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游監管難 專家呼籲儘快啟動分級制度

國內遊戲產業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市場規模逐漸擴大,使用者數量也急劇上升。不過在眾多新增的網遊玩家中,低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隨之引發的社會問題和監管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對此,專家建議應加強監管力度和教育,儘快建立網遊分級制度,讓遊戲企業將網遊實名制認證落到實處。

“王者榮耀” 榮耀了誰?

2017年騰訊一季報顯示,網遊收入228億元,幾乎占了騰訊總體收入的半壁江山。網易遊戲收入也突破百億元,

同比增長44%。在遊戲成為騰訊、網易吸金利器的同時,火爆的《王者榮耀》《陰陽師》也引來了讓青少年成癮的非議。

專家建議,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儘快啟動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遊戲企業應提高企業責任意識,讓網遊實名制認證落到實處;此外,科學的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視。

平臺回應

均拒絕透露使用者年齡結構

“《王者榮耀》一季度收入120億元,賣皮膚日入1.5億元”,“11到20歲玩家比例高達54%”,

對於上述傳聞,騰訊公司回應廣州日報記者採訪表示,根據相關財務規定,騰訊從未披露過單款產品的收入資料。由於涉及商業機密,騰訊從未公開披露《王者榮耀》的使用者資料,目前媒體引用的失實資料主要來源於TBI騰訊流覽指數,該資料只能代表通過流覽器檢索過“王者榮耀”的使用者的年齡結構,與《王者榮耀》真實玩家比例存在差異。網易公司昨日也回應稱,因涉及商業機密暫不公佈《陰陽師》的使用者資料。

騰訊遊戲負責人透露,目前《王者榮耀》12歲以下玩家比例只占到一成出頭,另外,根據4月統計的新增用戶來看,12歲以下玩家比例只有5%。

記者發現,騰訊一季度手遊整體收入為129億元,如果按“《王者榮耀》一季度收入120億”的說法計算,騰訊其他手遊產品一季度收入一共僅9億元,這絕無可能。

關於有媒體稱“目前《王者榮耀》註冊用戶已超過2億,日線上人數已達5000萬,

每7人中至少有一個人在玩《王者榮耀》。”騰訊認為不實,上述資料(最高同時線上、日活躍等)均基於遊戲的註冊帳號,而在遊戲領域,一個自然人擁有、使用2個甚至多個帳號,這種情況是十分常見的,因此該資料並不等於實際使用人數。

騰訊還表示,作為“網路遊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的首批發起企業之一,騰訊遊戲已經於今年率先推出“成長守護平臺”系列服務。

實名認證並綁定未成年人遊戲帳號、相關綁定帳號登錄遊戲和相關消費的即時提醒、查詢、設置等,可以協助家長對未成年人子女的遊戲帳號進行健康行為的監護。

專家呼籲

儘快啟動網路遊戲分級制度

2016年年底,文化部發佈了《關於規範網路遊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通知》,對於未成年人安全上網提出了諸多規範,要求網路遊戲運營企業要設置未成年用戶消費限額,限定未成年用戶遊戲時間,並採取技術措施遮罩不適宜未成年用戶的場景和功能等。這也是移動遊戲第一次被納入政策監管範圍。

今年1月,國家網信辦起草《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送審稿)》,這是一部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的法律。《條例(送審稿)》要求,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其接觸的遊戲或遊戲功能,限制未成年人連續使用遊戲的時間和單日累計使用遊戲的時間,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00至8:00期間使用網路遊戲服務。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法律系副主任鄭甯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智慧手機和移動支付普及,手遊用戶的門檻越來越低,而手遊端監管政策近年才出臺,需要進一步落地。應該儘快啟動網路遊戲分級制度,劃分出哪些適合未成年人接觸,哪些需要在監護下才能接觸。

鄭寧認為,想從根本上解決未成年沉迷遊戲問題,監管部門應及時更新監管手段及條例,加強監管力度。行業協會也應積極介入,出臺自律公約。遊戲企業應提高企業責任意識,嚴格遵守政策監管,通過技術手段不斷升級完善,讓網遊實名制認證落到實處;同時,需社會各界配合,加強用戶舉報投訴的社會機制,科學的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視。家長、學校、全社會共同形成合力,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

質疑1

“熊孩子”沉迷遊戲

從幼稚園孩子到小學生,網路遊戲玩家呈現低齡化趨勢。暑期將至,不少家長擔心青少年更容易沉迷遊戲,深陷其中。

陳女士的兒子玩《王者榮耀》、《陰陽師》已經快一年了。“同學之間也會比較誰的級別高,不少孩子給遊戲充值好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買皮膚、買英雄。”因為不少作業要在APP上完成,陳女士給孩子配了個手機。最近孩子要參加小升初考試,因為擔心玩遊戲時間太長,她沒收了手機。“沒收後,孩子情緒挺大的,我只好同意如果考得好,暑假任他玩。”

程先生說,兒子從三歲就開始玩遊戲,可謂“資深玩家”。“《王者榮耀》又降低了新手入門難度,把從前每局半小時縮短到10~15分鐘,更容易佔用碎片時間。電腦操作也順暢地轉移到手機上,左右手一起玩,配置低的手機也跑得起來,想管住孩子不迷遊戲越來越難!”

