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程丨第三期-怎麼讓一張隨手拍的風景出大片效果

點擊上方“玩客”訂閱最新好玩資訊哦!~

#手機拍照我就服我自己# 怎麼讓一張隨手拍的風景出大片效果

出遊的風景隨手拍,是除了吃喝以外最多的手機照片類型。

無論是去的瑞士,

還是崇禮,都是雪景,那些個不滑雪就是來“逛蕩”的同學們,所見所想也都差不多,怎麼能讓自己顯得格調高一些呢。俗話說,X是一樣的X,裝上見高低。今天我就說說這事。

今天分享的內容,首先比之前都簡單,而且製作了每一步流程中間片的對比圖,讓大家能更直觀的瞭解動作的意義。

教程開始:

首先是原片和成片的對比圖。

原片取景合格,近、中、遠景搭配合適,但是畫面太素,而且暗部的死黑太多,看不出意境。

處理後的片子,原片沒進行任何裁切旋轉,而是增加了畫面的細節(遠山從雲層裡浮出來了),飽和度(不強列,但是看起來讓片子有了生活的味兒),暗部的死黑通過讓畫面整體發灰中和了很多(難看的暗部死黑往往通過拉灰來處理,

灰色雖然也沒有任何細節,但往往給人一種裡面還有故事的感覺)。

看過前幾期教程後,有朋友回饋,直接套色彩濾鏡不就完事了。

我必須劈頭蓋臉的告訴大家,這不行,原因說過。每一種濾鏡都有自己的適用場景,原片必須經過調整,讓整體的參數落到你使用濾鏡能覆蓋的範圍中,並通過前期調整來強化想突出的效果,才能得到你希望的結果。

這是一組對比,

從左至右分別是:原片、直接套濾鏡效果、調整後套濾鏡的效果。

直接套濾鏡後,除了整體發灰外,反而讓畫面丟失了細節和色彩,沒了靈性,失敗。

步驟1:處理步驟

這次的修片簡化了步驟,前提是保證了成片的效果,只有4步,已經很容易學習了。

步驟2:導入原圖

因為正下雪,地上乾乾淨淨沒腳印,近景的躺椅,中間的湖水,遠處在雲中若隱若現的山峰,我就想表達“這很好,我正在靜靜”的心情。

步驟3:調整圖片

參數如圖,重點在調整“氛圍”和“飽和度”。“氛圍”會讓畫面的整體光比趨平,對於這張片而言是適合的,表現飄雪中時間靜靜的流淌。

“飽和度”拉高是避免畫面太過平穩是平淡無奇,特別是後面要加的濾鏡還會讓畫面整體發灰,飽和度在前期要適當提高。

步驟4:突出細節

這一步會讓近景的雪和遠景的山峰更突出。

步驟5:色調對比度

這一張片是我少有的這麼大幅度調整的例子,目的還是把山、雪突出來,避免後續上濾鏡後畫面整體變平。

時間安靜的流逝,也不能是一根直線,有偶爾的起伏波瀾才更有趣。

步驟6:粗粒膠片

就是色彩濾鏡,這次選了“L01”,除了色調會篇藍一點外,更多是把畫面整體拉灰,原因前面講了。

這就是洗盡鉛華,磨平表面的浮躁,但內心是豐富滿足的。

最後,上一張每一步的效果對比圖,有步驟名稱做注釋,是很多朋友之前提了的需求,這次滿足。

步驟4:突出細節

這一步會讓近景的雪和遠景的山峰更突出。

步驟5:色調對比度

這一張片是我少有的這麼大幅度調整的例子,目的還是把山、雪突出來,避免後續上濾鏡後畫面整體變平。

時間安靜的流逝,也不能是一根直線,有偶爾的起伏波瀾才更有趣。

步驟6:粗粒膠片

就是色彩濾鏡,這次選了“L01”,除了色調會篇藍一點外,更多是把畫面整體拉灰,原因前面講了。

這就是洗盡鉛華,磨平表面的浮躁,但內心是豐富滿足的。

最後,上一張每一步的效果對比圖,有步驟名稱做注釋,是很多朋友之前提了的需求,這次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