳佩斯感人的父子情

文/有毛僧

近日,網上曝出,暑期檔即將上映的國產動畫《豆福傳》將由著名笑星陳佩斯老師領銜配音。

因為導演話劇火爆了一陣之後,陳佩斯老師靜心創作,似乎銷聲匿跡了一般。如今再度出山,引起了懷舊的人們一陣歡呼。

在中國的老一輩藝術家中,陳佩斯是個很有故事的人。陳佩斯與父親陳強的故事曾經感動過很多人。陳佩斯半生的起起落落,都與父親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父親陪著他經歷了起落,分享過喜悅,分擔過憂愁。

聊他們父子的故事要從一個城市聊起。

多瑙河明珠布達佩斯

很多人都知道陳強有個兒子叫陳佩斯,卻不知道陳佩斯還有個哥哥叫陳布達。布達與佩斯聯合到一起便是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然而,布達佩斯正是多瑙河兩岸的布達與佩斯組成的。

給孩子如此命名,到底是陳強的幽默感,還是另有原因?

回答這個疑問,要從陳強的一次演出說起。1952年,中國電影代表團攜《白毛女》及其全體演員訪問社會主義兄弟國家匈牙利。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放映電影,隨後全體演員上臺,接受觀眾的致敬。正是在這次訪問中,陳強收到了國內的電報,說長子出生。

這次匈牙利之行讓陳強感受到了匈牙利的熱情,徜徉在多瑙河畔,欣賞著中世紀留下的建築,看著濤濤河水,踏過查理大橋,登上蓋特爾山,他禁不住對這座城市產生了濃濃的好感,於是就給長子取名為陳布達。兩年後,次子出生,陳強為其命名為陳佩斯。

筆者剛從布達佩斯回來,對這座城市有種特別的感覺。走在郊區,

你能看到無數古老的建築,從中能體味出這座城市經歷的歷史與滄桑。然而,也禁不住為這座城市的髒亂差而歎息。有這麼寶貴的財富不知道珍惜,的確讓人遺憾。不過,一旦走到多瑙河畔,你便禁不住會愛上這座城市的底蘊與風光。

陳強應該是被多瑙河兩岸的自然與人文風光震驚了,所以才給孩子取名為布達與佩斯吧。這兩個孩子中,次子陳佩斯最像陳強,也繼承了陳強的表演天賦。陳強把自己在表演領域沒有完成的志向全部寄託給了陳佩斯。

笑星之路的浮浮沉沉

陳佩斯與陳強代表的是兩代藝術家。陳強生於1918年,是革命一代成長起來的藝術家。當時的藝術家,將自己的藝術幾乎都融進了國家的進程中。隨著革命、變革、戰爭而發展、改變,藝術家的個體在這個過程中是次要的,刻畫的人物也是臉譜化的。

即便是時代有局限,陳強依然有驚人的表現。在戰爭期間,他一邊打仗,一邊表演。戰爭勝利後,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表演中。尤其是在歌劇《白毛女》中,陳強扮演的黃世仁簡直演絕了。他也因此多次遭受生命危險。

陳佩斯與陳強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長得太像了。因為太像父親,所以陳佩斯小時候獲得了一個外號叫“小黃世仁”。年幼的陳佩斯對此很不滿意。陳佩斯早年的調皮和不務正業讓陳強一度極為失望,後來他表現出了過人的喜劇天分,陳強倍感欣慰。

上世紀80年代,陳佩斯與父親一起拍了很多部電影,陳佩斯從一個小龍套演員,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他將自己的表演天賦用在了小品表演上,再次大獲成功。陳佩斯與朱時茂一度稱霸春晚的語言類節目。

上世紀末,因為版權糾紛得罪了央視,從此陳佩斯從所有的媒體消失。被封殺之後,陳佩斯上山當了果農,過上了普通的農夫生活。在他最困難的時候,父親一直在鼓勵他,幫助他,讓他在最落魄的時候感受到了最真摯的父愛。

為父親之志繼續拼搏

2000年的時候,陳強得了中風,雖然脫離的生命危險,但有癱瘓及失憶的風險。陳佩斯在自己事業落入低谷的時候,時刻沒有放棄對父親恢復身體的努力。他將父親帶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天跟他說話,說那些過去的故事。

陳佩斯最怕的就是父親還在,但慢慢忘記了自己是誰,忘記了身邊的人是誰。為了不讓這一幕發生,陳佩斯每天都在努力著。陳佩斯每天給父親泡腳、按摩、刺激穴位,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陳強真的醒了過來,慢慢恢復了記憶。

父親不僅沒有癱瘓,反而能站起來,甚至可以走路了。身體恢復後的陳強看到陳佩斯遠離了螢幕,心中極為不快,整天憂鬱痛苦。陳佩斯告訴父親,雖然自己不再做電影和小品,但是還是會演戲。他將自己要做話劇的事情告訴父親,父親喜極而泣。