質疑2

歷史人物遭“戲說”

除了沉迷網游可能影響學業、造成財產損失,家長們還擔心被遊戲“扭曲”的歷史。在“王者榮耀”中,詩仙李白變成了刺客,名醫扁鵲是用毒高手、諸葛亮的職業則是法師……家長認為,小學生都還沒學過真正的中國歷史,遊戲古今中外“大亂燉”,容易讓孩子先入為主誤讀歷史人物。

今年1月,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統計報告表明,截至2016年12月,中國青少年線民也就是19歲以下的線民,已經達到1.7億,約占全體線民的23.4%。

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長鄧希泉認為,風靡一時的網路遊戲在設置上都非常吸引人,其內在邏輯能夠激發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而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能力較弱,很多時候無法分清虛擬和現實,容易沉迷遊戲,並且為之消費。隨著孩子的成長,同伴們喜歡什麼會對個體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如果玩不到一塊兒,就會被踢出小圈子,對個體造成心理壓力。

質疑3

實名制淪為虛設

為了防止未成年人長時間玩遊戲而耽誤學業,網易、騰訊等旗下網游已紛紛開啟實名認證。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小學生發帖吐槽實名制的雞肋,“學生一枚,好不容易放假了,機智的我隨便上網找了個身份證,居然通過認證了!” 家長董女士說:“我覺得用處不大,孩子可以註冊一個家長不知道的帳號,孩子也會半夜趁著爸媽睡著了偷偷玩”。

對此,家長程先生建議,平臺應運用更多技術手段來把關,用戶每次進入手機遊戲帳號登錄時,應進行人臉識別,短信綁定實名手機,銀行卡驗證身份才能登錄,不能進行身份識別的,都視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

限定未成年用戶遊戲時間,並採取技術措施遮罩不適宜未成年用戶的場景和功能等。這也是移動遊戲第一次被納入政策監管範圍。

今年1月,國家網信辦起草《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送審稿)》,這是一部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的法律。《條例(送審稿)》要求,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其接觸的遊戲或遊戲功能,限制未成年人連續使用遊戲的時間和單日累計使用遊戲的時間,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00至8:00期間使用網路遊戲服務。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法律系副主任鄭甯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智慧手機和移動支付普及,手遊用戶的門檻越來越低,而手遊端監管政策近年才出臺,需要進一步落地。應該儘快啟動網路遊戲分級制度,劃分出哪些適合未成年人接觸,哪些需要在監護下才能接觸。

鄭寧認為,想從根本上解決未成年沉迷遊戲問題,監管部門應及時更新監管手段及條例,加強監管力度。行業協會也應積極介入,出臺自律公約。遊戲企業應提高企業責任意識,嚴格遵守政策監管,通過技術手段不斷升級完善,讓網遊實名制認證落到實處;同時,需社會各界配合,加強用戶舉報投訴的社會機制,科學的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視。家長、學校、全社會共同形成合力,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

質疑1

“熊孩子”沉迷遊戲

從幼稚園孩子到小學生,網路遊戲玩家呈現低齡化趨勢。暑期將至,不少家長擔心青少年更容易沉迷遊戲,深陷其中。

陳女士的兒子玩《王者榮耀》、《陰陽師》已經快一年了。“同學之間也會比較誰的級別高,不少孩子給遊戲充值好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買皮膚、買英雄。”因為不少作業要在APP上完成,陳女士給孩子配了個手機。最近孩子要參加小升初考試,因為擔心玩遊戲時間太長,她沒收了手機。“沒收後,孩子情緒挺大的,我只好同意如果考得好,暑假任他玩。”

程先生說,兒子從三歲就開始玩遊戲,可謂“資深玩家”。“《王者榮耀》又降低了新手入門難度,把從前每局半小時縮短到10~15分鐘,更容易佔用碎片時間。電腦操作也順暢地轉移到手機上,左右手一起玩,配置低的手機也跑得起來,想管住孩子不迷遊戲越來越難!”

質疑2

歷史人物遭“戲說”

除了沉迷網游可能影響學業、造成財產損失,家長們還擔心被遊戲“扭曲”的歷史。在“王者榮耀”中,詩仙李白變成了刺客,名醫扁鵲是用毒高手、諸葛亮的職業則是法師……家長認為,小學生都還沒學過真正的中國歷史,遊戲古今中外“大亂燉”,容易讓孩子先入為主誤讀歷史人物。

今年1月,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統計報告表明,截至2016年12月,中國青少年線民也就是19歲以下的線民,已經達到1.7億,約占全體線民的23.4%。

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長鄧希泉認為,風靡一時的網路遊戲在設置上都非常吸引人,其內在邏輯能夠激發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而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能力較弱,很多時候無法分清虛擬和現實,容易沉迷遊戲,並且為之消費。隨著孩子的成長,同伴們喜歡什麼會對個體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如果玩不到一塊兒,就會被踢出小圈子,對個體造成心理壓力。

質疑3

實名制淪為虛設

為了防止未成年人長時間玩遊戲而耽誤學業,網易、騰訊等旗下網游已紛紛開啟實名認證。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小學生發帖吐槽實名制的雞肋,“學生一枚,好不容易放假了,機智的我隨便上網找了個身份證,居然通過認證了!” 家長董女士說:“我覺得用處不大,孩子可以註冊一個家長不知道的帳號,孩子也會半夜趁著爸媽睡著了偷偷玩”。

對此,家長程先生建議,平臺應運用更多技術手段來把關,用戶每次進入手機遊戲帳號登錄時,應進行人臉識別,短信綁定實名手機,銀行卡驗證身份才能登錄,不能進行身份識別的,都視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