從2001年開始,陳佩斯利用他和妻子包果園賺的錢開始投資話劇,明知道是賠,他還是堅持做,一堅持就是好幾年。2006年僅《陽臺》一部戲,陳佩斯就賺了兩千多萬。話劇的成功安慰了年邁且病中的父親,也安慰了他十多年來受傷的心。

陳佩斯用了十多年的努力,終於通過話劇再次證明了自己。當兒子的事業再次騰飛的時候,陳強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2012年6月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陳佩斯為他按摩、洗澡、洗腳、倒尿壺,陪他走過了安詳的晚年。

結語

古人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陳強已經走了五年了,陳佩斯還在演藝路上努力奮鬥著。即便是鬍鬚已經花白,他還在表演,還在努力,還在為做一位對得起觀眾的演員而時刻奮鬥著。這是陳佩斯的夢想,更是陳強的夢想。或許這就是“孝”的真正意義吧。有些人的偉大是籍父之名,有些人的偉大是籍父之志。我想,陳佩斯老師一定是後者。

陳強把自己在表演領域沒有完成的志向全部寄託給了陳佩斯。

笑星之路的浮浮沉沉

陳佩斯與陳強代表的是兩代藝術家。陳強生於1918年,是革命一代成長起來的藝術家。當時的藝術家,將自己的藝術幾乎都融進了國家的進程中。隨著革命、變革、戰爭而發展、改變,藝術家的個體在這個過程中是次要的,刻畫的人物也是臉譜化的。

即便是時代有局限,陳強依然有驚人的表現。在戰爭期間,他一邊打仗,一邊表演。戰爭勝利後,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表演中。尤其是在歌劇《白毛女》中,陳強扮演的黃世仁簡直演絕了。他也因此多次遭受生命危險。

陳佩斯與陳強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長得太像了。因為太像父親,所以陳佩斯小時候獲得了一個外號叫“小黃世仁”。年幼的陳佩斯對此很不滿意。陳佩斯早年的調皮和不務正業讓陳強一度極為失望,後來他表現出了過人的喜劇天分,陳強倍感欣慰。

上世紀80年代,陳佩斯與父親一起拍了很多部電影,陳佩斯從一個小龍套演員,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他將自己的表演天賦用在了小品表演上,再次大獲成功。陳佩斯與朱時茂一度稱霸春晚的語言類節目。

上世紀末,因為版權糾紛得罪了央視,從此陳佩斯從所有的媒體消失。被封殺之後,陳佩斯上山當了果農,過上了普通的農夫生活。在他最困難的時候,父親一直在鼓勵他,幫助他,讓他在最落魄的時候感受到了最真摯的父愛。

為父親之志繼續拼搏

2000年的時候,陳強得了中風,雖然脫離的生命危險,但有癱瘓及失憶的風險。陳佩斯在自己事業落入低谷的時候,時刻沒有放棄對父親恢復身體的努力。他將父親帶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天跟他說話,說那些過去的故事。

陳佩斯最怕的就是父親還在,但慢慢忘記了自己是誰,忘記了身邊的人是誰。為了不讓這一幕發生,陳佩斯每天都在努力著。陳佩斯每天給父親泡腳、按摩、刺激穴位,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陳強真的醒了過來,慢慢恢復了記憶。

父親不僅沒有癱瘓,反而能站起來,甚至可以走路了。身體恢復後的陳強看到陳佩斯遠離了螢幕,心中極為不快,整天憂鬱痛苦。陳佩斯告訴父親,雖然自己不再做電影和小品,但是還是會演戲。他將自己要做話劇的事情告訴父親,父親喜極而泣。

從2001年開始,陳佩斯利用他和妻子包果園賺的錢開始投資話劇,明知道是賠,他還是堅持做,一堅持就是好幾年。2006年僅《陽臺》一部戲,陳佩斯就賺了兩千多萬。話劇的成功安慰了年邁且病中的父親,也安慰了他十多年來受傷的心。

陳佩斯用了十多年的努力,終於通過話劇再次證明了自己。當兒子的事業再次騰飛的時候,陳強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2012年6月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陳佩斯為他按摩、洗澡、洗腳、倒尿壺,陪他走過了安詳的晚年。

結語

古人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陳強已經走了五年了,陳佩斯還在演藝路上努力奮鬥著。即便是鬍鬚已經花白,他還在表演,還在努力,還在為做一位對得起觀眾的演員而時刻奮鬥著。這是陳佩斯的夢想,更是陳強的夢想。或許這就是“孝”的真正意義吧。有些人的偉大是籍父之名,有些人的偉大是籍父之志。我想,陳佩斯老師一定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